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文学作品中人物命名探究
2009-07-22赵志云
赵志云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人物名字的选取是很重要的。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根据创作意图。为了深刻地揭示人物的性格,预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总是精心而又慎重地为人物选择名字。给人物取一个什么名,有什么寓意,可谓独具匠心,耐人寻味。下面就初中语文教材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名进行探究。
一、人物名字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和命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这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作者运用双关,、比喻和象征手法为人物命名,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揭示人物的命运。如《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既是一个哈尼小姑娘的名字,象征小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又是闪耀着雷锋精神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的象征。展现了这种高尚精神在祖国大地时时、处处得到继承和发扬的社会风貌。有的文学作品中,从人物的姓名看上去好像与其性格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你若留心,就会发现其姓名中的谐音字也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如,《白毛女》中的“穆仁智”,谐音即为“仁智”。“穆仁智”就是“没有仁智”(“穆”,方言,是“没有”的意思)。《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宝玉之父贾政,姓名为贾政,谐音为“假正”,意思是“假正经”。贾政表面上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内心却是男道女娼,是地地道道的封建官僚。又如《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奥楚蔑洛夫”在俄语中就是“变色龙”的意思。变色龙有随周围环境变化而改变肤色的特性,这是人物性格的真实写照。人物的名字也暗示人物的命运:如《白毛女》中“杨白劳”,他的名字就取“白白地替别人劳动而自己一无所获”之意。既符合人物身份,又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命运。又如“喜儿”。名为“喜儿”,却命运多舛。她热爱生活、追求幸福,但却没能逃脱被侮辱、被蹂躏的命运,被迫躲入深山,变成“白毛仙姑”。
二、人物名字体现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文学就是人学”,作品中人物的取名无不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如《孔乙己》中,鲁迅给那位“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取姓为“孔”是对这位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给予揶揄和讽刺:取绰号为“乙己”,既反映了孔乙己爱在短衣帮面前用“之乎者也”之类让人半懂不懂的话炫耀自己学问的迂腐性格,又体现出作者对他自命清高、自视高人一等、深受封建科举毒害却麻木不仁的性格的批判和同情。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英莲即“应怜”。英莲幼年在元宵节观灯时走失,长大后被拐买。她的命运不可谓不悲惨。从她的名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她命运的同情。《愚公移山》中“愚公”和“智叟”的取名则寓庄于谐,富有喜剧色彩。从故事内容看,“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两个人物的名字与性格相映成趣,表现出作者对愚公的赞颂和对智叟的嘲讽之情。
三、人物名字与作者同名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为了表达效果的需要。有时作者会将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名字设计得与自己的真名或笔名相同或相近。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竞选州长》,其作品的主人公就是马克,吐温,看上去与作者同名;又如鲁迅小说《故乡》、《社戏》中的人物“迅哥儿”,乍一看,还以为就是少年鲁迅的乳名,而把他当成作者本人。其实。这些人物都是作者虚构的,只不过是作品中的人物罢了。但这样起名却给人以真实的感觉,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四、无名氏做主人公寓意深刻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有名有姓,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但有些作品,作者却故意使主人公有姓无名或无姓也无名,成为无名氏,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主人公就是无名战士。无名战士在环境极其艰苦、生命垂危的情况下,精心保存七根火柴,为大部队带去火种和温暖。像无名战士这样忠诚党的事业、甘愿为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的好同志在红军长征途中难以计数,实在太普通了,以至于连他们的名字都未能记下,他们堪称真正的英雄。又如《普通劳动者》,同样只交代了丰人公姓林是部长。其目的是突出林部长不居功自傲,仍以普通劳动者身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表现了林部长的高尚情操。还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写了两个病人,一个靠窗,一个不靠窗。靠窗的病人支撑着赢弱的身体,面对一堵光秃秃的墙,幻想和编织着栩栩如生、五彩斑斓的窗外美景,激励病友求生的勇气。可是当靠窗的病人生命危在旦夕,另外一位病人却无动于衷。当不靠窗的病人被抬到靠近窗户的病床上,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墙。作者有意安排两个人物,旨在透过一扇窗户照出两个不同的灵魂,反映两种人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
总之,文学作品中人物命名都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的态度。我们应该透过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去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