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书法特色建设为突破口 全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009-07-24北京市密云县东邵渠中心小学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6期
关键词:写字书法特色

北京市密云县东邵渠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近几年来,随着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作为支撑,学校就有可能流于浅薄。而特色发展是内涵发展的含义之一,它是指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把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因此,在“办有特色”和“弘扬传统文化,塑造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的指引下,认真分析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了“以书法特色建设为突破口,倾力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全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特色建设工作思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着重突出书法文化在我校的特殊地位,使书法文化不脱离传统文化而存在,用传统文化的环境来滋养书法,使之称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使书法艺术、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促进东邵渠中心小学内涵发展的动力之源。

一、以促进师生发展为宗旨,

明确特色建设目标

学校构建特色目标要与学生培养目标有机统一。本着“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思想,我们对学校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认清了自身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看准机遇,明确了“以书法艺术特色建设为突破,倾力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研究目标。

1.东邵渠中心小学有着优良的书法传统。早在90年代,学生的软硬笔书法就曾在北京市艺术节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同时,学校拥有一支较好的书法教师队伍,从任课教师到食堂大师傅,对于书法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2.写字教育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2002年5月,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前,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写字教学应该加强,不应削弱”。且培养学生学习书法,只需要一杆钢笔,不需要家长有任何投入。更易为农村家长所接受,容易形成家校合力,促进书法艺术特色的形成。

3.东邵渠地区民风纯朴,拥有“梆子团”、“民乐队”“秧歌队”等民间组织和众多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为此,结合学校实际、基于众多资源优势,我校将学校特色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以校本课程实施为基本途径,提高全校师生整体书写水平,开发《写字》校本教材,建设写字特色学科。

第二阶段: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软硬笔师资队伍,培养一批软硬笔书法特长学生,积极打造浓厚、高品质的书法文化氛围。

第三阶段:在书法特色基本形成的基础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其他传统文化,提高师生艺术水平。

二、以课程建设为主渠道,

全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课程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立,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1.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积极打造书法特色学科

学校特色学科的形成是建设特色学校的前提,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以校本课程建设为主要手段,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建设写字特色学科,为学校书法艺术特色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1)坚持培训先行,建立教师写字练习机制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建设写字特色学科的保障,学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先后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练习制度、考核评比制度和奖励机制。请专职写字教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写字培训,并于学期开学初对语文教材中生字的书写进行先期培训,以保障语文课和写字课教学的统一。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每周2篇钢笔作品(临小楷名帖)、一块黑板作品(粉笔书写)。每学期1篇千字文,书写内容为政治学习体会。钢笔作品每周五交教导处存档,粉笔作品每周二在办公楼前展示1次,教导处进行检查并记入教师练习成绩,凡是参加练习的教师每学年奖励100元。定期开展软笔、硬笔和粉笔字比赛,对进步明显和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择优展示。

(2)坚持硬笔书法先行,建立学生培养机制

硬笔字较之软笔字,具有见效快、易普及等优点,所以我们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加强硬笔教学入手,建设写字特色学科。

①把端正态度、培养习惯放在首位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其重要性超过传授知识技能,从无数人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好的习惯和态度使人终身受益。

其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坐姿。将正确的执笔坐姿编成儿歌教学生诵读,每节课对学生的执笔坐姿进行评比,对表现突出的颁发小奖状。

其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写字前先观察整体字形,再观察笔画特点,最后看点画关系;看笔画时先看起笔再看收笔后看行笔;读字时按笔顺读,写字时按笔顺写。

其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学生进教室半分钟之内,摆好学习用具,用具摆在指定位置、桌上垃圾不乱扔、离开教室时整理好自己的座位、用具等等。

②编写校本教材,创新硬笔教学模式

市级写字教材设计科学、编排精良、系统性强、知识严谨、图文并茂,是面向全市的难得的普教教材,但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学生所有学校,也有其所不能之处。比如,知识方面重视正面教学,而不能给学生提供反例;强调常规教学,而形式则较单一;重视单字书写,而不能进行章法训练;欣赏内容较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

根据上述发现,我们自编了一本适合本校情况的硬笔写字教材。在内容上,搜集了14类39个基本笔画,66个偏旁部首,每一个笔画、偏旁都配有数个例字供学生选择练习。将这些基本内容分成单元和课。每一课又分田格练习和使用说明。在使用说明部分又包括名称、常见病(反例)、病因分析、写法要点几方面,使学生自己就能看懂教材;又编入了可供学生阅读的书法常识、可供学生欣赏、临摹的本校师生的书法作品和古代名家名作。总之,校本教材尽可能的对市级教材未涉及处作补空、对涉及不多处加以补充,以使学生与书法的感情贴的更近,对传统文化了解的更多。

学校为充分发挥校本教材的指导作用,除按课程计划在一至四年级开设写字校本课以外,每天还增设20分钟写字小课,并在每周三晚的住宿生饭后活动中安排写字指导课1节,使学生一周在校写字时间达到200分钟。

在校本课上,我校大胆尝试让二年级学生使用钢笔写字。因二年级语文课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学生在适应钢笔时,不至于受书写量大的冲击而导致书写质量下降,可在学字同时学用钢笔。实践证明,我校二年级学生学用钢笔并不比三年级学生慢,文字书写质量没有受到影响,学生反倒有一种新鲜感,对钢笔书写技法的掌握与学习字形结构同时进步。升入三年级后作业书写质量明显好于以往三年级学生。

