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家庭教育令人忧虑

2009-07-20蒲剑红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子女新课程家庭

蒲剑红

德育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学校和家庭的一致,是这一时期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少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实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父母的道德面貌完善。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父母对学校生活的参与,没有承认对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互相充实,就不可能有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可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互相依赖的,是应该互相沟通和积极配合的。

社会进入了新世纪,教育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但不是唯一的参与者,家长在新课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依托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需全方位地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其中家庭教育更存在着不可替代性和对于学校教育最直接、最方便的辅助性,由此决定了教师在平时的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更全面充分地与家庭教育相融合。

但是,目前农村家庭教育仍存在着许多令人忧虑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1.家庭评价孩子的标准依旧。目前,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村父母的重视。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积极性是较高的,对孩子在学校活动的内容也是比较关心的。对于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他们大多愿意给予配合。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高,注定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也高。在多数家长的眼中,分数仍然是评判孩子学习情况的唯一依据。他们对学习以外的内容很少过问,更不关心孩子的能力、习惯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当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出现问题时,更是疏于引导、矫正。

2.家庭教育攀附学校教育。当前社会各界对教师期望值普遍提高,师资力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教师的作用被提升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在农村信息闭塞不畅的情况下,多数家长未能客观地看待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未能正确地评估教师的作用与能力。在拧成教育的几股绳中,以学校教育为主线,家庭教育又细又短,攀附性、依赖性明显。

据调查了解,90%的家长基本不过问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过分依赖学校,认为教育的责任主要在老师和学校。许多家长为子女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认为只要让孩子不挨饿受冻就可以了,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他们的封建等级观念强,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只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识。有超过一半的家长从不检查孩子的作业,更不用说辅导孩子的功课,关心孩子在学校里的见闻。教师在家访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老师你辛苦了,我们都没什么文化,全靠您了。您要打要骂都行。”“孩子对我们家长的话不听,他(她)只听老师的话。”教育子女全都成了老师的责任,家长不与老师沟通,不来参加活动,缺少了家庭、学校的相互联系与交流,怎么促进孩子的综合发展?

3.家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了解。一般来说,根据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一种就是家长对孩子有一种过度的保护心理,认为孩子还小,百般爱护;见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常常替孩子找借口,说人还小不懂事,长大后自然会变好的,等等,以此加以宽容和迁就,把孩子安排在真空的、没有道德约束的环境中,这必然给孩子现在及以后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显性或隐性的伤害。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孩子适当的表扬或批评还是必要的,不要刻意地给孩子建造防护墙。事实证明,农村家长特别是老一代的爷爷、奶奶们,应摒弃旧有的娇生惯养、包办代替、长大就好的教育观念,形成先严后松、松严相辅的新的家庭教育观。还有部分家长不要求子女参加劳动,认为自己小时候受够了苦,现在该让孩子过的舒舒服服,因而包办代替;或者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会,家长能帮的就帮一把。试问过惯了这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的孩子,怎能适应未来优胜劣汰的竞争?

第二种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现在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粗暴打骂以及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的现象,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据调查,80%的农村学生受过家长的棍棒教育,相当一部分长期在棍棒教育下成长。当然,农村家长有时也进行说服教育,但缺少耐心、细致的态度。加上农村健康的娱乐活动少,精神文明建设不到位,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农村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的占绝大多数,有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很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当中成长,孩子受到的教育可想而知。

同时,农村家庭成员对子女教育方面观念、立场不统一。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的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当前,农村的家庭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有待解决,还需要大家共同思考和探索,以使家庭教育发挥更大作用,与学校教育更好的结合,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子女新课程家庭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Tomb-sweeping Day
家庭“煮”夫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恋练有词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