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渊明:理想照不进现实的职场危机

2009-07-27彭晓华

百家讲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江州陶渊明

彭晓华

生活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生活?为了生活,他出仕为官;为了出仕,他放弃理想;为了理想,他放弃工作。轮回里,理想的冬天,他看到的是春的壮丽,五柳依依——

公元384年,20岁的陶渊明以独特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成年:仗剑独行,远游北方。当时是淝水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前秦战败后,北方大乱,四分五裂。陶渊明在这种情势下,故国神游,是很“壮且厉”的。一年后回家,他发现原先在他父亲任安成太守时置下的田园被人侵夺,侵夺者便是淝水之役的大英雄谢玄。一下子家产大幅缩水,全家只好迁居,从大宅院搬到了小宅院。几年后,给自己造书堂,结婚生子,兴建新房,又跟和尚慧远合资建造了一座寺院,到29岁的时候,家底露出来了,不知不觉中已是亲老家贫,该就业挣钱养家了。

陶姓是大族,虽不如王、谢这样的世族,但家族的荫庇仍足够让陶渊明人生的起跑线很靠前,找工作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随时可以吃皇粮。陶渊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地方政府部门担任公职,职称叫江州祭酒。江州是座重要的州府,祭酒又是个重要的职位,掌管着兵、贼、仓、户、水、铠诸曹,号称“僚佐之上”。薪水不低,又受重视,大有可为。陶渊明带着一家老小,满怀希望,从老家康乐县义钧乡搬到江州府治浔阳,住进浔阳祖宅,走马上任。干了一阵子,觉得不得劲,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神神叨叨让人受不了。

王凝之是书圣王羲之的次子,写得一手好字。王氏一家世奉五斗米道,也就是现在的天师教。五斗米道将信徒分为鬼卒、鬼吏、奸令和祭酒四个等级,祭酒是最高等级。王凝之名士气太重,具体的事一概不管,沉迷于五斗道中。有时就分不清下属和信徒有什么区别,将他们视为鬼卒鬼吏。陶渊明常苦恼于他搞不清到底上司是把他当作官府的祭酒还是教中的祭酒,他隐隐觉得后者的成分可能更多些。陶渊明是来工作而不是来信教的,他儒生的信念也不容许他跟着上司糊糊涂涂疯疯癫癫。像这般没法干正事,干正事时也不能正经干,即使上司很看重他,他也干不下去了。于是,陶渊明写了封辞职信,也不等答复,就不再上班。没几天,王凝之派人来请他回去,说这次要让他当州主簿,那可是“诸职之首”,是“参与机要,总领府事”的官。陶渊明想想,在老王手下当什么官都是换汤不换药,于是就推辞了,开始他一波长达五年的待业。

待业期间,第一年,他的第一任妻子王氏病故。他很伤心,当成是十年中的第二次打击。家产被侵占时他刚弱冠,20岁;妻子死时他刚而立,30岁。好在命运随后给了他很好的补偿,在31岁的时候,一个叫翟玉英的女孩走进他的生活,做了他的继室。翟玉英肯定是个很优秀的女人,之前写“怨诗”的陶渊明为她写了《闲情赋》,其中有“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的句子,一时脍炙人口,陶渊明因此知名度大增。再婚后的几年中,翟玉英和他一起躬耕陇亩,夫唱妇随。那几年,是陶渊明一生中难得的罗曼蒂克时期。

罗曼虽罗曼,家业依然消乏。光靠在城市的边缘种点田解决不了经济问题,而在34岁的时候家里还添了对双胞胎,吃饭的嘴又多了,还是必须出来工作,拿工资才是正道。公元399年,江州刺史桓玄,火并了荆州刺史殷仲堪,自领荆、江二州刺史。就在这一年,陶渊明去了江陵,出仕为桓玄军府参军。

桓玄是大司马桓温的幼子,桓温当年有个幕僚叫孟嘉,孟嘉的第四个女儿是陶渊明的母亲,因此,陶渊明是桓家的门生故吏的后裔。这层关系,是陶渊明决定再度出仕时投奔桓玄的主要原因。正好桓玄需要培植自己的势力,像陶渊明这样的自家门生故吏的后裔,而且又是小有名气的文人,桓玄还是很欢迎的。

这一年,东晋发生了五斗米道徒叛乱事件,五斗米道徒在首领孙恩的带领下,攻陷会稽,杀死了同为五斗米道徒的朝廷命官王凝之,兵锋直指国都建康,屡败官军,一时全国鼎沸。领有东晋三分之二实力的荆、江刺史桓玄这时打算起兵,想打着勤王旗号,做着推翻王室的打算。好在镇北将军刘牢之手下一员叫刘裕的猛将,将孙恩击退,使桓玄失去出兵的借口。

