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花开的声音
2009-07-22宋海鞭
宋海鞭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下面我主要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1.春风放胆来梳柳
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特点及意图是什么,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把握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其他的一切都将徒劳。三年级的习作教材放在语文园地里,每一个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一次习作,每学期共八次习作。纵观这十六次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有四方面的特点。
1.1兼顾了写实和想象。既让学生练习写实,又让学生练习写想象,这是课标给我们提出来的要求。我们发现在三年级教材里面共安排了三次想象作文。
1.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这是习作教材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也是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
1.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个是作为中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提出来的。我们也在习作教材里面得到了印证。
1.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在习作的起始阶段,教师把握住教材特点后,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要使学生感到作文不难,作文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拿起笔来就觉得有很多内容可以写。使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天马行空,即便是一次次地上天或者入地都是一个个精彩的呈现。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如我在指导第五册园地四的习作——写一篇观察日记时,发给每位同学几颗黄豆,让孩子们回家种,观察豆子发芽、成长的过程。由于亲自实践,孩子们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有的写到“圆溜溜的小豆子身穿一件淡黄色的外衣,咧着嘴朝我不停地笑。”有的写到“清晨,我和平常一样给种子浇水,忽然惊喜地发现种子发芽了,嫩绿色,椭圆形,扁扁的,就像小鸭子的嘴巴似的。刚刚出土,芽上还粘着一层细细的泥土呢。”还有的写到“不同时期长出的叶子颜色不一样,先出来的是深绿色的,后出来的是淡绿色的,最后长出的是嫩绿的,一棵棵花生苗簇拥在一起,就像是楼下花园里一棵棵茁壮的小树一样。”
多平实的语言,多有情趣的生活!这就是一个个三年级孩子内心的情感。信手拈来的材料却活脱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写照!如果我们紧紧地抓着不放手,何来文思泉涌?又何来真情描绘?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关于习作,如果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要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也只安排了三次小练笔。老师们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安排的这些小练笔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
随文续写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续写,这类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风筝》、《小摄影师》、《陶罐与铁罐》等都可以进行续写。 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文章的结尾是“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轻轻地点拨一下:“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请每个同学当一回大作家来写一写。”由于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情绪随即被挑动起来,一个个奋笔疾书。
随文拓写拓写不同于续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情感的提升,是读者对文章的再悟。第六册第五单元《可贵的沉默》就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可供拓写的文章。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用“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写几句话。这的确是一次进行练笔的好时机,有学生这样写到 “我想起了妈妈曾经告诉我的一件事……那时我才出生不满两个月,不巧的是,我感冒了。大家可以想象,感冒了,鼻子肯定会塞,鼻子塞了就只能用嘴来帮助呼吸。那时的我还不能吃别的东西,只能吃妈妈的奶。可是,当我用嘴巴吸奶时,却呼吸不过来了。这可怎么办呢?爸爸妈妈只好心急如焚地抱起我向医院奔去。医生看了看我,面露难色,他说:‘办法有是有,就不知到你们愿不愿做?爸爸连忙说:‘只要能救我女儿,做什么我都愿意。医生接着说:‘目前唯一的办法是用大人的嘴巴对准宝宝的鼻子,把里面的鼻涕用力吸出来。医生话音刚落,爸爸就不顾一切地俯下身子,很快就用自己的嘴巴把我鼻子里面的鼻涕吸出来。我终于可以在妈妈的怀里大口大口地吃奶了,可我的伟大的爸爸却冲进卫生间呕吐去了。想到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找来一张纸,做成一个漂亮的信封,里面装着一封信。我在信上画了个高高的奖杯,并在旁边写上:奖杯送给您——伟大的爸爸!”还有学生这样写到“今天,我学完羽毛球后便和爸爸一起回家。不料,刚才还很晴朗的天空就象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突然下起了雨。爸爸执意叫我穿上雨衣,他顺手拿了一把伞,便跨上单车。我在爸爸一声声叮嘱中坐好,只见爸爸一手扶者车把,一手撑着伞,我们就这样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一路上,三月的小雨就像无数只小手,打在林叶的琴键上,奏出了一曲春天的赞歌。爸爸撑着的那把小伞,也只能够挡着他的头和肩,身体的其他部分都被无情的雨滴给打湿了。雨越下越大,但是离家里还有一大段路。此时此刻,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泪滴就象那止不住的雨水,顺着我的脸颊往下流。”
尽管学生的体验不同,但是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流露。……
3.万紫千红总是春
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所在。“生活、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叶澜语)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毕竟学生不是作家,而我们成人也不是评论家,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
在每次改作中,我尽量把学生一些用得好的词句圈划出来,注上眉批,如“这些流畅生动的语句,好似庐山瀑布,飞流直下,通顺极了”,“比喻得十分贴切,说明你一向观察细心” ,“你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拟人句的”等。学生享受着赞美,自然在以后的写作中会多斟酌词句,以获得更多的好评。
策略四、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在这一做法上,我校进行了扎实而有效的工作。每个学期都鼓励学生多买一些好书,并要求写读书笔记,寒暑假也不例外。每次都要进行读书笔记评比,获奖班级的笔记在全年级中进行流动欣赏。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其实作文教学的策略还有许多,在此我只是谈了几点自己粗浅的做法。不过我相信:如果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也能够坚守那份真,那份实,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将别有洞天,生机盎然!
收稿日期:200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