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七大考点揭秘
2009-07-22黎国胜
黎国胜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通常占40%~50%,对决胜高考起着重要的作用。力学可分为力与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牛顿定律及其应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动量与能量、振动和波七部分。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三个观点是核心,考生要特别重视。
考点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
冲刺点金:力与物体的平衡属高考必考的内容,每年至少出一道选择题,偶尔会出现在计算题中,如2008年重庆卷第23题。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特别是摩擦力有无及方向判断(2008年山东卷第16题)、弹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2008年海南卷第12题、宁夏卷第20题)是考查的热点和难点。三力平衡的问题考查的频度也很高。建议考生在后阶段要认真梳理求解平衡问题的主要方法、受力分析的步骤,总结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洛伦兹力、安培力的特点。其中正交分解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等主要方法必须熟练。
预测1:考查学生能否熟练应用整体法、正交分解法解决平衡问题,是否准确掌握滑动摩擦力公式的适用条件。
(改编题)如图1,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斜面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摩擦力为()
A. 0 B. μ[(M+m)g-F]
C. Fcosθ D. μ[(M+m)g-Fsinθ]
答案:C
预测2:考查学生对受力分析、滑动摩擦力公式的掌握情况及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创题)如图2,圆柱体质量为100 kg,位于固定的V形槽中,它与槽的两侧动摩擦因数均为0.1,要把它沿槽的横截面匀速拉动,拉力等于()
A. 200 N B. 100 N C. 50 N D. 136.6 N
答案:D
预测3:考查学生是否熟练掌握整体法与隔离法、正交分解法、胡克定律、变换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原创题)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有物体m1和 m2,二者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所示。m1与斜面有摩擦,m2与斜面无摩擦,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则m1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弹簧的形变量分别为()
A. m1gsinθ,
B. m2gsinθ,
C. (m1+m2)gsinθ,
D. (m1+m2)gsinθ,
答案:D
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冲刺点金:直线运动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推论、图象问题、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特例的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是常考点,考查形式主要与牛顿定律等综合出现,也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近几年还出现了单独考查直线运动规律的计算题,如2008年全国卷Ⅰ第23题,2008年四川卷第23题。这部分内容易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典型的追击问题、相遇问题,速度图象的物理意义也必须熟悉。
预测1:考查学生对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
(改编题)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4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的加速度反向
B. 在第2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C.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D. 在前4小时内,第4小时末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答案:AB
预测2: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科技新进展。
(原创题)ARJ21翔凤客机是我国第一次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客机,2008年11月28日在上海首飞成功,2009年将投入批量生产,这标志着我国在商用飞机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若起飞质量m=4×104 kg,起飞场长L= km,起飞速度v=240 km/h,设起飞过程所受阻力为其重力的0.05倍,飞机匀加速起飞。求:(g=10 m/s2)
(1)起飞过程飞机的加速度a;
(2)起飞过程发动机输出的牵引力F;
(3)起飞过程发动机输出的最大功率。
解析 (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v2=2aL
得:a== m/s2
(2)由牛顿第二定律:
F-0.05 mg=ma
得:F=×104 N
(3)由功率公式得:
P=Fv=×106 W
预测3:考查学生从大量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原创题)2008年8月14日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进行的女子200 m蝶泳决赛中,刘子歌以2分4秒18的成绩破世界纪录,夺得冠军。比赛开始,刘子歌并没有冲在最前面,澳大利亚的席佩尔冲在第一,刘子歌排在第四泳道和席佩尔相邻,前100 m,她都紧紧跟随席佩尔;1分31秒59,她在第150 m处超过了席佩尔,然后开始冲刺。最终,在全场观众激情的欢呼声中率先触壁,以2分4秒18的成绩为中国游泳队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并且打破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根据以上内容可以求出()
A. 刘子歌在100 m处的速度
B. 刘子歌前100 m的平均速度
C. 刘子歌在150 m处的速度
D. 刘子歌游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考点三 牛顿运动定律
冲刺点金: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的核心,属必考内容,常以选择题或者计算题出现。考生要准确理解惯性,掌握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同体性、独立性和叠加性,理解超重、失重的物理含义。掌握好正交分解法、整体法与隔离法,注意临界条件和过程分析、隐含条件的挖掘,结合图象解决问题。在用牛顿定律解题时常常要用到运动学公式,因此必须熟练且灵活地选择运动学公式。这部分内容还常与现代科技结合,如航天器的发射、回收,高速列车的牵引等。
