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2009-07-24李秀斌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胡同论点习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同时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课外的阅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大力展开阅读已成为当务之急,怎样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让学生真正去读书,必须创造氛围。我们可以运用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说明文的教学就比较枯燥无味,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开始的:(先出示图片)让同学们去感知春天的迎春、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之后,提问:“谁能告诉大家大自然的花朵为什么会呈现出各种颜色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这样,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一下子浓了起来,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于是,同学们主动阅读寻找答案,很快就将课文的重点攻破了,而且课堂效果特别好。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在不同时机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还可以采取“一篇带多篇”“片段带整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选择合适书籍,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让学生本着“有益、有趣、有物”的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的书籍。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如教学《北京的胡同》一课时,学生对北京胡同的历史十分陌生,为了让学生能走近那个时代,在教学之前,我从报刊、电脑上搜集有关北京胡同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进行教学,不仅使课上得成功,而且也让学生走进了那胡同时代,真正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以及它的价值和意义。像这样,教师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文大有帮助,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便能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汲取知识。然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点到面,既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又锻炼和养成了自学能力。

三.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阅读是教学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立目标,选择刊物,制定进度,自主地学习。例如议论文中论证思路的题综合性比较强,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再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1)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2)运用什么论证方法。(3)总结全文,重申了什么论点。将这种类型的题进行分解教学,让学生了解答题的思路,掌握这类题的阅读方法。能够做到无论何时阅读,都不用再等教师教,使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爱读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激励学生更好地阅读,可以通过开展朗诵会、名著导读、故事会等活动,在这一系列的讲述、竞赛、品评、交流等活动中,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实践证明,阅读能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正如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读写的关系上,他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唯有先读书,打好基础,才能搞好写作。”古人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

李秀斌,教师,现居河北蔚县。

猜你喜欢

胡同论点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好习惯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东明胡同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