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2009-07-23程小凡肖春昱
程小凡 肖春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初步学会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类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和内容
1口算练习:(十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
2观察算式:3+2-1,10-5+3。
提问:你能算出或估计出得数吗?这两个算式和我们上节课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个算式中有加又有减,我们叫它加减混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混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类推。通过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速算,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二、提供信息点拨指导
师:同学们,如果大家学习或其它方面表现好就会得小红花,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小明和小丽得的小红花,我们先看看小明得小红花的情况。(教师出示课件)
小明的作业做得很好,所以得了4朵小花;因为帮助别人,又得了3朵小红花;可这时的小明有些骄傲了,上课溜号被减掉2朵小红花。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他现在还剩几朵小红花?你能用一个数学算式将你看到的情景表示出来吗?(4+3-2)
(设计意图:本段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境出发,让学生从学习生活实际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的意义,同时感受到加与减的变化过程。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学会看图,说出画面中的变化过程,列出算式,同时由得小红花引入新课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三、学生合作体验
1师:为什么在4+3的后面-2,9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
2师:大家既然明白了这个算式的意义,那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请小组讨论: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汇报后计算。
3师强调:先算4+3再-2,也就是几减27(第一步计算的得数:7)
4我们再来看看小丽得小红花的情况。(教师课件演示)
小丽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得了4朵小红花;但纪律不好被减掉2朵;不过小丽后来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改正缺点并取得了好的成绩又得了3朵小红花,同学们算算,小丽现在有几朵小红花?
5学生再叙述题意。
6冽出算式4-2+3。
7师:你能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8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将小丽得小红花的过程摆一摆。
9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摆、算的过程你认为记住哪个数字最重要?同桌说说再告诉老师。
10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及结果。
(设计意图:教学例1内容时,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小明得红花情况变化图思考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确定的计算顺序先算出“4+3”的得数“7”,再次让学生明确“7”表示什么,感受计算的顺序。通过学生叙述题意,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的理解。本段教学放手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教学例2时不是重复例1的教学环节,而是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知数量减增的变化过程,建立新的知识。)
四、合作成功
让学生回忆上述两个例题的计算过程,总结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学生总结:从左到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操作后的语言表述,使学生自己加深表象,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五、巩固与创新应用
1课本第75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用小棒代替皮球摆一摆,最后完成填空并汇报结果。
2看图列式。(课件出示)
3快速计算。(76页第4题)
4乘车游戏。
将讲台当成公共汽车,在教师的提示下,有的同学上车,有的下车,其他同学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层递进,有针对性,落实了教学常规。让学生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巩固新知,同时又设计有趣的游戏,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六、反思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本节知识的运算顺序。
3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设计意图:起到强化知识的作用,并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七、研究性作业
计算开学以来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几朵小红花。
(设计意图:以学生关注的问题来留作业,使知识得到延伸,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