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2009-07-23陈彬陈冬林邹英
陈 彬 陈冬林 邹 英
摘 要: 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比较突出,其中既有外部的原因,又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诚信,简单地说,“诚”指真诚、诚实,不自欺也不欺人;“信”指信用、信誉,言行一致。诚信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报告一方面突出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另一方面把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对象确定为“青少年”。大学生是青少年群体中的精英,是天之骄子,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国家的希望,经过十多年的正统教育,理应具备诚实守信这一中国的传统美德,但是目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却比较严重,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校大学生规模越来越大,而由于高校办学形式的多元化,以及学校管理方式的相
对滞后,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道德滑坡现象比较明显,诚信缺失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表现:
1.学习中的诚信缺失。
主要表现为考试中作弊。尽管各大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要求,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规定,但是学生作弊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如今,作弊现象有如下特点:一是作弊队伍不断“壮大”,由过去个别人变成了现在的很大一部分人。二是作弊者的心态由过去胆怯害怕、偷偷摸摸变得比较大胆、公开,似乎作弊并非不光彩。三是作弊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作弊工具越来越现代化[1],由传呼机到手机再到无线电对讲机等。四是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所谓“文化传播公司”,他们雇用一批在读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充当“枪手”,组成了一支有组织的专业队伍,形成了广告宣传、联络见面、洽谈付款、陪考或代考的“一条龙”服务。另外,抄袭作业,剽窃论文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2.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教育改革后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同时又强调高校不能因为大学生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让其辍学。因此,高校实行了奖、贷、缓、助、免等一系列的政策,但是面对众多农村学生和城市下岗职工子女,学校对贫困的界定很困难,加上学生开具家庭困难的证明并不难,这就给有意欠费和制造虚假困难证明者可乘之机。不少学生恶意拖欠学费,不按时缴还助学贷款本息,甚至借多还少、赖着不还,特别是有些毕业生工作以后仍不还款。据教育部门200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高校平均欠学费额占应收费额的8%—15%,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这往往使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各经办银行不得不因此暂停了不少高校德贷款业务[2]。这样的局面长期下去,将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甚至整个社会的信誉都带来不良影响。
3.恋爱随便,感情不专一。
大学校园里,随时随处可见学生情侣,大学生谈恋爱已非常普遍。但部分大学生对待恋爱不真心,恋爱的动机主要是消除大学期间的寂寞和孤独,实现自我确认和自我证明,有些甚至是为了性的满足。他们将恋爱当作一种游戏,没有责任感,很不严肃,恋爱几天就同居,因一点小矛盾就分手。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在大学谈恋爱就是“玩玩”而已,因此,大学生恋爱的结婚成功率往往很低。
4.求职中的不诚信。
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就业政策的贯彻和高校扩招带来的人才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多数学生刻苦学习,增强竞争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马虎、经常逃课、得过且过,沉迷于网络、谈情说爱之中,一些学生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千方百计制造虚假材料,如涂改成绩、伪造获奖证书、虚构履历等。有一家用人单位在某次招聘中收到84份毕业生自荐表,发现竟有5人同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6人同时为某班班长[3]。不少大学生缺乏合同信用意识,诚信意识不强,没有将求职和签约与个人的信用品质联系起来。一些学生在签了一家单位以后,如遇到更理想的就会放弃前一家。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曾于2002年针对北京地区大学生在求职与就业过程中的签约与违约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与用人单位的毁约中,毕业生违约的占16.3%[4]。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大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的转型与过渡过程中,许多失信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例如政府某些职能部门失信、商业失信、学术失信、医药失信;部分领导干部失信、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贫富分化、差距加大,一些人制假贩假,一夜暴富[5];虚假广告几乎充斥每个角落,假冒伪劣产品处处现形,等等,社会上的这些不诚信现象的泛滥,无疑会对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产生巨大的冲击。
2.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偏差。
(1)家庭教育的说教多于表率。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有些家长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不能成为子女的榜样,他们教育孩子要勤奋学习,不要贪玩,自己却整天与麻将为伍;他们教育孩子要文明礼貌,不要骂人打架,而他们夫妻之间却经常打骂,情感危机不断;他们教育孩子要诚实不要弄虚作假,自己却尔虞我诈、互相欺骗,等等。这样的家庭环境是不可能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子女的。“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家长教育理念的失误,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将无法估量。
(2)学校教育的“教”重于“育”。由于我国现行应试教育衡量学生的标准是学习成绩,因此一些学校只重视智育,把追求学生高升学率与高就业率当作唯一任务,不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重智轻德,偏重于主要课程教育,德育流于形式。有些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竟容忍学生考试作弊,个别教师甚至铤而走险,协助配合学生在重要考试中作弊。有些教师对学生不是一视同仁,而是看学生家长的送礼情况而给予学生不同的待遇。这些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而且,在德育教育上,学校片面强调受教育者对社会负责,无视学生对自己负责;注重受教育者对社会的绝对服从,无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这种教育环境当然很难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
3.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影响。
