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预防计算机犯罪的对策
2009-07-28刁立宏
刁立宏
摘要:文章从法律预防角度浅议了预防计算机相关犯罪的对策,以期维护虚拟的公共秩序,使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犯罪;虚拟公共秩序;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3-0051-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很多金融诈骗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犯罪,且日趋猖獗。如何有效地预防计算机相关犯罪,限制和消除计算机相关犯罪行为发生,维护虚拟社会秩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安全意识预防
8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普及和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近年来计算机相关犯罪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甚至是普遍化、平民化[1]。仅2009年1月,全国查出的电脑网络犯罪案件就多达1万多起。且其中有一些计算机相关犯罪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波及到整个社会的文化、政治、军事等方方面面,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犯罪人所使用的犯罪手段也日新月异。这不仅使维护网络社会治安的网警们在侦查破案过程中屡屡受挫,也使整个社会,大到国家政府小到企业和个人,对于互联网技术所所带来的各种犯罪隐患感到深深的担心和忧虑。此外,互联网也成为煽动民族仇恨,发起恐怖活动的帮凶。为了保护我们自身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自己积极提高意识,意识到计算机相关犯罪的普遍性,承认计算机犯罪无时无地不在,也许下一个侵害的对象就是我们自己。只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我们才可以避免受到犯罪者的入侵。
二、法律制度预防
对于任何犯罪,法律都是最主要的预防和控制手段,计算机相关犯罪也不例外。加快计算机关犯罪的立法,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法律体系,是预防计算机相关犯罪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出发点[2]。目前阶段我国的犯罪立法的体系还不够健全,因此第一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立法制度,可以采用修正案的形式扩充计算机相关犯罪的罪名,通过法律的形式严格定义是罪和非罪的要素界限。第二步就是要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执行打击力度,以改变我国现行刑法对计算机相关犯罪的惩罚从轻的处理现状。可以考虑在原有的规定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计算机相关犯罪的法定刑。最后,法律制度预防还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制观念。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方式,加强社会成员的法制观念教育。为强化法制教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因特网提拱的技术和条件,在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的网站上设立宣传专栏,提供一定的咨询服务。在电子公告板上把最新发生的案例进行公示和公开讨论,并可以通过留言板、答疑板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对某些人员及行政执法机构提出法制教育方面的服务建议,以此来提高法律行政执法方面的服务质量。
三、行政管理预防
行政管理是防控网络犯罪的经常性和有效性手段。政府行政执法部门自身要增强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政府的行政监管力度和政策指导力度,强化机构内部管理和计算机犯罪安全管理。科学合理的犯罪网络管理体系不仅可以提高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大增强网络的安全性。事实上,大多数网络安全隐患的发生很多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当然有时也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次要的。我们可以从诸多案例中看出,大部分的网络犯罪是由于存在网络漏洞,而电脑网络漏洞又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且很多网络攻击行为来自系统内部的员工。近年来,利用网络进行肆意侮辱、诽谤他人甚至恶意传播他人隐私行为的横行。据我国公安机关的调查最新数据显示,大部分肆意侮辱、诽谤他人的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是由于管理漏洞造成的。所以要加强网络管理,提高网络注册信息的门槛,防堵各种管理漏洞是势在必行的。在强化网络管理方面,除了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安全等级制度、国际互联网备案制度、信息媒体出境申报制度和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等制度外,还应当建立从业人员的审查和考核制度,建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网络技术开发安全许可证制度、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内部控制制度等,从基层一线管理人员到中高层严防腐败漏洞。此外,众多的计算机用户如网民,也应该是预防计算机相关犯罪的对象。政府网络行政部门可以在网络空间对网民的自由表达应该做出一定的规范,有时甚至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比如IP地址和网关等工具对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言论表达进行控制。
四、警务建设预防
目前,我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基本上都已建立了网络警察的专业队伍,实践证明这些省、市和自治区网络警察队伍的正规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打击计算机犯罪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组建地市级的网络警察队伍的建设。这些警务建设是有效打击计算机相关犯罪的重要前提。同时,我们在开发、配备高科技装备武装警察队伍的同时,应借助高等警察专业院校大力培养预防计算机相关犯罪的警察人才,将反计算机犯罪人才充实到网络警察队伍中,以此来保障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及时性。此外,网警中心还设立信息网络举报处并设立奖励制度,对举报人可对相关网站违法行为的举报实行有偿举报制度以此来激励上网者及时发现和举报网络犯罪分子的举动异常。此外,计算机相关犯罪目前已经超越地域限制,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其跨国性要求各国立法注意与国际接轨和联合。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对计算机相关犯罪的控制[3]。可以通过司法合作,共同分享预防犯罪的经验,建立共享的全球“法网”来对付计算机相关犯罪。可以争取全社会的通力合作,信息产业界的支持,尤其是网络电信部门与警方的积极配合对于网警打击计算机相关犯罪的帮助意义重大。因为他们可以有效地为警方提供和改善侦查手段和侦查技术,提高警方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为警方第一时间获取计算机犯罪证据提供便利。
五、技术建设预防
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要加强技术研究,完善技术管理、堵塞漏洞,不断完善安全技术防范的措施。因为先进的科技预防是预防打击计算机相关犯罪的最有力的武器。只有大力加强技术研究才能在预防打击计算机相关犯罪的斗争中占据主动权。尤其要注重研究、制定发展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各类行业产品技术标准,如视频监控系统、网络扫描监控技术、数据指纹技术、数据信息恢复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等。这一切都必将为计算机相关犯罪的侦查以及有效法律证据的提取和保存提供有力的技术帮助。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财政部门要舍得力气加大对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资金的支持力度,技术管理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由其对网络安全负责和开发计算机相关犯罪的证据搜集技术[4],由他们及时跟踪、及时对外发布信息,及时提供安全咨询服务。
综上所述,计算机相关犯罪是在计算机和网络的各种漏洞以及人为的管理漏洞的基础上而出现的。然而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我们提高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同时加强公安机关自身的警务建设,并且及时开发完善技术漏洞的弥补措施,就能做到对计算机相关犯罪的有效预防。
参考文献
[1]李双其.网络犯罪防控对策[M].北京:群众出版社.
[2]马进保,袁广林.网络犯罪的类型、特征与防控对策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
[3]王云,德秀丽,禄利杰,陈燕.网络安全片入侵与防范[J].警察技术,2006.
[4]赵廷光.论计算机“黑客”及法律对策[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
作者简介:(1981- ),男,山东青岛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助教,山东大学民商法专业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