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塘江畔“谭老板”

2009-07-22李万青

湘潮 2009年6期
关键词:浙江省委农村

李万青

“谭老板”是谭震林的美称。1940年,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调谭震林到苏南东路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化装成一个绸布店的老板,身穿长衫、西裤,头戴呢帽,脚蹬皮鞋,手持“通行证”,在地下交通员的护送下,大摇大摆地穿过日伪军封锁线,平安到达常熟阳澄湖地区开展工作。于是,“谭老板”的称呼便在党内、军内传开来。

1949年5月至1951年11月,谭震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他呕心沥血,勇于开拓,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浙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挥师南下 主政浙江

谭震林,1902年4月24日出生于湖南攸县城关镇一个贫困家庭。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茶陵县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上井冈山,曾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中共湘赣特委书记、红十二军政委、福建军区司令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军事部长、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六师师长兼政委、中共中央华中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委、华中野战军政委、华东野战军副政委、第三野战军副政委兼第七兵团政委等职。

1949年元旦,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起草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吹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的进军号角。

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参加淮海战役的各部队于1月11日撤出战场,进行休整。15日,谭震林率山东兵团移驻徐州东北的贾汪煤矿区。随后,华东野战军在这里召开了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会上,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编制,宣布华东野战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谭震林为第一副政委。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了。谭震林奉命指挥三野第七、第九兵团组成的中集团。4月20日晚,谭震林指挥7个军30万人从芜湖对岸强渡长江天堑,使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从而为东西两个集团军渡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5月6日,中共浙江省委正式成立,中央任命谭震林为省委书记,谭启龙为副书记。7月,又成立了以谭震林为首的浙江省人民政府。从此,谭震林脱下戎装,全面主持浙江党政工作。

毛泽东和谭震林通电话时笑道:“浙江有你谭老板操心,我毛泽东可以睡个好觉 !”

毛泽东的话,既是戏言,也是实语。谭震林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善于学习,勇于开拓,敢挑重担;并且早在领导建设皖南根据地时就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谭震林知道,浙江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长期而尖锐的斗争中,作出了极大的牺牲。从1927年建立的中共浙江省委到解放时止,历任11位书记中先后有9位书记献出了生命。刚刚获得解放的浙江人民,由衷地把中国共产党看作自己的救星,欢欣鼓舞地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但是,眼前的浙江,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匪患严重,物价飞涨,交通中断,谣言四起,投机商活跃,群众生活困难。

为了迅速从困难中打开局面,5月7日 ,谭震林率部进入杭州的第三天就主持召开了省委会议,果断决定:各路干部迅速会师,集中力量接管城市。

5月10日,杭州市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各路干部会师大会,谭震林在讲话中阐明了浙江省的形势,指出了当前的任务,要求南下干部、原在地方坚持斗争的干部和野战军派出的干部紧密团结起来,为圆满完成接管城市的任务而斗争。

接管城市涉及的面很广,各地普遍感到干部严重不足。于是,谭震林提出了培养十万干部的宏大计划,大胆选拔积极分子,通过党校、干校和实际斗争来培养干部。浙江省委党校每期举行开学典礼时,他都要出席并勉励学员努力学习,使自己变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各行各业的“管理专家”。到1950年,全省仅脱产干部就达到8.1万多人,连同不脱产的干部在内,总数大大超过了10万。

在接管过程中,谭震林反复教育干部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他说“我们今天是接管杭州,而不是钻进杭州”,“我们同旧人员接近,要向他们学习的是技术,而不是腐化生活”。他还要求大家虚心学习,善于学习,说:“我们过去是赶牛的,拿锄头的,现在放下了锄头,放掉了牛,来领导城市,领导工厂,就要努力学习,不要再当‘阿木林(很呆的人)。”

由于党员、干部思想端正,发扬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所以接管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浙江全省前后只有个把月时间,除了温州、丽水以外,其它地区都胜利完成了接管任务。

