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虚词“于”用法补释

2009-07-22朱江海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桓公周南黄鸟

朱江海

“于”作介词除表示引进与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对象外,还有几个重要的用法,现举例补释。

1作助词,常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加强语气,或辅助凑足音节加强咏叹,可根据语境灵活翻译或不译。这种用法在《诗经》中多见。如:

(1)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周南·桃夭》)

(2)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诗·周南·葛覃》)

(3)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诗·秦风·无衣》)

2作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用法同“乎”。如:

(4)然则先生圣于?

(《吕氏春秋·审应》)

——那么先生是圣人吗?

(5)桓公问於管子曰:“不籍而赡国,为之有道于?”

(《管子·山国轨》)

——桓公问管子说:“不征收赋税而使国力富强,做到这一步有办法吗?”

3作连词。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可译为“和”等。如:

(6)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

(《尚书·康诰》)

——告诉你施与恩惠的说法和施行惩罚的道理。

(7)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

(《尚书·多方》)

——若不谨慎与和洽,那可不要怨恨我。

4作介词。与“以”或“何”连用,表示对处所的询问,可译为“在(从)哪里”等。如:

(8)于以采蘩?于沼于浊。

(《诗·召南·采蘩》)

(9)哀我人斯,于何从禄?

(《诗·小雅·正月》)

这里需说明一点,疑问代词作其他介词的宾语一般都在介词之前,但若作“于”的宾语,却位于其后。

猜你喜欢

桓公周南黄鸟
一道高三模拟试题的解法探究*
逃之夭夭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芣苢
天上掉下一只小黄鸟
黄鸟
创意数字“2”
齐桓公知人善任
齐桓公现象
蔡桓公讳疾致亡的责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