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怀,不仅仅是“酒都”

2009-07-24本刊赴仁怀报道组

当代贵州 2009年11期
关键词:仁怀市国酒赤水河

本刊赴仁怀报道组

对于每个仁怀人来说,他们永远记得这样两个历史时刻:

2004年7月18日,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将“中国酒都”的匾牌正式授予仁怀。

五十多名食(酒)文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仁怀不仅有不可替代的国酒茅台这一享誉世界的品牌,而且也初步形成了无与伦比的区域酒生产规模与文化特征,具备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区域酒文化形态和实力。

2008年11月14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对第二轮全省经济强县进行表彰。全省同批次13个“贵州省经济强县(市)”中,仁怀市位居榜首,在全省县(市)中的经济强势影响力和领跑地位日益凸显。

这是一座城市的荣誉。

立足特色,谋求仁怀特色产业经济——仁怀始终在特色资源上做文章。持续发展白酒特色产业,培育工业旅游业.将酒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

酒业兴,仁怀强。

多年来,仁怀坚持以“培植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特色城市”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企业优势和传统文化优势,依托茅台,积极培植特色产业,形成了以酿酒工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目前,已拥有省级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6家,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白酒商标33个,规模白酒企业占地方工业增加值的95%,对地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7.5%,白酒业可谓仁怀市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

茅台河谷是酒都的灵魂和心脏。

进入新世纪以来,赤水河畔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茅台河谷经济带撑起的白酒产业,直接带动仁怀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8年,茅台集团“百亿集团”和仁怀市“百亿强市”目标实现。世界的目光,不仅聚焦茅台白酒品牌,开始关注“酒都”的魅力。

当下,仁怀正按照中国地理标志保护的标准和市场经济法则的要求,建设茅台河谷酱香型白酒工业园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作好政策引导,协调各方关系,促进白酒产业的复合化发展。并引导其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怀酒”、“茅江”、“国台”等一批强势品牌和强势企业悄然崛起。

酒业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道路,走品牌集群路线,打造白酒地域品牌。这是中国酒都仁怀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品牌聚合,打造酱香传奇。

“未来几年,仁怀市将力争创建全国白酒知名企业10家,全国知名产品20个,使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酒业之外,尚有一番天地。

2007年,仁怀市做出了加快推进品牌强市的决定,将进一步推动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努力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使酒业产业链条向纵、横两个方向拓展。纵向上,向前端的有机高粱、小麦等原料产业和末端的生态循环利用产业拓展;横向上,向推动以酒业为主的包装制品、仓储、运输等行业拓展,从而形成凸显特色、枝干清晰、梯级鲜明、链条牢固的仁怀经济产业模式。

除此之外,旅游业亦蓬勃兴起。

早在1994年,当时的仁怀县就提出“建设茅台国际旅游区”。

2006年8月,茅台红高粱节在仁怀市坛厂镇红高粱基地举办;

2007年10月,中国酒都旅游文化节开幕……

“仁怀要紧紧围绕国酒工业旅游与红色旅游,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努力培育优秀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市委书记房国兴说。

他有这样的描述:“建设国酒工业旅游园区、茅台古镇酒文化体验园,加快推进茅台镇风貌改造工程,以‘中国的仁怀、世界的茅台的国际视眼,加大茅台世界名镇建设力度,打造中国酒文化旅游核心区;发掘整理红色文化,加快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建设步伐,丰富完善红军鲁班场战斗遗址,规划建设红军三渡赤水体验浮桥和盐津河红军长征行军作战纪念地,开发建设长岗、梅子坳红军驻地等长征革命遗址。”

张扬特色产业优势,是实现仁怀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布局长远,谋求仁怀可持续发展力——2006年10月,仁怀市四次党代会确立了“生态立市、品牌强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生态、品牌、环境。成为仁怀市长期关注的话题。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明确要求,赤水河上游不得兴建任何会产生污染的工业企业。

50年来,在仁怀市几代人的努力下,维持了一条河的清洁。

“白酒生产需要好的环境,好的环境需要我们来打造。”房国兴这样说道。

为了进一步保护赤水河上游的生态环境,仁怀市按照遵义市的要求和部署,逐年加大了退耕还竹还林力度。现在,赤水河在仁怀流经的6个乡镇已实施退耕还竹4.5万亩,300里绿色竹廊掩映着青山绿水,不仅为国酒茅台,也为中国酒都地方酒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环境保障。

