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云南茶与世界
2009-07-24周重林
周重林
1656年,也就是大清顺治十三年,波兰人卜弥格在奥地利出版了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中国植物的著作《中国植物志》,这本书是欧洲发表的第一部关于远东和东南亚大自然的著作。卜弥格是第一个采用“植物志”这个名称的科学家,它对中国的植物(和动物)的介绍和其中的插图,是欧洲将近一百年来人们所知道的关于中国动植物的仅有的一份资料,而且它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张普先生在《普洱姓什么》行文背景,放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茶与世界的生活,或者说云南茶与世界的交流。
1664年,东印度公司的普罗德船长(Captain Prowde)从万丹回来,送给国王查理二世的不是什么珍禽异兽,而是一小包“贵重的茶叶”和一点肉桂油。1650年前后,茶进入英国。1650年牛津城里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咖啡馆出售咖啡、巧克力、土耳其饮料(可可)和中国茶。
明代以来,中国茶瓷丝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怀着拜访与传教的心态卜弥格没有想到当他经过3年航行,于1645年抵达中国时,正赶上华夏帝国的新一轮的改朝换代。这一年,刚好是李自成与史可法身死,大顺和大明政权灭亡,大清开始了新的华夏统治。这一年,瑞典刚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报纸,各国文明开始以新的方式传播。
来到华夏的卜弥格在战乱中几经流转,政权的频繁更替使他的大明签证无法深入到华夏内陆,只能在海南一带活动,最后不得已重返罗马。
在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卜弥格抵暹罗。此时清朝在中国的统治已基本稳固,永历小朝廷已被清军赶到了云南边境。他徘徊于中国边境,得知中国的全部已被清军征服,百感交集,于1659年8月殁于广西与交趾的边境。
他根据的自己的行程与考察,写下了《中国植物志》与《中国地图册》,还有《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前两本一时成为西方了解中国的最直观的著作。书中记录了大量云南的多种珍罕动、植物,云南茶之概念自此在西方开始根深蒂固。后来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写《人类哲学起源》的时候,直接称呼中国是一个“终日守着炉火睡觉、从早到晚喝着热茶,烤着火炉的民族”,而这正是云南一带的传统喝茶方式。
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许多学者致力研究的,云南茶与世界,云南茶与中国文化之间,到底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所幸,我们还看到这样的传统与现代性的结合,《茶席,云南风》就是云南茶与文化与中国传统的结合的一种努力与尝试,我们当然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在方寸之间,就能把深厚的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而其古董艺术价值在嘉德专场拍卖里已经体现出来,我们庆幸有这样一个嗜茶的环境,也庆幸还可以置身其中感受到喝茶传统与不会消失的喝茶生活。
《嘉德拍卖再现了古董茶的艺术魅力》,就像王心说的,普洱茶的高端拍卖,给出了普洱茶、特别是普洱老茶一个真正的市场价格和定位。以前出现的大多是民间或者官方的定位,这次给予了普洱老茶一个真正的属于市场的定位,和真正可度量的价值。比如拍出的福元昌号和以往的价格相比,这个拍出的价钱就具备了公信度。
今天来看,云南境内的茶都被界定在普洱茶的范畴,普洱茶与别的茶不一样之处,还不在于其率先的文化使者角色,科学家先驱完成了对普洱茶最初的描述,新一代的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找到普洱茶新的活力证据,科学工作者陈杰先生也完成他“普洱四大价值”中最后一篇《普洱茶特有的“第三功能”的价值》,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也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他给出的是消费者为何要品饮普洱茶的理由。
那么,那些爱茶多年的人,也会告诉你,茶对于自己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请翻阅《故事汇》,你可以笑得很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