预测1:考查学生对受力分析及过程分析是否清晰,能否熟练地应用正交分解法及挖掘隐含条件。
(改编题)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F=2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且足够长,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力F作用2 s撤去。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 m/s2。求:
(1)物体能够到达的最大高度;
(2)力F撤去后2 s时的速度。
解析 (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及牛顿第二定律得:
f1=μ(mgcosθ+Fsinθ)=50 N
a1==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
设力F作用时间内位移为s1,2 s末的速度为v1,有:
v1=a1t1=10 m/s
s1==10 m
力F撤去后,再进行受力分析,有:
a2==8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设经过时间t2物体的速度减为0,位移为s2
t2==1.25 s
s2==6.25 m
所以物体能够到达的最大高度:
H=(s1+s2)sinθ=9.75 m;
(2)力F撤去后,经过1.25 s速度减为0,然后沿斜面下滑,经受力分析,有:
a3==4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下滑时间t3=2 s-t2=0.75 s,所以力F撤去后2 s时物体的速度为:
v=a3t3=3 m/s,方向沿斜面向下。
预测2:考查学生对超重、失重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最新进展。
(原创题)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轨道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28日17点37分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太空漫步。关于飞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船发射后升空阶段处于超重状态,着陆前处于失重状态
B. 飞船发射后升空阶段处于超重状态,着陆前处于超重状态
C. 飞船发射后升空阶段处于失重状态,着陆前处于超重状态
D. 飞船发射后升空阶段处于失重状态,着陆前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B
预测3:考查学生应用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机车启动特点等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原创题)2008年8月1日上午,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最高运营速度vm=350 km/h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上午10:41,一列和谐号列车满载乘客,驶出新落成的北京南站,经过时间t=15 min,列车达到最大速度vm,上午11:08,列车稳稳地停靠在天津站。(本题把京津城际铁路简化为直线,以下各问均用字母表示)
(1)若列车从出发到最大速度的过程功率恒为P,设阻力恒定不变,列车质量为m,求列车从出发到最大速度的位移;
(2)当列车的速度为v(v 解析 (1)由动能定理得: Pt-fs=mv2m 列车到达最大速度时有: P=Fvm,F=f s=vmt- (2)由功率公式得: P=Fv 阻力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 考点四 曲线运动 冲刺点金:本部分内容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曲线运动的特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从近年的高考题来看,平抛运动必考,常常作为选择题,也常与其他运动组合出现在计算题中,考生一定要熟悉平抛运动的分析方法。平抛运动还常与体育运动结合,如2008年江苏卷第13题,要引起重视。圆周运动也是必考内容,常常与万有引力定律结合,或与直线运动结合出现在计算题中。考生对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公式、向心力的来源分析必须熟悉。 预测1:考查学生对平抛运动过程中动能、势能、机械能、速度等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认识,同时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原创题)物体从高为H的平面水平抛出。结合图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纵轴为速度,直线1则表示水平方向的速度,2表示合速度 B. 若纵轴为速度,直线1则表示水平方向的速度,2表示竖直方向的速度 C. 若纵轴为能量,直线1则表示物体的机械能。2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D. 若纵轴为能量,直线1则表示物体的机械能,2表示物体的动能 答案:B 预测2:考查学生对平抛运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原创题)质量为m的乒乓球从图7中A点水平抛出,A点离地面高为H,与竖直墙面的水平距离为s,不计空气阻力。乒乓球与地面和墙的碰撞不损失机械能。求: (1)将乒乓球以多大的速度抛出,乒乓球能沿原路返回到A点; (2)不计碰撞时间,求乒乓球从抛出到返回所用的时间; (3)求乒乓球与地面碰撞一次受到的冲量。 解析 (1)乒乓球做平抛运动,当水平位移的偶数倍等于s时,能够原路返回,有: =v0t H=gt2 v0=,其中n为自然数; (2)t总=4nt=4n; (3)乒乓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水平方向不受力,故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竖直方向的速度反向,由运动学公式及动量定理得: v2y=2gH I=2mvy=2m,方向竖直向上。 预测3:考查学生对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的综合性。 (原创题)如图8所示,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从半径为R的1/4圆弧的顶点A由静止下滑,然后滑上水平面,最后进入半圆形固定轨道,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求: (1)半圆形轨道的半径r; (2)物体刚滑上半圆形轨道时受到的支持力。 解析 (1)设小球在水平面上的速度为v1,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速度为v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R=2mgr+mv2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 联立求解得:r=R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R=mv2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 解得:FN=6 mg 考点五 万有引力与航天 冲刺点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对人造地球卫星和天体的运动考查频率很高,常常将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结合起来进行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以计算题出现。