APP下载

高职化工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评价

2009-07-28费海娟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能力

摘要:文章主要从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评价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在对各种思维训练方法及创造技法比较、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找到适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并以化工专业教学为例,探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创新能力评价主要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评价,主要结合化工类专业的办学实践,对实践教学、专业实习、以及毕业环节的创新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3-0200-02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服务于国家的各项建设。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信息爆炸、知识涌流、学科交叉、知识更新周期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愈来愈短,创新已成为判断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一个人的进步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要想能够立足社会,有所作为,首先应当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而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就应转变教育思想,为学生提供一个能思考会创造的良好氛围。

通过调查发现,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现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降低,总体评价结果为创新能力较差。虽然大学生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相反,如果不进行创新教育,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激发创新潜能,我们必须做各方面、多角度的综合努力。

(一)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

中国传统的教育注重沿袭,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权威和课本有强烈的依赖感。所以,职业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新型教育观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启迪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世界。在此基础上,要大胆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教育体系。

(二)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

学生在学校并非一味地要被灌输知识,还应注重实践。通过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过的知识,而且也能锻炼其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特别要注意加强实验课教学,着眼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而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而言,这就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在化学教学的实践环节,通过化学实验主要是完成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应注重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例如,在邻和对硝基甲苯的制备实验中,最后一步在分液漏斗中,要对制得的粗产品进行分离和精制时,静置分层后,学生不知道哪一层是“水层”,哪一层是“油层”,这时我便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在我的适当提示下,学生们便知道了简便的判断方法: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这是取样检验的常规方法,后面表述用“取样”),往其中加入少量的水。如果加水后,试管内的液体不分层,则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上层为“水层”。

此外,如果在实践环节中开展探究性的开放实验或设计型实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利用开放性实验习题,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注重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创新,给学生留出自由思考的空间,增加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改革考试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一直以考试的结果来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但是现在的考试方法偏重知识测试,而忽视能力考核,单纯以分数作为学生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的考试方法。可以采取书面答卷与科研论文、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此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五)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课程体系改革是指要使课程选择面变宽,使学生可以跨专业、跨院系学习。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具有某种专业的技能,而且应具有根据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改变工作类型的能力。高校的教育应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广阔的视野、深厚的功底,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创设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环境也非常重要。学校应该建设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有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安排、教风学风、师生关系、物质和精神的校园环境中,到处反映出学校对创新、创造的积极的价值提倡,并透过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

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评价主要看其利润或盈利能力,而对于评价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则主要看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学校的创新教育效果两个方面。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的评价方法,对高职教育创新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衡量评价,有助于高校自身对教学水平与质量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为制定创新战略提供依据,激发高职教育的活力,调动学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个人创新能力和创新教学效果又可以从多方面体现。

(一)师资队伍、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实施职业教育的基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才能建设一流的学科,才能体现强的专业特色,这才能为实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创新提供可靠保障。因此,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创新能力评价的一个最基本的元素。

(二)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结合程度

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性课程是相互促进的,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方面,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专业实习以及“科研训练”等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程度也可以作为评价体系的一个指标。例如,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如何更加紧密的结合,可以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把四大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将原来附属于各门课程的实验部分剥离出来,作为独立的实验课程来开设,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这样能更好的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质量的评价

高职化工专业学生除了专业学习外,实习过程也十分重要,因为它对构建学生完整的化学工程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专业实习是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进行情况,深入工厂,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实际专业技能的过程。

现代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培养学生完整的工程概念和激发创新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习结束由实习单位对实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有利于对实习过程的监控和提高实习质量。所以,高校各专业建设过程中实习基地的发展情况也可以作为创新能力评价的一个指标。

(四)通过毕业设计评价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与其他教学环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独立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可以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理论掌握的情况、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校在毕业环节的选题上应强调结合最新的科研方向和现场课题,应包括部分设计课题。论文课题均要结合实际科研课题进行,这样在与科研紧密接触的学术环境中才能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情况最能用来全面地评价他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学校的创新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这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克服实施创新教育中碰到的种种障碍,创设一种新的洋溢着民主精神和个性光芒的教育文化氛围,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孟春,郭养浩.加强科研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化工高等教育,2006,(1).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钱焕琦,刘云林.当代教育伦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费海娟(1982- ),女,江苏南通人,江苏省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精细化工。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