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把英语说出来

2009-07-24谈志娟

考试周刊 2009年23期
关键词:重组生命力高考

谈志娟

摘 要: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口语没有列入高考成绩行列。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在上speaking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将其剪切,学生很少有机会张开嘴巴说英语。英语是一种工具,不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更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巧妙地重组教材,这样语言教学才真正有了生命力。

关键词: 口语 高考 冲突 重组 生命力

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英语与说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新课标》重新规定,培养学生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例如:发表意见、进行判断、责备或投诉等。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学英语最基本的四个要素。“说”是运用的重要方面,若只培养听的能力,就仅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而培养“说”的能力,学生才能进行口头表达和信息传递。在初中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听说来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在精读和泛读中掌握所学的词汇和语法,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上在高考英语试题中没有口语。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在上speaking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将其剪切,并没有充分运用这一课型,让所有的学生都充分参与说这个重要的环节。

课堂教学是进行说练的主战场,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参与“说”的训练,指导学生形成科学性的学习方法或学习过程。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活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程度产生相应的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一、口语的价值——自信,大胆,协作

著名心理学家菲力普·斯登弗尔德认为:“羞涩是指一个人由于小心谨慎、胆怯或者缺乏自信而惮于交往的一种心理现象。”父母本身的羞涩心理表现给子女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会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仿效,如果其父母由于羞涩而表现出缺乏自信,不喜交往,那么日久天长,他们就会缺乏自信,惮于交往,产生羞涩心理。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孩子羞涩心理的又一关键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过分严厉、训斥、打骂和处处干涉限制下,以及在被父母所不欢迎而弃之不管的情况下成长的学生,他们会形成怯懦、冷僻、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理等特征,而这些特征是导致羞涩心理的重要根源。进校以后,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父母的角色,依上文可以类推,老师的自身因素以及老师对待学生的威严、苛刻、甚至训斥都是诱发学生羞涩心理的因素。高一的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眼中还时常闪耀着求知的欲望但渴望,他们又害怕,他们的第一次表现很有可能决定他们整个高中学习的状态甚至更久远。那么,就老师而言,首先要给学生树立好榜样,这就要求老师克服自身心理的缺陷,时刻表现出自信、自尊、乐于交往的状态,使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感化。口语,是拉近师生距离的方式,是展示学生魅力的舞台,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平台。我曾经毫不吝啬地花了整整六分钟不断地鼓励、“怂恿”、“诱骗”,终于,意料之外的小手歪歪扭扭地伸出来了,虽然有些学生上台很生怯,但他们至少微笑,较少的言语,可爱的身体语言,对话不是那么流畅,神态不是那么自然,但当掌声响起,他们笑了,带着一丝害羞,带着一丝满足,他们体会到了成就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发现有的学生虽然课堂表现不活跃,但私底下为完成口语练习,还是偷偷地用了一番心思,与他的合作伙伴积极沟通,分工明确,充分理解,制作了口语对话,即使最终未能展示,但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成功。高中英语课程不正是要发展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吗?

二、口语教学与高考口语缺失

大多数教师回避口语教学,并不是因为口语无价值,而是因为觉得他与高考不亲密。而当我们翻开牛津高中英语书,每单元均设有welcome,reading,word power,grammar,task,project,这些板块看似与口语无关,但若教师重组教材,则能让口语散发其独特的魅力。

1.学生开口难,难在不知做什么,往往就是因为教学目标不明确。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老师知道教学目标,而学生不知道,学生就只能跟着感觉走,口语交际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口语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导致预期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早就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计划和评价的第一步是清楚无误、毫不含糊地表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提高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就必须让每位学生明确训练目标,目标明确了,学生就学有方向,交流起来就不会盲目和随意。因此教学中要随着教学环节的层层推进适时、明确地告知或者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口语训练目标,让目标导行,增强每个教学环节的效度,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实践证明,任务开始前进行有效铺垫,学生将更准确地完成任务。

