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大学会计教育比较研究
2009-07-27李玉兰任学彬
李玉兰 任学彬
[摘要]目前中国会计教育将逐步国际化,韩国在会计教育中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本文根据笔静在韩国的考察分析以及在国内的教学实践,从会计教育目标、会计课程设置、会计教学方式、会计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中韩会计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我国现有会计教育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会计教育目标;中韩会计教育;会计课程考核方式
本文对中国大学排位100强和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的大学里能够收集资料的40个大学和在韩国大学排位100强的大学里能够收集资料的30个大学进行比较,并且结合笔者在韩国学习期间所进行的考察,对韩国的大学会计教育做了深入了解,并与我国会计教育现状进行比较,从中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促进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
一、中韩大学会计教育的比较
(一)会计教育目标的比较
在韩国会计是在经营学科诸领域中最基本的学科,并认为会计是有能力的经营者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因此,在韩国的大部分大学非常注重培养理论和实务兼备的会计专门人才,把会计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在:(1)培养教育专门的会计人才。培养能够研究与讲授会计理论的教育者和研究员,并且在会计实务界能够起领导作用的会计专家。(2)培养教育能够适应经营环境变化的管理人才。在会计专业学生中,要对在管理及实务领域里发展的学生广泛进行会计学的基本课程教育以及经营、社会等方面的课程教育,以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管理者。(3)培养教育具备人格、道德、责任感的会计人才。作为专门人才,坚定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企业道德应该是专门的会计人和经营人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因此,非常强调具有人格、道德、责任感的人才的培养。
在中国很多大学把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定为: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的一流会计人才,除了牢固掌握会计知识外,还强调全面知识的学习,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的,如人文、管理、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的高级的复合型人才。和韩国的会计教育目标比较而言,我国的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较为广泛。如此广泛的目标没有针对性,这些目标对于确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受到直接的影响。并且,在我国的会计教育的目标里,很少提到培养出具有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才。因此,在大学的教育里没有充分体会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二)会计课程设置的比较
韩国的会计课程设置不只局限于会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不再过分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而是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在注重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与财务、经营等相近的学科知识整合,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完整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同时,会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非常紧密。学生申请授课课程时,自行选择的余地很大,根据自己的方向去选修课程。
中国大学会计教育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两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于课”、“选修课”、“实践课”等六类所构成。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课程体系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改革的重点始终是放在专业主干课上面,对其他类别的课程则关注不多,如,人文、社科类的知识。
会计职业道德不单单是会计制度和会计审计的问题,在会计上派生的一些矛盾、丧失信誉等方面问题受一定的直、间接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的方向是确立会计领域的职业道德。确立并提高会计道德意识的关键是会计道德意识的教育,这种职业道德的教育必须从大学教育开始,并不是以继续教育的形式简单应付。
从实证的角度来看,在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是否必要、为什么重要,已做过研究。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追加职业道德教育,答案是肯定的。
在韩国的大学会计课程体系里,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而中国的课程体系里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课程,这是否和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或企业丧失企业道德有一定的关系呢?
(三)会计教学方式的比较
韩国大学的会计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讲授、辅导、研讨相结合。课堂上教师讲授重点内容,讲解难点,专题讨论比较多。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课下花大量的时间查找资料,教师积极推荐课外的阅读书,让学生多看有权威的杂志、报纸和推荐国外的杂志,有效提高学生课外的阅读能力。另外,很多课程的教材都是教师自己编写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中国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过如今这种教学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随着教师出国交流、学习的日渐增多,学习国外的教学方式,教师注意启发式教学,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但是中国大学的教材选择没有灵活性,基本上要求教师选择规定的(大学、出版社等)教材,学期内讲授的内容要求与教学计划一致,这样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差,只注重写作业,缺乏了解相近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因此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会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比较
韩国的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考察综合能力和素质。考核内容包括考勤、作业、考试等。作业主要有个人作业、小组作业。考试有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平时考试的次数也比较多,并且很正规,期末考试占30%—50%。韩国学生的考风比较好,笔者有机会作了几次监考,在整个教室里学生坐的密密麻麻,学生桌子之间根本没有隔开,但考试过程中从头到尾没有抄袭现象。韩国的考试内容多,时间短,没有在考场思考的时间,成绩比较公平。
中国的会计课程考试比较注重教材内容的理解上,期末成绩占的比重比较多,一般是50%—70%,平时成绩主要是考勤、作业、提问。学生的大部分课外时间都是在教材的理解和写作业上。考试的形式也是比较固定的,学校有统一的考题格式和题型的要求,要求教师提供标准答案,学生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有限,学校还强调及格率的问题,教师出题也有一定的压力。
(五)会计教育与执业资格考试关系的比较
韩国与会计专业有关的执业资格种类比较多,如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国家公务员税务职(5、7、9级)、地方公务员税务职等,还有由韩国税务师会主管的电算税务会计、税务会计、企业会计。电算税务会计又分为电算税务1、2级、电算会计1、2级、税务会计1、2、3级,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分级考试。大部分执业资格考试的参加资格没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在大学参加此类考试的学生非常多,并且学校也每次公布已合格的学生名单,并鼓励其他的学生也积极参加执业资格考试,这比较有利于学生就职。但也有负面影响,很多学生为了参加这种考试,疏忽正常的学习。
中国的会计专业执业资格考试相对于韩国的执业考试种类较少,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而中国的《注册会计师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有明确的规定,必须具有高等专科或中专以上学历的才能参加考试,但在实践中,大学在读学生报考这种执业资格考试的非常多。而且,中国大学对执业考试的重视度没有象韩国的大学那么高。
二、韩国的大学会计教育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对比韩国的大学会计教育,反观中国的大学会计教育,的确有许多值得改善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1)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又要将它们贯穿于全部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要使教学目标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得以一致的反应。(2)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建议适当的设置有关会计法规方面的课程,以符合会计专业的职业性质。(3)要进一步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4)在会计课程考核方式上,打破固定的模式,教师要有自主的考核方式。进一步加大平时考核的份量和难度。增加能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内容,促进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5)积极支持学生参加执业考试,扩大就职方向。但目前由于中国国家会计专业执业考试的种类不多,大学也很难做到这一点。总之,中国大学会计教育要充满活力,培养出对国家有用的管理人才,需要国家、大学、教师、学生共同的、积极的参与,才能使中国的大学会计教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