接着,谭震林雄心勃勃,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新浙江”的口号。他的具体战略设想是“三年准备,十年建设,发展农业,建设工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几乎倾注了全部精力。他从轻工业抓起,经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主持建成了浙江第一个麻纺厂。为了解决麻纺厂的原材料问题,他提出兴办钱塘江乔司农场和绍兴东湖农场。接着,他又视察新安江,着手规划修建新安江水电站。

谭震林狠抓经济的同时,还非常注意保护历史文化。

杭州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湖光山色、风景旖旎,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古往今来,人们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表达对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一天,谭震林把杭州市工务局(后改为建设局)局长余森文找到办公室谈话。

“余局长,听说你留过洋,到过瑞士的日内瓦。人们都说日内瓦非常美丽,你说它美在哪里?”

“日内瓦空气清新,树木常青,湖水清澈见底,环境幽静。”余森文不假思索,很快总结出了几点。

“好啊,你说的这几点,杭州的西湖也应该具备。我们一定把西湖建设好,让它成为东方的日内瓦。”

第二天,谭震林亲自到西湖周边考察,现场办公。为了规范西湖的管理,他下令把原属省林业厅的西湖林场划归杭州市,以便统一领导。听说建设西湖资金紧张,他从省里拨出专款。看到西湖周边光秃秃的小山,他布置工务局开辟苗圃,广种树苗,尽快完成西湖周边的绿化工作。他对余森文说:“对西湖周边的绿化,一定要管理从严,养护及时,做到种一棵,活一棵,不能掉以轻心。”他还亲临现场指挥,建立西湖大型植物园。在谭震林的关心支持下,不到3年,西湖周边绿树成阴,鸟语花香,周围的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溪口是蒋介石的故乡。蒋介石于1949年4月25日最后辞别桑梓,退走台湾。谭震林率领人民解放军挺进浙江之际,毛泽东专门电示他要保护蒋氏故迹。谭震林心领神会,当即约法三章,命令所部:溪口所有房舍、山林、坟墓、古迹等,均应切实保护,不得毁坏,违者从严处置。于是,武山庙、摩诃殿、蒋氏宗祠等毫发无损,使这座被国民党赞为“地灵人杰”的小镇,尔后成为浙江一大名胜。

实事求是把握重心

在完成接管城市的任务之后,谭震林及时提出把全省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当时有的干部机械地理解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不赞成把工作重心放到农村去,不愿意到农村去工作。谭震林针对这种思想,耐心地做了许多说服教育工作。他指出: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依靠城市领导农村建设中国,这是今后的总方针、总任务。目前我们把工作重心暂时放到农村,与这个总方针、总任务并不矛盾。把工作重心和主要力量放到农村,并不是忽视城市,而是为了更好地克服当前城市遇到的困难,这正是有力地工作。

于是,浙江省委从城市机关、学校抽调3万干部和青年学生下乡,协助基层党组织工作。接着,浙江省委于7月8日至9日,连续发出指示,规定驻浙第三十五军全军“工作队化”。其他野战军部队,每个党支部都要抽调连、排、班和老战士共5人,与地方干部一起组成农村工作队,并规定营、团、师各派一名干部,兼任相应一级的地方党委书记,以实行对工作队的一元化领导。总计野战军派出工作队达1万人之多,成为开展浙江农村工作的主力军。

谭震林参加了6月25日在上海召开的华东局工作会议。会上,谭震林获悉中共中央批准了华中局把工作重心转入农村的建议。于是,谭震林与浙江省委其他领导人进一步研究确定了三个重大步骤。

一是消灭残余股匪。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时至7月份,有些岛屿还被敌人占据,敌情严重,匪患猖獗。当时共有各类武装股匪300余股、约3万余人,8月份,发展至5万余人。这些匪徒以国民党特务为核心,以待解放的舟山群岛为主要巢穴,从农村向城市进行骚扰破坏,有的袭击解放军的军事设施,破坏交通运输;有的偷袭县、区、乡人民政府,甚至攻入临安地区的于潜县,金华地区的开化县,丽水地区的宣平县三座县城,杀害党的军政干部和积极分子。在东阳县境,过境的第三野战军后勤副司令李后坤遭匪袭击牺牲。在匪患严重的地方,匪徒还公然挂出“县政府”、“专员公署”、“行政公署”等伪政权招牌,委任了“县长”、“专员”、“行署主任”等伪官吏,一时被搞得民不安生,人心浮动。