本考点为高考必考点,由于航天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属于现代高科技的重要领域,有关人造卫星问题、载人航天、中国的探月计划等等,都是命题的热点,而飞船的发射、回收、变轨也是考查的热点。考生对万有引力定律、卫星的发射与回收过程的超重、卫星环绕地球运动的失重、地球表面的重力、环绕地球运动的万有引力、同步卫星、宇宙速度等知识要熟练掌握和应用。 预测1:考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改编题)据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为h,运行周期为T,若月球半径为R。求: (1)卫星绕月球运动的速度; (2)卫星绕月球运行的加速度; (3)月球表面的加速度。 解析 (1)由圆周运动的知识得: v= (2)由圆周运动的知识得: a=(R+h) (3)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G=m(R+h) G=m′g 解得:g=2(R+h)3 预测2:考查学生对变轨的理解,速度、加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原创题)2008年9月28日傍晚,神七的3位航天员巡天顺利归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飞船绕圆轨道Ⅰ运行,然后在近地点A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B处再次变轨,进入圆轨道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船在轨道Ⅰ的A点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Ⅱ的A点的加速度 B. 飞船在轨道Ⅰ的A点速度大于在轨道Ⅱ的A点速度 C. 飞船在轨道Ⅰ运行的速度大于在轨道Ⅲ的速度 D. 飞船在轨道Ⅰ运行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Ⅲ运行的加速度 答案:CD 预测3:考查学生对卫星环绕地球运动的周期、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否清楚,是否掌握物体做近心、离心、圆周运动的条件。 (原创题)2009年2月10日,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距地面约800公里处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自前苏联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各国航天活动产生大量“太空垃圾”,人造卫星太空相撞问题将在今后几十年变得越来越突出。卫星的轨道近似为圆轨道。关于两卫星相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卫星相撞时速度大小相等 B. 两卫星的周期均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长 C. 两卫星相撞后速度沿轨道方向且增大的碎片将远离地球 D. 两卫星相撞后速度沿轨道方向且减小的碎片将远离地球 答案:AC 考点六 动量与能量 冲刺点金:本部分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必考点,也是力学综合的命题点。从历年的高考看,考题既有选择题,又有计算题,而且常常作为压轴题。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动量、冲量、功、功率、动能、机械能等概念的物理意义,对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与适用条件有清楚的认识,并且能熟练地应用这些定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功与能、动量与动量守恒结合在一起,作为高考的压轴题,难度大。难点在于过程的划分、每个过程的受力分析以及物理规律的准确选用。考生对一些典型问题如“多体单过程问题”、“多体双过程问题”、“多体多过程问题”、“双体多过程问题”、“碰撞问题”、“含有弹簧的动量与能量问题”、“人船模型”、“绳联体模型”等要熟悉。后阶段考生要认真总结力学综合题划分过程的方法,认真梳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研究对象。
预测1:考查学生对动量、功、功能关系及图象的理解。
(改编题)物体从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一段时间滑到底端。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用P1表示物体的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P2表示重力的功率、E表示机械能,s表示物体的位移,t表示运动时间。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ACD
预测2: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否运用“人船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原创题)如图10所示,劈形物体A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光滑小球B轻轻放于A的顶端,在B滑到地面前的过程,关于A、B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 A、B水平路程之和等于A的底边长
D. A、B水平位移与质量成正比
答案:BC
预测3: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否理解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及功能关系。
(原创题)如图11所示,质量为2m的木板,长为L,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打入木板,恰好到达木板的最右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子弹与木板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子弹克服木板阻力所做的功等于其减少的动能
C. 子弹对木板的作用力的冲量等于木板增加的动量
D. 子弹与木板的平均作用力等于
答案:BCD
预测4:结合库仑定律考查学生对动量守恒、能量转化、牛顿定律的掌握情况。
(原创题)如图12所示,两相同的金属小球A、B用绝缘细线连接后静止于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现用带正电的小球C先与A接触,再与B接触,移走C后剪断细线,A、B开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B. A、B的动量大小相同
C. 库仑力对A做正功,对B做负功
D. A、B增加的动能等于它们减少的电势能
答案:BD
预测5:“两体四过程”的力学综合题,考查考生综合应用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平抛运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创题)如图13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45°,高为H=10 m。物体A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滑到光滑水平面与静止物体B相碰,碰后粘在一起沿光滑曲面冲上平台,最后飞出平台落在水平面上。A、B的质量均为1 kg,A由斜面底端到水平面速度大小近似不变。当平台的高度h多大时,A、B落在水平面上的距离s最远?
