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教学设计
2009-07-23王洪久
王洪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②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③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透镜的概念、透镜对光的作用。
难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及透镜的应用。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哪些仪器上应用了玻璃光学元件,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课前准备:放大镜、照相机、(近、远视)眼镜、光屏、光源、刻度尺等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放大镜、照相机、(近、远视)眼镜等实物,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见到或使用过许多玻璃制作的镜子,例如我们前一章研究过的平面镜,还有大家现在看到的放大镜、照相机、眼镜等。同学们思考一下,放大镜、眼镜和平面镜有什么区别?它们对光的作用又有什么不同?
二、引导探究
(一)初步感知
1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放大镜、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感受镜片中间和边缘薄厚的不同。
师生共同总结:透镜是一种光线能透过,中间和边缘薄厚不同的光学元件。中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教师利用图示画出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使学生明确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
(二)动手实践
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师演示: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照射凸透镜,观察它的折射光线。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演示: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照射凹透镜,观察它的折射光线。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焦点和焦距
根据实验现象画出板图,如教材3.1—4所示。介绍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并在板图上用符号标出。
教师同时补充说明:
(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由于光线通过他的两侧表面发生两次折射造成的。
(2)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3)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3教师演示: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这个距离就是此透镜的焦距。
换另一个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
根据两次数据进一步说明透镜焦距的长短与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
三、列表总结
四、巩固提高
1不平行的光束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
A不可能交于一点
B一定是平行的
C,可能交与一点
D一定交与一点
2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通过凸透镜后会变成平行光
B光通过凸透镜后会相交于焦点
C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才有会聚作用
D对任何光都有会聚作用
3常见的手电筒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在小电珠的后面安有回光碗,回光碗相当于一面——镜,而小电珠的灯丝位于它的——处,小电珠发出的光经过反射后平行射出;另一种是微型的,其小电珠很特别,它的尖端玻璃很厚,呈半圆形,相当于一个——镜,而灯丝位于它的——处,小电珠发出的光经折射后平行射出。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第4、5题
(责任编辑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