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2009-07-23吴强
吴 强
一、图象法
利用实验数据,将实验中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函数图象表示出来,这种方法叫图象法。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直观、简便,有取平均的效果,由图线的斜率、截距、所包围面积和图线的交点等可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及其关系,找出规律。
【例1】 (2008•广东)某实验小组探究一种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现有器材:直流恒流电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出的电流恒定)。电压表、待测热敏电阻、保温容器、温度计、开关和导线等。
(1)若用上述器材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请你在图1的实物图上连线。
图1
图2
(2)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正确连接电路,在保温容器中注入适量冷水,接通电源,调节并记录电源输出的电流值;
②在保温容器中添加少量热水,待温度稳定后,闭合开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开开关;
③重复第②步操作若干次,测得多组数据。
(3)实验小组算得该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值,并据此绘得图2所示的R-t关系图线,请根据图线写出该热敏电阻的R-t关系式:R=_____+_____t(Ω)(保留3位有效数字)。
【分析】 (1)略。(2)记录电压表电压值、温度计数值。(3)改变温度后,热敏电阻的阻值也随着改变,电压表的示数改变,从图象可知R与t成线性关系。将图线延长求得图象的纵截距为100 Ω,在图象上利用内插法求得斜率为0.395,所以R=100+0.395t(Ω)。
点评 获取实验数据后,作出图象,分析图象,得出实验结论。这是命题的一大亮点,也是高考能力的要求。
二、列表法
通过实验获取实验数据,设计表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叫列表法。数据列表可以简单而又明确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出物理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列表的要求是:①写明表的标题或加上必要的说明;②必须交代清楚表中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的意义,并写明单位;③表中的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
【例2】 (2008•江苏)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及相关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该种导线的电阻R与截面积S是否满足反比关系?若满足反比关系,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请写出R与S应满足的关系。
(2)若导线的电阻率ρ=5.1×10-7 Ω•m,则表中阻值为3.1 Ω的导线长度l=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 (1)猜测计算各组的RS、RS2的乘积,比较分析得出R与S满足R与S2成反比(或RS2=常量);(2)利用电阻定律的表达式变形计算得到l=19 m。
点评 获取实验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计算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将数据加、减、乘、除、平方、立方、开方、求三角函数值等,通过比较判断得出结论。
三、逐差法
凡是自变量做等量变化,而引起应变量也做等量变化时,可采用逐差法求出应变量的平均变化值。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计算加速度时常用到此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测量数据,具有较好的取平均的效果。
【例3】 (2008•北京)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
(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
测量记录表:
(2)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图3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图3
(3)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0=6.90 cm,d2=L5-L1=6.90 cm,d3=L6-L2=7.00 cm。
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_______=_______cm。
(4)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 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ΔL。Δ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ΔL=________,代入数据解得ΔL=_________cm。
(5)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N/m。(g取9.8 m/s2)
【分析】 ①L5,L6 (两组数在读数时均没有估读)。
②6.85,14.05。
③由逐差法可得d4=L7-L3=7.20cm。
④由逐差法可得L4-L0=4ΔL=d1,L5-L1=4ΔL=d2,L6-L2=4ΔL=d3,L7-L3=4ΔL=d4。由以上四式得ΔL==1.75 cm。
⑤由胡克定律和平衡条件得k==28 N/m。
点评 逐差法常用来处理纸带上的数据,利用逐差法处理该实验的数据应属于实验的创新和方法的迁移,为此大家应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其灵活应用。
四、平均值法
将测定的某物理量相加求和,然后除以测量次数,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平均值法。请注意,求取平均值时应该按原来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决定保留的位数。
【例4】 (2008•山东)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学家。材料的电阻随磁场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
若图4为某磁敏电阻在室温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其中RB,R0分别表示有、无磁场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为了测量磁感应强度B,需先测量磁敏电阻处于磁场中的电阻值RB。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图4
(1)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磁场中该磁敏电阻阻值的电路,在图5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磁敏电阻及所处磁场已给出,待测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约为0.6~1.0 T,不考虑磁场对电路其他部分的影响),要求误差较小。
提供的器材如下:
A. 磁敏电阻,无磁场时阻值R0=150 Ω
B. 滑动变阻器R,全电阻约20 Ω
C. 电流表,量程2.5 mA,内阻约30 Ω
D. 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3 kΩ
E. 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F. 开关S,导线若干
(2)正确接线后,将磁敏电阻置入待测磁场中,测量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可求出磁敏电阻的测量值RB=________Ω,
结合图4可知待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_________T。
(3)试结合图4简要回答,磁感应强度B在0~0.2 T和0.4~1.0 T范围内磁敏电阻阻值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
(4)某同学查阅相关资料时看到了图6所示的磁敏电阻在一定温度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关于纵轴对称),由图线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图6
【分析】 (1)当B=0.6 T时,磁敏电阻的阻值约为6×150 Ω=900 Ω,由于滑动变阻器的全阻值为20 Ω,比磁敏电阻小得多,故滑动变阻器选择分压式供电电路;由于>,所以电流表应采用内接法。电路图如图7所示。
图7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磁敏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1 500 Ω,R2=1 517 Ω,R3=1 500 Ω,R4=1 492 Ω,R5=1 506 Ω
故电阻的测量值为R==1 503 Ω
由于=≈10,从图4中可以读出B=0.90T。
(3)在0~0.2 T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非线性变化(或不均匀变化);在0.4~1.0 T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线性变化(或均匀变化)。
(4)从图6可以看出,当加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磁场时,磁敏电阻的阻值相等,故磁敏电阻的阻值与所加磁场方向无关。
点评 从表象上看,此题较生,但抛开新材料(“巨磁电阻”效应)会看到这是一个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设计问题,涉及电流表的内外接,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接法,列表法、公式法、平均值法、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且二次利用图象获取数据,二次利用图象得到结论。这样来深刻考查灵活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