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完美的音乐课堂教学状态的理想王国
2009-07-24张继红
张继红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迫切希望实现一个完美的课堂教学状态。而只有认真贯彻新课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从传统杂乱的课堂教学窘境走向现代完美的课堂教学状态的理想王国。
课堂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从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施展本领的舞台,教师只有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才会收获丰硕的教学成果。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状态应该是全体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会自学、互学,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和学生在与音乐的共同对话交流中,让彼此的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在对音乐的欣赏感受中享受到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使课堂充满无穷的生命活力和乐趣。这就是师生孜孜以求的完美的音乐课堂教学状态。然而我们所面临的教学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
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音乐材料大部分是世界名曲,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考验,并得到大家的认同得以流传至今的。但是,是什么原因影响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呢?是因为我们的唱歌教学基本上是采用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方法进行教学,而音乐教学最大的困惑还是欣赏教学。总的来说,唱歌教学的效果要优于欣赏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欣赏中得到审美体验,在欣赏中丰富情感体验,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在欣赏中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在欣赏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和情感世界,这才是欣赏教学的目标。但我们始终充满困惑,找不到一条符合儿童欣赏规律的路,长期陷入了教学欣赏之误区中。重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不能忽视音乐主题的主要特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风格,不是把大量风格类似的音乐材料堆积在一起让学生感受,而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某一首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在聆听、实践活动、思考、对比中发现并掌握音乐作品的内在特点和规律。
伴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新课程实验的优质课评比和展示活动应运而生,在音乐教学百花齐放的后面深深地隐埋着一种遗憾:今天的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明天的课是培养学生的音乐体验的,后天的课是发展学生欣赏能力的;今天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明天的主题是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教学,等等。教师想方设法地编出新花样、创造新奇迹,为达到新效果而绞尽脑汁。有的研讨课往往使教师无所适从,不知何为好课;有的公开课成了工艺品,只能让人欣赏,确切地说是只能观赏。
可见,理想与现实永远存在着距离和矛盾。只有不断思考、不断改进,才能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自古至今,理想的课堂教学从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完美的课堂教学状态及其最佳的效果却是每位教师的终极目标。如今,音乐新课程改革之路应该如何走好?一线的教师如何尽最大可能实现课程目标,创造自己完美的音乐课堂教学?这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一、新课程标准是实现完美的教学状态的行动指南
应课改大潮之呼唤而出的《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既是教师教学规范的标准,又是学生学习的规范标准,其涉及课程的结构、理念、目标、内容、教材、评价等几个方面,已成为理想的音乐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
在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体现出了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众所周知,情感态度的价值观是课程始终关注的重点,知识技能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作用。新确立的音乐教学目标把音乐教学准确地定位为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学科,是唱歌课、欣赏课,更是一门文化艺术课,一门面向全体学生普及艺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生修养的人文学科。这种定位明确了音乐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是实现和完成课程价值的桥梁和关键,直接体现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知识与相关文化等四大内容的教学中。
然而,内容标准与课程标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两者间的区别是明显的,前者是衡量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在达到内容标准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课程的目标,即贯穿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以及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过程方法中音乐审美体验的实现。因此只有当学生真正对美的东西产生追求的兴趣、欲望时,才能激发其创造的潜力和动力,掌握学习音乐艺术的方法;只有通过表现、创造美的途径、手段,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创造想象的能力;也只有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我们才能实现完美的课堂教学状态。
二、课堂教学操作过程是实现完美的课堂教学状态的重要桥梁
作为实现和完成课程价值的重要桥梁,课堂教学操作过程应处理好下面几对关系:
1.处理好观念与行为的关系,因为观念只有通过行为才能具体落实。
2.处理好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因为教材内容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置,而目标则是教师处理教材时应该把握的重点、难点。
3.处理好课本与教材的关系。课本是基本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材料的主要部分。在具体的教学中,只有灵活重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音乐教学则更为重要,如果说课本资源有限,那么材料和教学空间是无限的。
