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盛宴还是剩宴?
2009-07-28孙春艳
孙春艳
中国经济回暖的路径不明,能否可持续还需要时间考验。强行闯关的A股,已经到了“吹弹可破”的境地
钱太多了。
自去年11月中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半年时间里,中国仅新增贷款就超过了6万亿元——这一数字,是去年全年的1.2倍,为10多年来信贷的最高水平。
剑指实体经济的充裕流动性,却扮演了股市的“救世主”。伴随着“天量放贷”,A股一路高歌猛进,从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创下的1664点新低,到2009年7月3日的3088点,中国A股上涨幅度超过了85%。
然而,风险正在集聚,通胀可能来袭,经济形势喜忧参半。在6月12日国际金融协会(IIF)2009春季会員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应反思股市为何反弹得这么快。
颇不寻常的反弹
因预测股市下跌走红的财经评论员侯宁,这次却扑了个空。侯宁预测,从去年11月的1600多点以后会出现反弹行情,未来两年的顶部最多是2500点。然而A股仅在今年6月,就冲高至2800多点。
侯宁,非主流财经评论员,中国首届财经博客大会“最具预见性博客”得主,凤凰新媒体“2008年度最受关注的十大博客”得主。在2007年夏股市连创新高之时,侯宁逆主流之声高调唱空,并成功预测了市场将跌至1800点之下,被股民称为“空头司令”。
一时失手本也无可厚非,侯宁却为此差点摊了官司——一名股民读了侯宁预测收费博客看跌股市的文章后割肉出局,结果踏空了,一气之下将博客所属的知钱俱乐部告上了法庭,侯宁也受累于此事的舆论漩涡之中。
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侯宁表示对于在过去两年刚刚受过“重伤”的A股市场,会上演这轮如此不屈不挠的执著反弹,的确超出他的预料。
其实,这样的反弹在经历了股灾后的每个国家都会出现,A股也不例外。记者采访的多位证券界人士表示,跌过头后必然有回调。2008年的大跌让包括公募、私募以及券商损失惨重,或割肉,或被套。强烈的自救心理下,他们就会成为市场活跃的主体。
这种期望值下,私募基金为主的“涨停板敢死队”再度活跃市场。私募基金往往掌握了大量的资金,以资金的优势来操盘,运作的对象,则主要是一些不起眼的中小盘股票。不管这些股票的业绩如何,一旦被私募基金介入,股价就会疯涨不停。其中,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东吴证券杭州文晖路营业部与金元证券成都二环路营业部的席位,往往出现这样的异动。
反弹是正常的,但执著的“反转”却颇不寻常。如今年4月底至5月初股指从2400点上涨到2600点,当时市场人士从技术层面分析,趋势突破至2400点以上的动能在减慢,市场不会轻易突破至2600点以上。因为2600点的位置是一个非常强的阻力支撑区域。
但结果却是,从2400点反弹到2600这一关节的冲关过程中,沪指强行冲关上涨了200多点,在这期间,我国沪深两市的成交金额竟然超过了14万亿,即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所消耗的能量已超越2007年最巅峰时刻的水平。
股指越过2600点关口,继续攀升至3000点,又有向3200点进发的趋势。股市的上扬莫非是受经济回暖的影响?
然而,有经济回暖指标意义的制造类股票,如格力空调、上海宝钢等等,却涨幅很小。去年11月至今年年初,带动股指上涨的,主要是稀有有色金属等资源类题材股。自3月以来,上证指数已经累计上涨了34.01%。而代表大盘蓝筹股的中证100成分股中,48只股票区间涨幅小于上证指数。直至今年6月银行类金融蓝筹股才开始上扬。
“这波不寻常的反弹是由流动性充裕甚至泛滥造成的,与人们对通胀的预期也有一定关系。” 花旗银行中国区前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认为,中国经济回暖的路径仍不明朗,股市上涨受经济回暖影响较小,因为目前企业的盈利水平还很低,无法支撑这样高的股价。
截至2009年4月8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过半,有889家上市公司发布2008年报,整体业绩下滑大局已定。今年我国经济走势如何,要看二季度相关数据。
多少钱流入股市?
中国银行业正在上演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信贷罕见的一页。自去年11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的200天左右,共新增贷款超过6万亿元。
1月份1.62万亿元、2月份1.07万亿元、3月份1.89万亿元,5月份5918亿元、6月份6645亿元。在银行多次刷新单月放贷纪录的同时,来自市场的疑问和困惑也在不断升级:信贷资金究竟有多少进入了实体经济,又有多少进入了资产市场?