但桓玄还不死心,一再派遣人到建康,在朝野散布舆论,说自己的辖区一再出现祥瑞,给自己应天顺人造势。陶渊明就曾被桓玄派过干这种差事,这令他很痛苦。帮魏篡汉的华歆,帮晋篡魏的贾充,都是陶渊明意识形态中所批评的人物。而他自己现在深陷于桓玄篡逆的泥沼之中,弄不好就要成为软性打手。怎么办?违背自己的道德信仰还是甩手而去?桓玄的气量没有王凝之高,陶渊明就只能消极反抗,磨洋工。于是,在重新参加工作后的一年之中,陶渊明频繁请探亲假,回浔阳,在家躲着。公元401年冬天,母亲孟氏病故,陶渊明正式以丁忧离职。三年后,桓玄被刘裕击败,后被杀,陶渊明因未参与桓玄篡逆而不受任何追究。

持丧的三年,是朝廷的法定休假期。守制期满,他就被起用为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一年后调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此时陶渊明已经40岁了,孔子说过,一个人到了40岁还干不出自己的事业的话,以后也就没什么出息了。陶渊明想到自己40岁还屈沉下僚,以后还能有什么发展呢(四十无闻,斯不足畏)?加上母亲病故时他远在江陵,使他更加对为一口饭出远门工作有无意义产生疑问。而厕身幕府,看到执政者名士气的、野心派的,在江东这蜗角蝇头争着,全无向北恢复的志气,少壮时期“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雄心也随“荏苒岁月颓”。27岁时写下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生活可以考虑考虑了。当年三月,新上司刘敬宣派他去建康投江州刺史解职表。从建康回来,他转道安徽钱溪,去看望嫡系族叔陶夔,希望他能给自己介绍个离家近的工作,打算再干一年,置办些许田园,便安心归隐。八月,新任命下来,他调任彭泽县令。彭泽,离浔阳仅百里。

新职位有一个好处,就是有100亩公田,其谷物可做工资的羡余。工资寄回家,公田全部种上秫,以便酿酒。但妻子儿子坚决要求种一半粳,那东西饱肚子。好吧,一半精神食粮,一半物质粮食。80余天之后,收获在望,一年一度的官员公务检查如期而至。县吏提醒他,见督查员要穿戴整齐态度恭敬,便能免于吹毛求疵,而皆大欢喜。陶渊明也是在官场上混过的,原先在幕府,知道督邮是基层县官们的脂膏,“能令公喜,能令公惧”,有钱贿赂金钱,没钱献上尊严。而他,此膝不向人屈已久,又怎么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那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于是悬印公堂,敛裳宵逝。

回家真好啊,妻子儿子欢欣迎接,家中一切打理得井然有序。放松羁宦心情,且饮一杯家中酒,不觉已是光阴流转。而邻里乡亲也前来问候,谈及现在快到春至,该谋划一年之计了,在城西的田园上,有得忙了。

回家的前三年,陶渊明农事之余,则“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寻丘问壑,自给自足,不赶时间,不差钱。在“既耕亦已种”后,他还是“时还读我书”,只是对原先自己所处的“智识阶级”则是“息交绝游”,不和有车一族交往了。

公元408年,陶渊明辞官回家后的第三年,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将他的老宅焚烧殆尽,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业,又付之一空。全家六口,只好栖息于一条船上。

生活还得继续,只要田地还不荒芜,一切便能从头开始。

一邻居见他勤苦如此,携酒慰劳。酒话中就劝告起来,官宦子弟何必与我们搅在一起?去和光同尘做官吧,早涝保收,还不怕金融危机。陶渊明答道,他不是不能放弃隐居出去做官,只是他的性情太不适合做官了。非要勉强出仕,违背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快乐呢?现在不是挺好吗?累点,苦点,但精神愉悦。

在眼一睁一闭的重复中,又十年过去了,陶渊明再度被朝廷想起,征为著作郎。这已是东晋的夕阳晚照之年了,陶渊明不就职。“吾驾不可回!”陶渊明宣告道。他在故里秀溪环秀居开了个讲坛,后人将之称为“贤讲”。之后没几年,晋这只迷鹿终于被刘裕逐得,天下称“宋”之时,陶渊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潜”。他实在看不下去了。

西方有谚语云:天堂路上,布满荆棘。迫于生存计而出仕,又为了灵魂的解脱而归去,陶渊明始终在这条荆棘路上上下求索、停停走走。然而,古今有几人在荆棘路上灵魂被撕扯成褴褛模样时想到归去归去,到田畴垄间另一个天地筚路蓝缕?

荆棘路,还是五柳树?哪一个才是通往天堂的阶梯?

猜你喜欢

江州陶渊明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另一面
崇左市江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陶渊明的“粉丝”
一条鱼毁了一座城
男孩,男孩
浅谈古代江州以“樊篱”为城垣的可能性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一条鱼的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