对于这种形势,谭震林尖锐地指出,这些武装股匪不肃清,革命秩序就不能确立,群众就不敢起来,我们的一切工作都难以正常开展。因此,必须坚决地把敌人的反动气焰打下去。浙江省委决定:7、8、9三个月的农村工作,以剿匪反霸斗争为中心,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依靠主力,整顿地方武装,清剿股匪,肃清散匪,并结合剿匪,有重点地开展反霸斗争,以巩固新建立的革命政权。

为了孤立进而消灭敌人,谭震林及时总结剿匪斗争经验,提出了军事清剿、政治瓦解、发动群众武装自卫“三结合”的方针,指导全省肃清匪特。到1951年底,浙江全省大股武装匪特已经基本肃清,累计消灭匪特9万多人,城乡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二是开展减租运动。

9月10日,浙江省委召开了中共浙江省第一次党代表会议。谭震林代表省委作了报告,提出农村工作由原来的剿匪、反霸、生产、征粮四大任务,扩展到减租、组织群众等六大任务。本来,在渡江以前,中共中央和华东局的指示中都指出,新区大约要在一两年以后才能实行减租。但是,随着剿匪、反霸斗争的胜利进行,农民提出了减租的迫切要求。谭震林与省委其他领导人检查和研究了杭县、临安、建德、衢州等地区的农村情况,从浙江实际出发,报请华东局批准,决定在全省开展减租运动。

接着,浙江省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于9月12日在杭州隆重召开。谭震林参加大会并作了报告,详尽地讲述了省委确定的六大任务。到会的农民代表对党和政府顺应民心,把减租和组织群众列入六大任务之内,深受鼓舞,极大地提高了翻身作主的自觉性,增强了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信心。嵊县有一户大恶霸,人称“六老虎”,群众自动起来同他斗争。开斗争会那天,四乡八镇的群众敲锣打鼓,鸣放土铳,川流不息地赶到会场,上台诉苦。在群众发动起来以后,谭震林又及时提醒工作队和各地(市)、县同志,反霸中要掌握政策、时机,打击面不宜过宽,时间不宜拖得太长,应集中力量打击少数勾结匪特,进行武装破坏,有血债、罪恶大的反动分子,以便广泛地团结群众,孤立敌人。

10月27日,浙江省委向华东局并毛泽东作了《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报告》,就反霸、减租斗争中8个政策性问题提出了意见。中共中央于11月2日转发各地,毛泽东认为“浙江省委的这些报告都是写得好和很有用的”。

三是实行土地改革。

10月,浙江省委拟定了全省土地改革方案,并召开全省第一次土地改革试点乡会议。谭震林亲自起草了土地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指出在全国胜利的新形势下进行土地改革,这就要求全党同志既要继承和发扬过去农村斗争中积累的好经验、好传统,又要克服经验主义,不能照搬过去的斗争策略和工作方法。他代表省委,提出了浙江实行土改的方针是:“小心谨慎,逐步展开,大胆前进。”

随后,浙江省委召开了第二次土地改革试点会议。谭震林在11月23日全体会议上再次发表了长篇讲话。他代表浙江省委提出了对土地改革的具体要求是“既快又好”,强调在土地改革中,必须坚决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他要求各级党委在领导这场斗争中,既要防止束手束脚,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摧毁地主阶级统治的“和平土地改革”;又要在划分阶级、没收地主土地和财产,以及进行土地分配等各项工作中,十分注意党的政策和策略。12月,浙江全省土地改革由点到面,全面展开。至1951年3月中旬,基本完成了分配土地的任务。