2.重组资料,善于利用整个单元丰富的内容,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开口。

(1)创境激趣,动感呈现。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言语的动机,并提供言语的材料,从而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方式营造英语口语表达的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说的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语言、交流语言、发展语言。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大部分是读的时间,学生会觉得比较单一乏味,所以在文章输出这个环节的时候,如果精心设计,可以诱发学生将所学的文章通过说表现出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凡是有鲜明的情绪色彩的对象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若使文字教材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情感,引人入胜,以情助说。如教学模块四第二单元reading部分时,我利用多媒体设置情景,从网上下载了几幅可以动的图画,所有的图片都是有关奥运的,学生一看到这些图片就跃跃欲试,都想说一下自己的一些设想。教师在这里要注意控制好时间,保证课堂活而不乱。

(2)穿插利用,组合讨论。

可充分利用每单元reading后的讨论题,但必须确保是学生感兴趣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话题,教师可对原提示进行适当改编或增加铺垫性话语。word power中的项目也可先让学生了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待留讨论中发挥。

(3)留住最爱,简单复述。

一篇文章中必定有学生最喜欢的一段,因此可让学生复述自己喜欢的段落。采用的方法可以是一人一个片段,也可以是接力式的,让后一个学生接着前一个学生的话尾续讲。这种方法暗藏了阅读技巧,几次下来,学生就能抓住关键词,关注段落,学生自己体验,印象深刻。这的确是课内练口语的好方法,但涉及的人少、费时多,不宜多人次,因此,建议先私下准备,且retell的要求,即目标或内容一定要明确。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他们设好台阶。

3.捕捉生活,关注热点。

热点话题为人们所关注,是难得的真实口语材料。可利用课前五分钟,借助自由谈话(Free talk)等形式,实施热点口语交际。每项活动一般都侧重一个特定的话题或情景,如第二单元开课前,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结合第28届奥运会实况,猜出比赛项目的英语名称或回答相关问题,紧接着我就谈起了北京奥运会,那时那刻,学生表现非常踊跃。这一堂口语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课堂、课外交流的习惯和能力,还促进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更诱发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意外情况,教师完全可以顺势展开课堂口语活动。如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附近一声炮响,学生受惊的同时,教学过程受到干扰。老师倒可来一小“插曲”给学生压惊,顺手将眼前的茶杯、手表等物品作为教学媒介,巧妙地运用于交谈之中。在类似以上的口语设计中,鉴于讨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身边事,我还可以随机地在课堂上借用某些同学比较时髦的文具、食品作为例子,看其它人作何反应,是否赞成学样、攀比。巧妙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保持一种既兴奋又紧张的精神状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时,学生注意力特强,参与度极高。

4.分层教学,求同存异。

实践证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价值认同感是产生学习动力的真正源泉。可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不但课下不习惯说英语,有的甚至连课上也不愿意开口,他们有的是因为怕出错紧张,有的是因为词汇量不足而不敢用英语来表达自己,还有的则因为经常被老师忽视,而没有机会说英语。总之他们宁把自己当听众,也不参与课堂活动,他们习以为常,甚至借此躲避课堂训练,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一方面要多鼓励、训练他们,另一方面则要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如在课上尽量选择他们想读、想听、想看和想谈的内容,采用各抒己见、角色扮演、短剧表演、模拟配音、看图说画、做游戏等训练他们的“说”的能力,并在各个活动中进行具体指导。如:老师在课堂上尽量用各种手势、生动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老师不但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出现,还以一个演员的角色出现,给学生演示和示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准备所说的内容,准备好谈话计划(对话长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来定);提前一天让学生知道第二天要进行的活动,必要时可先发给他们一些资料,并征求他们的意见,特别是那些不太活跃的学生;让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如:Group work or Pair work。这在客观上能缩小口语活动的范围,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以使他们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另外,老师还应尽可能将一些难度较低的任务交给那些不敢大胆开口的学生去做,并为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成功感,让他们在享受“成功”快乐的同时,把胜利的喜悦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动力。

假如我们善于利用教材,重组教材,口语真的与高考冲突吗?

假如我们心怀宽容,用心对待,他们真的永远缄默不语吗?

假如老师都舍弃了口语教学,学生还能有机会张开嘴巴吗?

英语是一种工具,这个工具,不应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更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语言教学才真正有了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理论与实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郑金洲.课改新课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马云鹏,孔凡哲.教育研究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海德格尔.林中路·艺术作品的本原[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重组生命力高考
贸易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