自身法律意识的淡薄和道德素质的滑坡可以说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经历一般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从家庭到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与同学、老师打交道;在家里只与父母和其他亲人交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小事与大事、社会的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关系的全面透彻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他们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这也容易使他们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导致他们失去诚信观念,做出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有些大学生很少考虑自己应该为长辈、为家庭、为学校、为社会做些什么,更多的是考虑别人应该为他做什么,考虑的是自己的权利,很少考虑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4.就业压力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而国家提供的工作岗位却很有限,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部分用人单位只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所以很多大学生就虚报实习经历。同时2008年以来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又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压力,迫于就业的需要,部分大学生求职中出现了不诚信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净化社会大环境。
(1)政府应成为诚信的榜样。要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政府首先要带头诚实守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诚实守信的模范。对缺乏诚信的官员,要鼓励群众进行检举或投诉,有关部门要根据其情节实行切实相应的处置,不能官官相卫、姑息养奸、听之任之。同时,在公务员的录用中,要把诚信作为最基本的标准之一,不录用不诚信的人。对工作中违反诚信原则的人,要加大处罚力度。诚信政府的构建,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将起到正确的标杆作用。
(2)健全各种约束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种传播媒介应该在弘扬正气、宣传诚信等传统美德教育方面实事求是地宣传报道,强化全社会的诚信教育、诚信意识。同时将诚信与利益挂钩,使守信者获利,失信者受损。在此基础上健全法律机制,强化利益约束,强化法制惩处,运用法律来规范社会全体成员的诚信行为,遏制失信行为。通过诚信教育强化个人信用意识,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尽快设立银行、证券、电信、公安等各部门参与的覆盖全国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与就业、信贷、消费等联系起来,形成信用网络。通过信用体系的建立,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信用即是财富的共识和理念。
2.切实加强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高校教师应成为诚信的楷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应是学问与品德完美结合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诚信教育中,教师要做诚信的楷模,为学生树立榜样。我们在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的同时,应该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传授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以“两课”为依托,把诚信教育引入课堂。把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或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寻找系统学习、全面认识诚信的良好途径,这样既能充实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主动适应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至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自己,言而无信。同时,校、系党团组织和宣传部门要认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校报、校园网、广播、宣传栏等舆论阵地广泛宣传“诚信”;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氛围,使全体学生积极投身到高校诚信建设中去,自觉争当诚信文明的大学生。
(3)加强学校诚信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诚信行为。第一,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将学生在校期间各种带有纪律遵守、契约的行为进行认真归纳总结,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每学年对学生的诚信情况进行评估,在学生的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研究生保送,发放助学贷款等方面,对诚实守信的优秀者予以奖励,对失信的学生予以惩处,使不同信誉等级的学生享受不同的待遇。第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高校应抓紧建立每一个学生的诚信电子档案,内容主要为:学生诚信承诺书、学生《诚信文明公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学习效果、信用记录、诚信鉴定等。其中信用记录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要内容,主要记载学生在校期间助学贷款、缴纳学杂费、勤工俭学、遵守校纪校规、履行相关责任义务和承诺等情况。由班主任和相关部门评出学生诚信等级,如实向用人单位和社会提供学生的诚信情况[6]。
3.加强内在修养和锻炼。
无论是规则教育还是信用教育,最终都要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道德良知的觉醒与道德情感的内化。诚信形于外而源于内,它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靠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实践形成。除了从外部环境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外,还要加强大学生内在修养,这是诚信培养的根本。因此,我们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全面透彻地学习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品质,深刻认识诚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诚信在人的成长和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把诚信认识内化为诚信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积极地把诚信理念变为诚信行为和习惯。
四、结语
总之,诚信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要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之一。肩负历史重任的大学生应该诚实守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回报人民。同时,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自我的不断努力下,诚实守信才能在大学生身上生根发芽,成为其永远的美德。
参考文献:
[1]陈晖,于淑萍.大学生诚信危机剖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5,02:97-98.
[2]吴潜涛主编.高校思想理论课教研参考丛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03:281.
[3]童中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5,04:146.
[4]杨少锋.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01:10-13.
[5]易志明.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发生原因与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5,01:163.
[6]王锡.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教书育人,2005,0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