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少儿合唱艺术的训练
2009-07-22宋琳
宋 琳
音乐教育是培养少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特长教育,许多父母开始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音乐艺术(器乐、声乐)。这种良好的社会现象既反映家长对自己子女早期特长的开发培养,以便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上形成竞争的优势;也反映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深入到少儿家长的心目中,单纯抓孩子智育学习的做法已有所改善。这的确是令人欣慰的。高尚美好的音乐会开阔少儿们的胸襟、视野,升华他们的精神世界,激励他们用文明、道德的方式追求美好的事物,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那么,应该从何处着手,才能使少儿们在短期内打好基础,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使孩子们能够科学、正规地进入学习和训练演奏(唱)的状态和阶段,并以良好的开端、高涨的热情、旺盛的精力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练习下去,最终实现预期的效果呢?一些家长和少儿会认为:我们又不从事音乐专业,只是课外业余学习,既然是“课外业余”,就不需要专业化。这是极为有害的误解,必须尽早消除。所谓“课外业余”,首先是指时间上,是在学校课堂教学之外的业余时间里学习乐器;其次是指职业上,不以演奏、演唱为主要职业。其实,学习演奏(唱)技法和基本素质训练,绝不能因为是在课外业余时间里进行而改变其性质,否则,无法掌握好这门技能。
一、基本音乐素质的训练
笔者以为,正规的基本音乐素质训练,应该从视唱练耳课入手,它使少儿正确地认识、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音乐知识,使课外辅导教师和少儿及家长一开始就能进入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状态,使他们感到轻松、自然,从而将学习重点放在演奏(唱)的方法、技术及艺术表现和风格上。可以说,视唱练耳课是打开少儿音乐圣殿大门的金钥匙。下面,就视唱练耳课的内容、训练方法、宗旨和目的等做些探讨,以期对广大喜爱音乐艺术的少儿及家长有所帮助。
视唱练耳教学包括视唱、练耳两个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系统地提高和发展音乐记忆能力、听觉能力的目的。音乐以声音为媒体,是一门听觉艺术。提高和发展听觉能力,就能提高学习和理解音乐艺术的能力,使其积极地运用到表演实践当中去。
(一)视唱
视唱是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训练,是积累音乐词汇和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积累音乐听觉经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要认识、了解和掌握乐谱,即认识音乐“文字”音符的高低、谱号、节拍、节奏的长短时值、调式等;其次,要注意培养少儿视谱即唱即奏的能力和正确的音准感、节奏感、调式感等。通过练习大量作品,使少儿增强音乐感觉,流畅地演唱各种风格的作品。
(二)练耳
练耳包括听写及听觉分析。通过模唱与听写大量音乐旋律,对音乐的音高、音域、和声、节奏、曲式、调式、调性进行分析、归纳、组合、再现,也就是将音乐的构成、特点、规律等变成清晰的听觉印象,再以乐谱的形式将其再现出来。
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的基础更重要。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和敏锐的音乐听觉能力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地逐步训练而成的。望有志于学习音乐的少儿和想培养孩子音乐特长的家长能够重视早期的音乐基础教育。
二、合唱艺术的训练
(一)音域的拓宽和音色的优化。一般未经训练的儿童的音域较窄,唱到歌曲高音部分时容易出现“喊唱”的可能性。虽然有些儿童会使用假声来唱高音,但因为真假声差异很大,容易使整个合唱效果参差不齐。训练童声合唱尽量使中、低音能在有“假声”的高位置产生融合感,而高音区又能尽量接近中音区的结实、饱满与明亮,使上下音区统一,这样的训练就可以使音域向上扩展,增加了演唱的曲目范围。
(二)演唱时对气息的正确把握。歌曲歌词的演唱往往要拖出比较长的时值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意境,有的歌曲在高声上有严格的要求,歌唱需要更长的气息支持,靠儿童浅弱的呼吸是不够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常让学生通过“找感觉”来体会唱歌时发声肌体的运动状态,使学生明白声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唱歌时的感觉却是每个人都体验过的,在练声时有意识地强化呼吸训练,并持之以恒,以达到延长气息的目的。需要经常让孩子们体会唱歌时的气息比讲话时要“深”得多,而且在使用上又要很“节约”,合理使用。就是努力将气息控制在腰部周围,这样会使气息持久,而且也会充分地放松肩膀、胸部以及脖子周围的肌肉,以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
(三)发挥童声演唱者的音乐艺术潜质。童声清亮、纯洁,没有其他声音可以相比拟。未经训练的童声常由于音域等限制而较难自如地歌唱。声乐训练就是经过科学的训练使这种童声由用于讲话的感觉转而用于歌唱,而绝不应通过训练来改造甚至抹杀童声的特点。
由于有些孩子模仿成人的演唱发声模式,使儿童发声器官的某个部位处在不自然、不正常的状态而发出了并不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而这正是“美声”理论所不允许的。通过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可以与其他门类的艺术触类旁通,有合唱艺术的美学基础,相信学起来比没有学过合唱艺术的同伴们接受得要快。
(四)加强团队精神,塑造良好性格习惯。群体所发出的声音集中而均衡,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起着重大的作用。合唱要“和谐统一”。“和谐统一”主要包括音色的统一、情感的统一。其中声音的统一是手段,情感的统一是目的。而声音的统一必须以气息的统一为基础。合唱艺术要求讲究共性,也就是权衡纵向的自
我旋律的把握和横向对整个团队声部的有机衔接和附和。合唱生于群体,依赖于群体,这个群体有着共同的创作目标和产生和谐之音的心理素质,每个演唱者对群体中的他人所发挥的声部支持作用产生由衷的感激和爱意。合唱最能体现协作精神,相互皆以他人声部的正确存在为自己存在之前提,只有别的声部音准好且表演适度,自己的声部才有正确的音高和平衡的可能。
三、童声合唱艺术的发展和对未来的展望
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及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声音美劣的标准,东西方的观念存在差异。欧洲的合唱艺术来源于教堂的宗教艺术,声音中体现着虔诚、庄严与神圣。而我们国家的歌唱艺术更多地来源于民间的戏曲、民歌,有着悠扬、嘹亮、清丽等特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大少年儿童精神生活和艺术情趣的活跃,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和美育、集体主义在教育教学中的迫切时代需要,童声合唱艺术在我国出现了空前蓬勃的发展。如何使合唱艺术更好地适应我们本民族的审美观,更好地为中国的少年儿童服务,也是我们在训练中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
(作者单位:海南州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