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B程序设计教学法的探讨

2009-07-24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学法教师学生

余 军

摘要:VB是计算机专业课的重要课程,研究和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在VB教学中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VB 教学法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1-0073-02

一、前言

自教育产生以来,教学方法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研究和探讨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内在发展规律,为教育教学实践的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这是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VB是计算机专业课当中的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教好这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本人进行VB教学的情况,现对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二、VB教学法

VB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讨论法、发现法、学导式教学法、讲授法和实践法。在日常教学中,讲授法是采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但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确立,根据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年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在笔者讲授VB课程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除采用讲授法之外,还应采用发现法、讨论法、学导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于帮助学生学好这门程序设计课有很大的帮助。

1.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通常是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去完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设计一些教学的项目,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进行巩固和加深,这种教学法近年来在VB等一些程序设计课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主要是受到该类课程逻辑性强,学生思维能力不足的约束,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去认识相关知识内容,符合知识升华的特点。实操项目内容的选取一般从教科书的例题或课后的习题中选取,这有利于知识的连接。当然,教师也可以从课外书中找一些典型的例子作为项目教学的实例。据了解,很多大专院校的老师在VB教学中都喜欢采用项目教学法,这与该教学法简单实用、学生容易接受、教师也容易施教有关。采用实践教学法的老师一般是先将理论内容进行讲述,然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项目的举例和演示,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将相关的例子以习题的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练习,学生在练习当中出现疑问,教师及时进行分析、解答的形式进行。如果对某门课采用实践法,教师应当在学期初制定实训项目的内容,编写实训手册,让学生每进行一个实训项目都要将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总结所学知识,这样有利于知识内容的及时消化。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窗体、控件、菜单设置、事件和方法等内容之后,我就设计一个大实训项目:设计一个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我们可以将这个项目分解为三个小项目分别让学生去完成。

项目一:在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中建立一个名称为Stu的学生情况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家庭地址、邮政编码等字段。同时,在这个数据库当中设置学号为主键约束,并在这个数据库当中输入几组数据。

项目二:在VB中建立用户使用界面。在窗体中通过标签控件、文本框控件、命令控件、数据控件建立基本的数据输出和数据连接界面,并通过菜单栏的添加,设置菜单事件的方法,使界面的功能更加完善。

项目三:建立数据控件与SQL数据库的连接,通过对Adodc控件的属性设置,建立VB界面与SQL数据库之间的连接。然后测试连接的情况,看看数据能否通过用户界面进出数据库。并且检查整个系统的运行性能。

运用前面所学的SQL Server数据库的知识,从数据库的建库到VB程序界面的建立,再到VB界面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最后到窗体用户界面的美化,这些内容综合了前面所学的知识,通过这个大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感到学习VB的实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开发学生数据管理系统使他们感受到VB在软件开发中的强大功能。实践教学法所选的项目应具有以下特点:

(1)一致性。实训项目应与当前教学内容同步,能够体现当前教学的内容,有利于深化相应知识内容。

(2)启发性。实训项目应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可操作性。实训项目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生能够从实例中领悟到所学知识,或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2.发现法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原理时,只给他讲一些事实和问题,不给出公式和原理,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独立探究,自行总结和归纳原理和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大力提倡,主要是这种教学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培养探索性态度,所以他十分提倡在教学中使用发现法。发现法在VB教学中的使用往往是用比较的方法获得的。比如在讲授Dim语句和Static语句在定义变量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我们看看下面这两个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Private Sub Form_click()

TestTest

End SubEnd Sub

Sub test() Sub test()

Dim I As Integer Static I As Integer

I=I+1 I = I + 1

Label1.Caption=I Label1.Caption = I

End SubEnd Sub

首先,让学生进行第一个程序的练习,让学生观察结果,然后,让学生进行第二个程序的练习,让学生观察结果,这两个程序只有一个Dim语句与Static语句之间的区别,但结果差别很大,第一个程序输出永远都是1,而第二个程序输出是每次都递增1。由此,学生们通过比较发现,用Dim语句定义的变量对上一次执行的结果是不保存的,而用Static语句定义的变量上一次执行的结果是保存的。通过比较发现,学生对这两个语句定义变量的异同有了很深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比单纯的将这两个语句的区别直接讲述的方法要好得多。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学生以集体或分组的形式,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从而搞清问题,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活跃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VB教学中,采用讨论法往往是在一个知识内容完结,或某一个与知识点相关的程序让学生进行调试完成之后进行的,通过学生的讨论,从而形成对某一问题初步的结论。比如,我们在讲循环语句的时候,可以举个例子,例如:“2008年中国现有人口13亿,如果每年的增长率为2%,那么,20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多少人?”。当我们将这个问题用循环语句解决以后,我们可以用相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2008年世界人口有60亿,如果每年世界人口增长为3%,那么,20年后,世界人口将达到多少人?”。同样相似的问题还可以提得更多:“2008年中国现有人口13亿,如果每年的增长率为2%,要达到20亿人口需要多少年?”,“2008年世界现有人口60亿,如果在2050年达到100亿人口,每年的增长率是多少?”。通过这些相近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编写程序,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循环语句的理解更深刻。程序设计课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在学习中多讨论,相互加强知识内容的探讨,是有利于学生保持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倡导的“指导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导”是指以教师的指导,这种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针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进行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就不需进行学习了,在VB中,学导式教学法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这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代替学生的地位,要尽量将“教”转移到“学”上,要避免进行满堂灌,及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课程知识及时变为自己的知识。在VB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在两节课的教学中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及时复习课堂所学的内容,例如:在讲授InputBox()函数的时候,我在讲授了相应的知识点,举了一个通过InputBox()函数输入数据的例子之后,接着就可以将相对应的练习通过教学平台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仿照练习,教师在课堂中及时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答疑引导,这样,巩固知识的效果就会十分明显。学导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其他学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学效果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三、结束语

VB的教学法在教学中不是单一采用的,它往往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在备课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考虑教材的情况,根据现有的教学软硬条件,大胆进行教学法的尝试,不断探索,善于总结,这样,VB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259-260.

[2]刘炳文,杨明福,陈定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3-64.

猜你喜欢

教学法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圆我教师梦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