③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写字积极性

写字课是全校唯一拥有此机制的学科,使学生对学习写字情有独钟。

常规分层奖励:每堂课颁发三张小奖状(班级奖状)——执笔坐姿端正奖、写字进步奖、书写美观奖;当积攒够任意三张小奖状之后,可换取一张校级奖状;当积攒够三张校级奖状之后,可换取一支钢笔。任何一张奖状,不过期不作废,直至兑换到钢笔为止,由老师签“已兑”二字,由学生自己永久保存。

特殊奖励:作业中“优”的次数达到16次(按每学期16次作业计)奖励四个本,13至15次三个本,10至12次二个本,8、9次一个本。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允许其申请由老师为其装裱一份自书硬笔书法作品,或申请要一份老师的书法作品。

④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尝试启动软笔练习制度

学校除按课程计划在3~6年级开设软笔书法课外,还尝试开设了2个软笔书法小组,从欣赏毛笔书法作品、了解作品的各种幅式入手,熏陶学生,使其知道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软笔书法的热情。

2.精心打造隐性课程,营造高雅书香氛围

书法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其美感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与其它事物有着密切的互为表里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厚、高品位的书法氛围,精心打造隐性课程,挖掘、渗透书法教育的内涵,彰显学校书法特色。

(1)彰显书法特色,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环境

在充分挖掘书法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学校大力加强书法氛围的营造。设置书法长廊,介绍书法发展历程和书法名家故事;楼道走廊悬挂“书法名家画像”和师生书法作品,书写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古诗词及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格言;用书法真迹取代校园内的印刷品或电脑打印件,请本校书法爱好者软笔书写所有规章制度,聘请县书协、美协的艺术家为各个科室进行高规格的字画装饰,增强传统文化气息。在走廊设置师生光荣榜,并建成“翰墨书香”师生书法荣誉室一个。

(2)立足农村实际,打造清新高雅的绿色环境

书法是一门高雅艺术,学校积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校园环境。本着立足农村实际的原则,学校投资20万元,栽植本地特色果树红果、李子、柿子、桃和适合当地生长的法国梧桐以及三叶草等,使学校绿化面积达到45%。将梅兰竹菊引入校园,在适当区域设置菊园、柳亭、岁寒三友、绿色长廊4个景观,同时进行室内美化,在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等所有师生活动的场所放置文竹和君子兰,营造出与书法氛围和谐统一的清新高雅的绿色环境。

学校努力让充满浓郁书法气息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的隐性课程,使学生每天都浸润在书法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书法熏陶,提高学生爱好书法、练习书法的积极性。

3.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教育,教育的重点在广大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除书法外,还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等。书法特色逐渐形成后,学校积极挖掘、利用、整合校内外资源,开设各种选修课程,建设传统文化特色,提高学生艺术水平。在原有软硬笔书法选修课的基础上,积极开设各类选修课。

(1)音乐学科聘请当地梆子剧团的艺人和少年宫老师,增设评剧、河北梆子、古筝、横笛、琵琶选修课,筹建少年民乐团、少年梆子团、少年评剧团。

(2)美术学科开设国画、工艺美术选修课,进行葫芦画、镜框、扇面画的辅导,丰富书法形式,形成书画一体。

(3)体育学科开设武术、空竹选修课,充分发挥县武术协会会员的作用,在课间操中融入自编武术操一套,成立少年武术队,使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功,并能进行表演。

(4)语文学科开展古诗词诵读选修课,与书法、美术教学相得益彰,达到诗书画一体的境界,使学校的传统文化特色具有深厚底蕴。

(5)在寄宿生中开设棋类选修课,包括象棋、围棋等。将学校特色建设与各种选修课程的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学校特色形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以特色建设为突破口,

学校内涵发展效果显著

在学校书法特色建设过程中,所带给我们的绝不仅是师生书法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每一名师生内心深处播下弘扬传统文化的种子,以及在特色建设中呈现“人人主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1.特色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三年来,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书法特色已初露端倪。学生60人次在县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市级一等奖9人、二等奖8人;县级一等奖24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4人;8篇作品入选《密云县小学生硬笔书法作品集》;在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组织硬笔书法等级考试中,教师78人、学生162人获得初级资格,教师4人,学生1人获得中级资格,一名教师获得高级资格;12人次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27名教师在市县级书法比赛中获奖。书法蕴含的传统之美同样熏染着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从形象到行为都有了质的改变,全国人大代表们到校视察时不无惊喜地说:“这里的孩子根本不像农村孩子!”《焦点访谈》到校采访时,我们的学生落落大方。现在,学校的所有大型集会都是我们的学生自己主持,《小百灵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更是学生们的天地。

2.特色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

刘长友老师因为擅长横笛被启用为民乐辅导教师,因而写下“热爱学校就等于热爱祖国,热爱老师和学生就等于热爱人民”的肺腑之言;厨工徐建华因被推荐为密云书协会员而更加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宿管教师徐永仓因被聘为少年武术队教练后,工作更加任劳任怨。特色建设带来的是教师队伍的迅速成长,我校5名教师成为密云书协会员,2名教师分别成为密云舞协、美协会员。骨干教师由原来的3名县级骨干增加到县级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骨干8人。

3.特色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内涵发展的根本是提高质量,而特色建设提升师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带给我们的归根结底是质量的提升。近两年,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写字教育实验基地”,被评为“密云县素质教育先进校”、“密云县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密云县平安校园”、“密云县语言文字示范校”、“密云县少先队规范化建设示范校”、“密云县文明礼仪示范校”。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密云电视台、《人民日报》、《现代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学校进行了报道,先后接受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等各级领导视察20余次,家长满意度显著提高。

学校内涵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里的具体体现,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能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我们将在“弘扬传统文化、塑造合格人才”办学思想的指引下,立足书法特色,倾力打造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猜你喜欢

写字书法特色
学写字
写字
诗书画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写字大课堂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我会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