尊重人才广交朋友

在建设新浙江的过程中,谭震林很注意爱护知识分子,把他们看作是建设新浙江的宝贵财富。1949年9月,他在浙江省第一次党代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对于技术专家、学者,我们必须大胆而诚恳地、虚心地与他们合作,向他们学习,放手让他们工作。必须认识,这是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很大的一批财产,是很有用的财产,是新中国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他还提出要把技术人员当作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有一位解放前曾在国外学习过蚕丝技术的女技术员,回国后看到祖国的蚕丝业很落后,立志为改变这种状况贡献力量。她发誓不结婚,一心一意搞蚕丝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她办的厂子里生产出来的丝织品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可以不经检查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杭州解放后,有人向谭震林谈起这件事,他说,为了事业不结婚的很少,尤其是女同志更难能可贵,这样的人才要好好保护。谭震林主张把她作为蚕丝方面的代表树起来。在一次运动中,有人说这位女技术员是资方代理人,主张进行批斗,撤销领导职务。谭震林知道后,坚决制止了这种错误的做法。

谭震林还交了许多知识分子朋友。上任伊始,他先后上门拜访马寅初、周建人、包达三、沈兹九、黄宾虹、刘开渠等浙江省的知名人士,并提议周建人、包达三任省政府委员会副主席,推荐何燮侯、沈兹九任省政府委员会委员,延请马寅初出任浙江大学校长。

谭震林对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学者章太炎生前意欲傍刘伯温和张苍水墓而葬的遗愿,表示尊重。1951年1月,他收到沈钧儒、马叙伦关于太炎先生遗体自苏州迁葬杭州,要求免征墓地地价税一事的来函,即予复信:“已转饬杭州市府酌情予以照顾。”他还多次接见过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后来,谭震林代表浙江省委总结这个阶段的统战工作时,说:“在反帝、反封建、拥护共同纲领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团结一切应当团结的人们:知识分子、工商界、宗教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带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当时,发生过这么一件事。马寅初在美国读书时养成了一种嗜好,爱喝可口可乐。以后,不论在家,还是大会作报告,马寅初都离不开这“洋”饮料。他成为浙江大学校长后,仍然保持着这一习惯。

解放之初,有的人就议论纷纷:“马教授崇洋媚外,水都要喝外国的。”“他吃了洋面包,喝了洋墨水还不够,还要喝可口可乐!”这些论长道短全部传到了谭震林的耳朵里,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简直是飞短流长,少见多怪,人家喝点饮料,全凭个人的生活习惯,怎么叫‘崇洋呢?真是‘乱弹琴!”

不久,谭震林来到浙江大学,为全校教职员工作了一场报告。

谭震林搞过工人运动,会带兵打仗,演讲也很有名。那天到浙江大学作报告,他先作了自我介绍:“我出身工人,读书不多,非常羡慕在座的每位老师、同学,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年轻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读书呢,因为家里穷,没饭吃。现在,全国解放了,生活安定了,大家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我想,各位老师、同学都一定非常珍惜。”

谭震林扫视了一下会场,稍作停顿,接着说道:“过去,我们是马上天子,依靠军队打天下。今天我们是马下治天下,这就需要依靠广大工人、农民还有知识分子一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我们现在非常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建设者,特别是像在座的各位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是建设不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接下来,谭震林着重讲了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问题。他说:“我们党的政策一直强调要尊重知识和人才,这也包括尊重个人的生活习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各人有各人的脾气和爱好。比如,山东人喜欢吃大葱煎饼,南方人喜欢吃大米,我这个湖南人喜欢吃辣椒,这是多少年养成的习惯,不可能强求每个人都一致。如果要一个山东人天天吃大米,他就会有意见。我喜欢吃辣椒,别人叫我不吃,我就会不高兴。”说到这里,师生们都笑了。

接着,谭震林话锋一转,说道:“我听说马寅初教授喜欢喝那种怪味的东西,这是他在美国养成的习惯,只要他能买到,又有钱买,那就听其自然。不要以为你喜欢吃茶叶,大家就都跟着你吃茶叶。你不喜欢可口可乐的那种怪味道,人家就不喜欢。其实,可口可乐就像喝‘十滴水一样,不习惯还真不好喝呢。马寅初教授的一种习惯,用我们湖南人讲的一句俗话,就是‘茶油炒菜,各有所爱。何必要干涉别人呢?总有一天,可口可乐多的是,你愿意喝多少就喝多少,谁来管你这些闲事啊!”