在沈明高看来,由于中国十多年来从未有如此规模的放贷,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几乎没有现实的经验可以借鉴。不过记者采访的多位业界人士均表示,信贷流入股市的钱到底有多少无从查证,但这是难免的事情。而从时间点上看,天量放贷与股市以及楼市“小阳春”的出现是吻合的。
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可能路径是短期融资,具体表现为票据融资。
2008年最后两个月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就达到了4300亿元,2009年1月份票据融资增加了6239亿元(2008年1月新增票据融资仅有185亿元),均占据贷款总量的四成以上。
所谓票据融资,是短期融资的一种形式,时限一般在3至5个月之间,往往只有大中型企业才能获得,成本很低。这些大中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是各大银行的大客户,本身并不缺乏资金。
在年初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这些大企业不愿意冒上项目的风险,只有将手中的融资贴现四处套利。而寻找一个快进快出、流动性较好,又能带来短期收益的市场,成为这些企业的首选。
在此背景下,行情盘升、人气旺盛的股市便成为当仁不让的选择。
今年2月,央行和银监会两路人马特地赶往工行、农行两家银行的票据营业部所在地——上海,对增长较快的票据融资进行调研。很快,便以“未发现有资金流入股市”的说辞而不了了之。
“用释放票据融资拉升股市的做法是各国央行惯用的做法。而一旦股市上涨,票据融资的大门将很快关闭,因为怕出现更严重的泡沫。” 国元证券首席分析师刘堪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佐证之一是,据《上海证券报》6月初的报道称,5月份5918亿元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继续减少或可能零增长。
但风险已经集聚。市场人士认为,票据融资短期内助长了股市行情,但3至5个月大限一到,它们就会鸟兽四散;到时,看似辉煌的股市,一场非理性调整就将在所难免。
资金之于经济,犹如水与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意在挽救实体经济的钱部分流入股市,股市先于宏观经济意外转暖,又将导致实体经济的资金开始回流股市——这一循环必然加剧实体经济回暖的困难。
在今年两会前,《中国新闻周刊》曾采访了北京山水文园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李辙。去年年底,李辙已经将山水文园的项目全部停下,转战股市。作为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轮值主席、副会长的李辙,是北京地产圈实力派的代表,他的公司暂停经营,导致该公司员工只能另谋职业。
像李辙这样转战股市的企业主,在其他行业也不胜枚举。
“原本需要100名员工的企业现在只要三五个操盘的便可以了。”与企业有许多接触的侯宁说。侯宁认为,政府也许打算通过繁荣股市振兴实体经济,但现在股市吸收了巨大的流动性,却给中国内需的提振、经济的真正复苏蒙上阴影。
大调整在即?
股市红火,政府立即重启IPO,再融资预案被提上日程。
作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首家IPO公司,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发布招股意向书,并于6月29日同时进行了网上和网下发行。这是自去年8月31日起证监会暂停新股发行9个月后的重新启动。
“IPO的资格、价格、上市时间应取决于市场。丧失IPO自由的中国政策市貌似强大却不堪一击。”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系教授董登新说,事实上,即使在2008年世界股市暴跌最惨烈的时候,像中国香港、美国等世界主要股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IPO。
而与IPO一起启动的再融资,似乎更加来势凶猛。
截至6月4日,二季度以来共有68家公司发布增发预案,拟募集资金约1187.94亿元,与一季度的802.37亿元相比,环比增长65.37%。其中,包括保利地产、金地集团、深振业等在内的房地产企业,计划融资超过300亿元。
融资和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但由于去年中国平安爆出的1600亿再融资方案导致了市场的恐慌,那场股市地震至今让投资者心有余悸。
“中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60%,绝大部分都是银行的钱,上市公司增发配股无需成本募集的大量资金,可以用来还银行贷款,这是资本市场简单的金钱置换游戏。” 国元证券首席分析师刘堪认为,这其中最大的赢家就是银行,所以在天量放贷的刺激下,今年上半年,主力机构大量购入银行股票,金融蓝筹猛涨。
市场人士的担心是,压抑了将近一年的企业再融资诉求过量释放,再加上监管层对此审核向来宽松,可能导致股市的下跌。在这样一个新兴加转轨的A股市场,随着这批增发方案的实施,再加之经济回暖因素的不确定性,恐慌心理可能在瞬间蔓延且不可收拾。
这轮股市上涨源于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充裕流动性。然而在通货膨胀的强烈预期下,政策会否转向?
“货币政策的转向,取决于政府对通胀与增长之间的选择和平衡。”沈明高认为,政府到底能容忍多高的通胀,通胀的容忍度越大,对经济回暖的影响越小。但如果放任通胀预期的发展,通货膨胀有可能自我实现,到那时,通胀会影响到经济回暖的可持续性。
一旦货币政策转为从紧,股市将成为无源之水。
正如《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学者所说,中国经济虽不會大幅下滑,但回暖的路径不明,能否可持续还需要时间考验。而由于炒作经济回暖强行闯关的A股,已经到了“吹弹可破”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