近年来,仁怀市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人手,加强国酒基地环境保护,扎实有效地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确保了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以上,到2008年底,森林覆盖率达40.88%。环境治理和检测力度加大,城区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城区噪声污染得到有力整治,中枢、茅台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居民饮用水源保护切实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得以进一步完善。

正如房国兴所说,仁怀作为中国酒都,最为核心的责任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并捍卫国酒茅台,发展生态农业,为国酒提供优质的、绿色的原料,保护好生态,维系国酒茅台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008年以来,面临金融危机。仁怀人首先“正视问题”,房国兴分析道,“在仁怀市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占70%,其中90%为酒产业。如今高端酒消费受到一定影响。在酒业发展中,生产可以稳得住,销售方面压力比较大,但保增长,我们有信心。同时,这也是一个机遇:借此机会,调整产业结构,优4tY+~产业结构。淘汰那些规模小、不规范的酒类企业,整顿、规范酒类市场,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2008年,仁怀市立足早字,抢抓机遇。在2008年中央新增投资1000亿元中争取项目47个,涉及房产、水利、农业、畜牧、教育、计生和卫生等7个领域,项目总投资3900.5万元。

2009年,茅台高速公路即将贯通。这是贵州省自筹资金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仁怀来说,所改变的,不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告别;所开辟的,则是一个新的发展纪元。

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谋求文化驱动力——红军四渡赤水,第三渡在仁怀,这是红色文化;蜀盐走贵州,盐登赤水河。茅台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这是盐文化;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采,这是酒文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每年重阳日,便是仁怀各家酒厂取水下沙的时候。这里的“沙”,便是酿酒原材料——红高粱。“九月九,下河挑水煮新酒”、“重阳煮酒香满江”一代代酒师聆听着这些歌谣从远古走到今天。

此时,赤水河清澈透底,河水清爽绵甜。重阳节作为酿酒传统工艺和操作规程中的一个重要时间标志,佐证着酒都仁怀所酿美酒的上乘品质和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史。

至次年端午节,酒的酿造进入下窖发酵时期,暂停用水。

此时,赤水河又变成赤红颜色。

高粱、赤水河、重阳节,种种元素形成一种奇妙的组合,最终经时光晕染,竟结晶成芳香的美酒。

仿佛天、地、人之间约定的禅机。人类,只是其中的一分子,只能参与,不能勘破。

至今,人们在说起茅台酒的酿造时,仍然会用“神秘”一词来形容。

许多人,爱喝酒的,不爱喝酒的,来到贵州,就想到那个终年被雾气和酒香熏染的茅台河谷去看看,想亲自去揭开秘密。

然后,他们来到仁怀。

在“中国酒都”仁怀,无论是标致性建筑的四项世界之最,还是街心花园的巨型酒斛;从赤水河沿岸的酒瓶、酒杯,到博物馆中展示的古老酒具,以及那铺天盖地的酒企业广告,贯穿全城的主街道一国酒大道、酒都新区,无一不浸润着仁怀市酿酒业和酒文化的馨香。

酒礼、酒祀、酒歌、酒仪、酒俗、舞蹈、诗文、传说、故事……在数千年的酿酒进程中,灿若星河,洋洋大观的国酒文化,在仁怀酝酿、沉淀。

清朝乾隆年间,“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茅台镇是贵州最繁荣的盐运码头,每天人群熙来攘往,商贾云集。

如今,在赤水河沿岸,还遗留着川盐人黔的大量盐运史迹。背夫们背盐留下的杵窝、盐运石级,纤夫们踩下的纤道,当地人传唱下来的盐巴号子,昭示着盐文化悠久的历史。

时至今日,仁怀人仍保持着重阳节焚香祭水的“祭水节”习俗。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赤水河岸鲜花雅乐,锣鼓喧天。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童男童女乘船到赤水河中心取水上岸,民间主祭人焚香祭水。

这些足令每一个中国人驻足、欣赏、寻觅、感悟。

猜你喜欢

仁怀市国酒赤水河
中国酒都·贵州仁怀食品生产许可证(SC)获证酒厂名单(截止2019年2月11日,共506家)
“国酒茅台”改名了
情满赤水河源头
谭智勇 赤水河之子
茅台执着“国酒茅台”商标17年终放弃
基于ARMA模型的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15年长跑申领“国酒茅台”另有所图 股价无悬念拼到上市新高
仁怀市关工委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讲活动
电影《国酒》举行定档发布会 众主创分享“制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