会场上又是一片笑声,掌声。

谭震林的报告,在浙江大学引起了震动。教授们认为,军人出身的谭震林对知识分子这么关心、重视,他不仅仅是在谈饮料问题,更是充满了对人的尊重和爱护。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谭震林是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人。

解放前,谭震林一家先后有父亲、叔父、哥哥、弟弟等5位亲属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解放以后,他从未向组织要求对自己的亲属给予照顾,反而对他们要求很严,不许他们搞特殊。

谭震林的四弟谭云,解放前被抓壮丁,在国民党部队干了10多年,杭州解放时,他随部队起义。得知哥哥当了浙江省委书记,谭云找到谭震林,希望他能够帮自己找一个好的事情做。谭震林把他安排到一家工厂当了工人。可谭云不干,他想到公安局去当干部。

谭震林听弟弟说完后,严肃地对他说:“老弟,共产党不同于国民党,我这个省委书记,是为全省老百姓服务的,不是为你一个人服务的。你在旧军队干了那么多年,难免沾染了一些坏习惯,去工厂当工人,要通过劳动好好改造自己的旧思想。”

谭云闷闷不乐地离开了省委大院。回去以后,他和军管会的同志大吵了一顿。军管会向谭震林作了汇报。谭震林闻言拍案而起:“无法无天,你们把他给我关起来!”

后来,谭云被安排到一家工厂当工人,一直到退休。

1949年春节,六弟谭乐春从老家赶到杭州看望谭震林。骨肉兄弟分离多年,见面后都非常高兴。谭震林详细询问了六弟的生活情况,谭乐春趁机提出了想在家乡开个矿,请谭震林帮忙从省政府搞点钱资助他。

谭震林听说后,马上拉下了脸:“乐春啊,省政府的钱是公家的,我怎么能用公家的钱来办私事呢?你现在生活有困难,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想办法克服困难,不能老想着依靠别人。”

谭乐春认为哥哥的一番话有道理,春节过完就回家乡去了。回去后,他一直在商业部门当营业员,过着一般老百姓的生活。

家在农村的七弟谭德生,因路费困难,没有来浙江找谭震林,他在1950年初给哥哥写了一封信。谭震林在回信中对他说:“希望你和全家人听从当地政府的安排,积极参加减租反霸斗争,为彻底铲除农村的封建势力而努力工作。”

按照兄长的意思,谭德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减租反霸的斗争中。因为工作出色,以后当上了乡党委书记。

1956年5月,谭震林到湖南检查工作。这时,他已调到北京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主任。谭震林到长沙后,便托湖南省委办公厅通知攸县县委派人同他七弟谭德生一块到长沙汇报农村工作。

谭德生见到哥哥后,向他介绍了谭家的情况,告诉哥哥说:“我现在全家在农村,一家人都靠种田为生。”谭震林马上接过话头对他说:“当农民好。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都不种田怎么行。尤其是我们当干部的,要教育自己的子女带头当农民,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几十年来,谭德生全家一直在农村。他们家3男3女,除了通过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和退休顶职的外,老伴和长子的一家一直是农村户口。

1976年,谭德生退休回家,谭震林写信给他:“你已回到农村,这很好,希望你要利用这个机会,很好地教育后代,教育农村年轻人,使他们认识今日之甜来之不易,以最大的努力加快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步伐。”

谭震林对子女的要求更是十分严格。他有6个孩子,常常教育他们不要有高干子弟的优越感,一个人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能依赖父母。谭震林的子女学习勤奋努力,都先后进入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谭震林严于律己,到了晚年更是如此。

1978年,谭震林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这时他已是76岁高龄。他不顾年老体弱,经常到基层视察。每次出发前,他都要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一不准搞迎来送往,二不准搞接风洗尘;三不准随从人员购买当地紧俏物资。

1983年9月30日,谭震林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猜你喜欢

浙江省委农村
中共五大与浙江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