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走出去任重道远

2009-07-20章文焙

出版参考 2009年11期
关键词:华语读物儿童文学

章文焙

近两年来,我国政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大了对图书版权输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大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积极响应号召,都把“走出去”作为重要的战略加以推进。在上下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的版权输出在连年上升,输出与引进之比已由10:1~12:1逐渐降低到3.9:1,“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图书版权贸易引进大于输出的总体格局还没有发生变化,而且从输出引进的品种和国家看,更是不容乐观。我们输出的大多是古籍、绘画书法、中医药,少儿类图书的版权,自然科技、人文社科类不多。输出的国家也主要局限在东南亚一带华文圈内,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华语国家不多。而我们引进图书版权的国家,主要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引进的种类,则主要是经济、文化、文学,社科、少儿类等图书。如果把我国非华语国家的图书引进输出版权做个统计,恐怕就远不是3.9:1了。所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还任重道远。

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逆差,与文化背景、语言差异、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都有关系,这在短期内还无法根本改变,因此,在目前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图书进大于出的状况还将继续。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就无法有所作为,只能束手等待。我们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向非华语地区版权输出的步伐,尽早扭转版权输出逆差的局面。

我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从2006年起,一直把向非华语国家输出版权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向国外有关出版社推荐我社的优秀图书。几年来,卓有成效,实现了非华语地区版权输出的零的突破。但是,和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进入欧美国家的书不多。就这个问题,我和一些版权代理商以及一些长期生活在国外的文化界的朋友进行了探讨,他们分析的原因大致有三方面:

1文化偏见造成的隔膜

西方对中国的偏见很深,普通人对中国不了解,也缺乏了解的积极性。文化人对中国有成见和误解,对中国文学了解得不够,他们对于当代中国文学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层次还是停留在“文革”时期的作品,阅读中国文学主要是为了了解中国社会,而不是人文意义上的阅读,这样的阅读倾向直接影响到了出版社对于引进中国图书的选择。以德国为例,真正能进人大众书店的只有卫慧、虹影等以反传统的现代女性文学为旗帜的作家,以及阎连科的《为人民服务》、姜戎的《狼图腾》等少数作品,来自中国的儿童文学读物则一本也没有。这也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的儿童文学一点也不了解,总认为中国的儿童文学文化背景太浓,反映的只是中国孩子特有的生活,西方孩子理解不了。以至于旅德儿童文学作家程玮将自己20多年前的作品《白色的塔》等儿童短篇小说请人翻译好了给德国有关出版人士看时,他们都很惊奇,感到耳目一新,第一次发现中国的儿童小说反映的也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情怀,而不是中国的“地方特产”。可见西方对中国文化和文学隔膜之深。

2文化差异和差距的原因

发达国家在经济、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领域比我们领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这些方面的图书,以借鉴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成功经验。所以引进大于输出。其实即是在少儿读物领域,由于发达国家在儿童教育理念的研究、儿童图书的呈现方式探讨、图书印刷新的工艺材料的运用等方面也比我们走在前面,所以,客观地说,发达国家的少儿图书的品质整体上要比我们的高。另外,在图书理念上也有差异。比如,在西方学龄前儿童以读图画书(即绘本故事书)为主,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的是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基础,绘本故事最适合,所以他们的儿童读物中绘本占了半壁江山,而我们的学龄前儿童读物中识字认知的占了相当比例,我们的图画书,也以多幅电脑绘制的小画面为主。因为我们的家长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迫不及待地要提前灌输给孩子一些知识。又比如儿童文学读物,在欧洲,儿童文学图书主要的读者对象为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一般是五六万字,插图很多,语言浅显、情节单纯。再大点孩子看的文学读物常常就归到青春读物里去了,很少有在我国经常能看到的十五六万字的儿童文学读物。这些文化差异和差距的存在都是影响到我国图书版权输入到欧美的重要因素。

3翻译水平不高的制约

其实,即使是在科技、社科人文等领域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在文学上应该是没有高下之分,或者说文学作品中反映的人类社会本质的东西是东西方共通的。但是,文学图书同样是引进大于输出,且引进的图书常常在国内畅销热卖,而输出的图书鲜有卖得好的。德国是世界上人均图书占有量位列前茅的国家,在德国文学图书大多都能发行几万十几万册。但引进的中国图书,销得好的很少,据说只有《狼图腾》在商业上是获利的。

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译作的水平问题。西方翻译中国作品的大多是汉学家,他们多年研究中国文化,阅读上没有障碍,但不一定能达到文学气质的高度,所以往往只是拘泥于文字的翻译,而很难传达出作品的神韵。如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德文版,德国人读了没有感觉出幽默。幽默是王朔作品的一大特色,这个特色没有反映出来,作品的品质和阅读快感就大打折扣。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该如何“走出去”建议有三:

1.建立向国外推介图书的权威机构,定期介绍我们的优秀文学图

西方出版商对引进中国文学图书还是有兴趣的,但对中国文学创作现状不了解,只是根据一些汉学家的建议,或版权代理人的推荐,零星地引进一些书。而推荐人或是由于自己的喜好,或是囿于自己的眼光,推荐的未必就是优秀的作品。如果能有一个图书推介的权威机构,定期向国外推介我国的优秀文学图书,大大减少国外出版机构引进中国文学图书的盲目性,则一定会对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起到推动作用。

2.利用国外民间文化交流组纵的力量,推进版权合作

由于引进的中国图书获利的可能性较少,也影响到了出版商引进中国图书的积极性。现在中国政府加大了对输出版权图书的资助,对版权输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仅仅依靠政府的资助还是不够的。我们在输出版权的实践中发现在国外还有一个我们可以依靠的力量,那就是民间文化交流组织。国外的民间文化交流组织都为非赢利性机构,大多都有基金作为活动经费,只要是他们认为优秀的值得引进的作品,他们是愿意承担费用的。我们江苏少儿社的一本儿童文学图书,就是由民间文化交流组织推荐引进到欧洲,出版了德文版和法文版。

3.和版权购买方共同努力,解决翻译的瓶颈

从国外朋友介绍的情况看,翻译水平是制约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前面提到的旅德儿童文学作家程玮的作品,第一稿翻译得也很不理想。她和先生又重新修改润色了一遍,才比较能反映原作的神韵。我由此想到,我们要改变以往图书版权输出后就万事大吉的做法,积极参与到作品的翻译工作中。译作初稿出来后,可以请国内精通该语言的又具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专家对照原文通读一遍,对译得不准确的地方和译者商榷,力求把原作的神韵传达出来。这样做很费时费事,但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失为突破翻译障碍的一个办法。

猜你喜欢

华语读物儿童文学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