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素分析层面下词汇的民族文化语义对比

2009-07-23关墨霖卞凤莲

文教资料 2009年15期

关墨霖 孙 晶 卞凤莲

摘 要: 本文通过义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词汇的民族文化语义对比,探讨了俄汉两种语言中具有相同概念意义的词汇的民族文化语义,并总结出了民族文化语义关系的四种类型。

关键词: 义素分析 民族文化语义 文化特点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的生成和发展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受文化的制约,而它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对语言符号系统本身的影响,对语言观念、语言思维与表达的影响,以及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化载体功能。它反映、记录、存储民族文化成果,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创造活动,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一种独特的世界观,一个民族的语言创造过程也就是精神创造过程。语言能够反映使用该语言民族的文化特征,这在词汇语义层面上显得尤为突出。两种语言中具有共同概念意义的词汇在民族文化语义上呈现出各自语言的文化特点。

一、义素分析与民族文化语义

义素分析法作为语义学的一种研究手段,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将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词义放在一起对比,提取对立的

语义成分,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的和不同的义素。义素分析的方法可以使语义描写形式化、精密化,有利于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有助于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的研究,是分析词义的科学方法。

语言国情学理论认为任何语言的的词语中都会有一定的民族文化成分。词语由词位和义位两部分构成(如下图),词位是词的形式,义位是词的内容。词的一个能够独立运用的意义所形成的语义单位叫义位,义位由若干义素组成。义素是义位的构成因素,它是从义位中分解出来的最小的语义单位。词的义素分为概念义素和非概念义素,前者构成词语的概念,后者则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表达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感情上的反映,从广义上显示特定语言社团的社会文化特征。非概念义素又分为社会性义素和个人性义素两类。前者在某语言社团内为人所共有,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后者则属于某个人所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社会性义素包括跨语言义素和民族文化义素。跨语言义素是不同语言间共有的义素,民族文化义素为某语言及其社团所特有。[1]

民族文化义素构成词汇的民族文化语义。在某种语言的词汇的语义中,除本身意义之外,那些反映该语言使用国的国情和文化的语义被称为民族文化语义。将义素分析的方法引入两种语言词义的对比中,将词汇的义位分解成义素后对比,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两种语言的民族文化特点。下表中列出的是汉语中“熊”和俄语中“медведь”各自的民族文化义素。

1.兽医用麻醉枪麻倒棕熊,18位饲养员一起用力拉动绳子,终于将这头重300多公斤的笨熊慢慢“吊”了出来。(《新民晚报》2004年2月9日)

[Городинчий:]Экие косолапые медведи стучат сапогами!(Гоголь,Ревизор)[市长:]你们这两个笨手笨脚的家伙,干嘛把皮鞋踩得咯噔咯噔响!

2.宁养一条龙,不养十个熊。(谚语,比喻不收罗为数众多的庸才)

3.Видеть медведя во сне——значит быть свадьбе.梦见熊意味着快要举行婚礼了。

4.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歇后语)

5.虎背熊腰

Медведь неуклюж,да дюж.熊行动笨拙,但力大无比。

6.熊罴入梦(成语,梦见熊是生子之兆)

7.жить,как медведь像熊一样生活(转义:离群索居)

Крюкову уже тридцать пять,а он все еще холост и живет один,как медведь в берлоге.(С.Скиталец,День Черновых)

克留科夫已经35岁了,但依然是单身,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由此可见,通过义素分析的方法可以使每个词汇的民族文化义素一目了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语言中某个词在民族文化语义上的异同。

二、词汇民族文化语义关系的类型

在不同语言中具有相同概念意义的词汇,有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民族文化语义,有的具有相互矛盾的民族文化语义,有的一方没有民族文化语义。这里我们用民族文化语义偶合、民族文化语义冲突、民族文化语义并行、民族文化语义空缺来概括俄汉语词汇民族文化语义关系的四种类型。

(一)民族文化语义偶合

尽管每个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但人类毕竟生活在同一物质世界里,人的自然生活条件、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相似之处,因此会出现两种语言词汇民族文化语义相同、相似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民族文化语义偶合。如:俄汉语中“铁”железо都具有“意志坚强、坚定不屈”这一民族文化语义。

(二)民族文化语义并行

在两种语言中理性意义不同的词汇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民族文化语义。尽管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不同,但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相同。这被称之为民族文化语义并行。如:трусливый,как заяц中的заяц(兔子)和“胆小如鼠”中的“鼠”都具有“胆小”的语义。

(三)民族文化语义空缺

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语言形成不同的词汇系统,而不同的词汇系统使得两种语言的词语和意义难以一一对应,从而产生词汇或者某一词义空缺现象。

民族文化语义空缺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一种语言独有的词汇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语义,而在另一语言中找不到对应词,这种词汇只能意译或者音译。如:сарафан译作“萨拉凡”,有时还需要加上解释:“俄罗斯民间妇女穿的一种无袖长衫”。

第二,概念意义相同的词汇,在一种语言中具有某种民族文化义素,在另一种语言中不具有这种民族文化义素。俄语中дуб是“力量、豁达”的象征,而汉语的“橡树”则没有这种民族文化语义。如:В сущности,самая богатая невеста во всем уезде,но маленькая такая редька,что никто не захочет связываться.(А.Чехов,Иванов)(实际上,这是全县最富的待嫁小姐,但是任性、凶狠,没有人敢上门。)由于汉语中“萝卜”(редька)没有任性、凶狠的语义。为了让读者明白,此处需将“редька”意译成“任性、凶狠”。

(四)民族文化语义冲突

有时两种语言词汇民族文化语义包含的感情色彩相反,会引起截然相反的联想,我们称之为民族文化语义冲突。如:俄语中的сорока象征“饶舌者”、“贼”,而汉语中的“喜鹊”则是吉祥、幸福、喜事的象征。

三、结语

由此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可以使用义素分析的方法对两种语言词汇的民族文化语义进行对比分析。俄汉语词汇的民族文化语义关系存在四种类型:民族文化语义偶合、民族文化语义并行、民族文化语义空缺、民族文化语义冲突。

参考文献:

[1]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