解析 设A由斜面滑到水平面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mgH-μmgHcotθ=mv21
A、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后速度为v2,有:
mv1=2mv2
A与B一起冲上平台过程机械能守恒,设到平台的速度为v3,有:
×2mv22=2mgh+×2mv23
A与B做平抛运动,有:
s=v3t
h=gt2
联立求得:
s=
当h= m时,s最远,最远距离等于1.25 m。
预测6:“两体三过程”的力学综合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及圆周运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原创题)如图14,小球A用长为L的细线悬挂于O点,小球B用长为2L的细线悬挂于O′,O′位于O点正上方L处。A、B质量均为m。将A拉到水平位置并给其一个竖直向下的初速度,A将与静止的B发生弹性碰撞,碰后B恰能通过最高点。求:
(1)A的初速度v0;
(2)悬挂A、B的细线承受的最大拉力之比。
解析 本题用倒序法求解更方便一些。
(1)设B在最高点的速度为v1,A、B碰撞后B的速度为v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m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22=mv21+mg×4L
设碰撞前A的速度为v3,碰后A的速度为v4。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得:
mv3=mv4+mv2
mv23=mv24+mv22
设A的初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20+mgL=mv23
联立得:
v0=,v2=,v3=,v4=0。
(2)A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线的拉力为F1,
F1-mg=m
B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线的拉力为F2,
F2-mg=m
联立得:=
预测7: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动量、能量、平抛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力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创题)小球A、B的质量均为m,倾斜的圆筒内有一轻弹簧,圆筒与弹簧均固定于水平地面,如图15所示。小球A位于弹簧上端,与弹簧不连接,用力往下压小球,然后用销钉锁定。小球离筒口高度为a,离地高度为b,小球与圆筒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位于高H的立柱上。拨去销钉,A立即弹射出去,恰与B水平相碰,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碰后B落在距立柱s的地面上。两小球均视为质点。求:
(1)A球离开圆筒口的速度;
(2)圆筒与地面的夹角的余切cotθ;
(3)弹簧的弹性势能Ep 。
解析 (1)碰前A的速度为v1,碰后A、B的速度分别为v2、v3,B做平抛运动,有:
H=gt2
s=v3t
A、B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得:
mv1=mv2+mv3
mv21=mv22+mv23
A球离开筒口的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20=mv21+mg(H-a-b)
联立解得:v0=,
v1=v3=s,
v2=0;
(2)A在筒口的速度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1和竖直方向的速度vy,故有:
vy=
cotθ==;
(3)从拨去销钉到达圆筒出口,应用能量关系得:
Ep=mv20+mga+μmgacotθ
=mg+H-b+
预测8: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动量、能量、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力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创题)内壁光滑的管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管道下部分是直的,长为H,上面部分为半径为R的1/4圆弧,如图16所示。管道最下端内有一弹簧,弹簧上端放小球A,质量为4 m,再用力往下压A,使A与管道直线部分上端相距a,然后用销钉锁定。管道最上端放置小球B,质量为m,管道内径略大于A、B的直径。现向左轻轻推小球B,某一时刻拨去销钉,A、B正好在管道圆弧的最下端相碰。碰后B沿管道返回,到达管道最高点时对管道上壁的压力等于其重力。A球沿管道恰能到达最高点。求:
(1)B球落地点的水平位移s;
(2)弹簧的弹性势能Ep 。
解析 碰后B球到达最高点的速度v1,A、B质量分别为4m、m。
(1)碰后B球到达管道最高点时,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mg=m
B球做平抛运动,有:
R+H=gt2
s=v1t
联立得:v1=,s=2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B球碰前的速度为v2,竖直向下;碰后速度为v3,竖直向上:
mgR=mv22
mv23=mgR+mv21
A球碰前速度为v4,碰后速度为v5,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0
×4mv25=4mgR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4mv4-mv2=4mv5+mv3
联立解得:v4=()
对A球、弹簧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p=×4mv24+4mga=(R+4a)mg
≈(10R+4a)mg
考点七 振动和波
冲刺点金:本部分内容包括振动和波动的内容。振动又包括简谐振动及其图象、受迫振动、共振及单摆。波动部分包括波的形成、分类、传播、波的图象、波的干涉与衍射、多普勒效应等内容。高考常有一道选择题,占6分。主要考查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共振与受迫振动偶尔也会考查。关于单摆问题、单摆与天体结合的问题,也不可忽视。考生还要特别注意有关波的多解问题,多解问题常常是薄弱环节,注意练习。
预测1:主要考查考生对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的理解。
(改编题)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振幅为0.8 m,周期为4 s,波长为2 m,波的传播速度为5 m/s
B. 图甲中L质点正向y轴正方向运动,且速度最大
C. 图乙表示N质点的振动图象
D. t=17 s时,0.5 m至1.0 m之间的质点向y轴负方向运动
答案:BD
预测2:考查考生对简谐振动图象、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变化情况的理解。
(原创题)一质点做简谐振动,振动图象如图18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2 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0,速度也为0
B. t=0.5 s时质点的机械能最大
C. 图象上P点对应的时刻质点正向y轴负方向运动
D. 1 s至1.5 s,回复力对质点做负功,质点动量减小
答案:CD
预测3:主要考查学生对振动图象、干涉、衍射的理解。
(原创题)介质中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波源的振动图象如图19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列波相遇一定能产生稳定的干涉
B. 甲产生的波传播速度比乙快
C. 乙比甲更容易发生衍射
D. 2 s时两波源的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