4.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他们都是主创人员。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得以更好地体现。倘若离开了教师的引导,那么学生的主体发挥就无法把握,而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或偏离了防线,教师的引导也就是一种失败的劳动,所以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双向的,彼此是相互沟通的。
5.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关系。教师除了在课堂重视对学生能力、方法、兴趣的培养外,还要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的方法,提供学生课外学习的渠道,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
6.处理好内容与方法手段的关系。方法手段是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一个部分。技术只有为教学所用,才能发挥技术的作用。
7.处理好发展个体与面向全体的关系。音乐课鼓励个性发展,提倡因材施教,但必须面向全体,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只不过发展的标准因人而异。
8.处理好知识技能与审美、情感等方面的关系。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音乐审美、情感体验,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
总之,只有把上面八个关系处理好,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操作过程,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
三、课堂师生表现是实现完美课堂教学状态的根本保障
完美的课堂教学状态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衡量,只能从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表现的状态及与教学文本的对话交流中加以了解和区分,从教学结果检验判断是否达到了最佳的或理想的教学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从课堂教学直接体现的外在的教学状态来看,教师的教态应自然、亲切,有亲和力、吸引力。只有充满激情的教学,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只有教学环节的衔接自然和教学的过程具有层次感及有起伏有高潮,加上方法新颖,才能使课堂丰富多彩,避免强迫、机械、枯燥、重复的教学,从规范走向自然状态。其教学结果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情感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内容目标。
从课堂教学反映出来的内在的教学科学性来看,它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即符合音乐教学的规律,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使目标要求到位。其教学结果应该是,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得到了真正的愉悦并掌握了教学的基本内容——知识技能。只有学生的演唱演奏技得到锻炼和提高,对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升华其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师生在课堂上的密切配合、出色表现是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的根本保障。
四、课堂教学方法是实现完美的教学状态的关键因素
有效的教学状态既是打开通向完美的音乐教学状态大门的金钥匙,又是优化教学过程,获取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此,经过摸索,我注重从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及体态律动教学等方面入手,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进行施教:
(一)歌唱教学的具体步骤
1.培养合唱意识,加强合唱基础训练,从低段抓起。
2.运用明确的指挥手势帮助学生解决歌曲难点。
3.善于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4.注重整体聆听,保证歌曲的完整性。
5.借助电教手段,充分感受歌曲。
6.导入部分、过渡部分、教学内容部分环环相扣,保持课堂教学流畅性。
7.以富于情感色彩的教学语言渲染情感氛围,以教师的体态语言传达情感信息。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在唱歌、欣赏、器乐活动中“顺带地进行”识谱教学,使他们能唱或视奏、听懂乐曲,做到容易学、收效快。
(二)欣赏教学的具体步骤
1.聆听时要带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欣赏乐曲。
2.培养学生学会整体聆听,对所听到的音乐有整体印象。
3.结合音乐的姊妹艺术文化,多种方式进行欣赏。
我们可以像语文教学一样采用有表情的读谱式的教学来感受音乐作品、聆听作品。当然,音乐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但我们可以尝试各种能够符合音乐表现特征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曾经用综合读谱欣赏教学法,把世界名曲的旋律简化成儿童能够接受的简易音乐作品,按照年级的高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难易程度,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螺旋式教学计划,利用各种语调和象声词,以唱为主,采用唱、读、奏、演等综合活动的形式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效果很好。
(三)体态律动教学
强调从音乐入手,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的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把人体变成一个能够理解音乐的要求、解释音乐的部分和整体的一种乐器;同时,通过自身人体乐器来展示音乐的要素,并通过学习者的内心听觉强调、表现音乐艺术的性质。如:在音乐课《剪羊毛》上,我带领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剪羊毛一些简单的律动,孩子们通过身体动作,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了音乐美,体验到了音乐节奏。
总之,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实践研究,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系统化、科学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五、教师教学风格是实现完美的教学状态的首要条件
教师有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教师在课堂上的风格正是决定教学实现理想状态的首要条件,也直接影响到音乐课堂教学体现教学的人文性。尤其是教师的人格、态度、方法和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质量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我在厦门实小听了一节音乐课《田野在召唤》,教师以娴熟的琴技、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引领孩子们尽情地畅游在艺术的深海中,仿佛伴着音乐在田野的召唤下踏着轻快的步伐快乐地郊游。学生和听课者都情不自禁地为这节课鼓掌。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加强音乐技能基本功的训练,夯实教育学、心理学功底,提高教师的艺术综合素质和修养,以自身的风格魅力影响、感召一代音乐学子的茁壮成长。
总而言之,一节音乐课要从传统杂乱的课堂教学窘境走向现代完美的课堂教学状态的理想王国,需从整个教学的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等方面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1.
[3]谢利民主编.教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