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乡名人文化的种子,播进青年教师的心田
2009-07-20李继平
李继平
在国力衰败、政治凋敝、民生维艰的晚清时期,黄良辉作为“湖北第一才子”,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在晚清文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湖北省汉川市教师进修学校把“黄良辉文化专题研究”列为综合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点内容,重在探索黄良辉的文学成就,让青年教师培训班的学员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提高鉴赏能力,追求高尚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同时,增强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和动力。
一、背景材料
黄良辉(1840~1904),湖北汉川分水镇人。1870年,应试中举,名列湖北第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称赞他“五百年必有名世,十三省只此秀才”。素有“湖北第一,天下第七才子”的美誉,生前即有多首诗篇入选当时的各种诗词选集。其著作《黄氏文钞》30万字,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诗歌、辞赋、散文、奏议、寿序、书信等,实为晚清大文学家。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趣闻轶事,尤以诗联居多。
为保护、挖掘“黄良辉文化”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湖北省汉川市的整体文化形象,汉川市政府成立了“黄良辉文化研究会”。该研究会为中国楹联学会团体会员单位,现有会员100余人。2008年7月,汉川市召开了“黄良辉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及各省市楹联学会负责人均到会,并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目前,黄良辉文化研究会正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解读《黄氏文钞》,收集整理黄良
辉的故事,编写有关黄良辉文化的乡土教材。
二、学生分析
1.本班学生为“汉川市青年教师培训班”学员,来自汉川市的初中和小学,均为在职青年教师,学历均在专科以上,有一半教师具有本科学历。本班学员50人,他们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具备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
2.本班学员已经掌握了鉴赏各种体裁的文学文本的基本方法,有能力开展对某一位文学家的专题学习和研究。
3.本班学员已经具备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对黄良辉文化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
教师提前一个月,将《黄氏文钞》中的相关资料复印给学生,同时把50名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承担不同的学习和研究任务。第一组主要学习黄良辉的几首咏怀诗,重点研究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讨论诗歌所蕴含的忧国忧民情思。第二组主要学习《上湖广总督书》,重点研究他向湖广总督张之洞秉笔直书所涉及的十个方面的内容,讨论文章所体现的民本情怀。第三组主要学习《词赋》,重点研究其词学观,讨论黄先生所理解的词的艺术特征的内涵。第四组尝试概括黄先生的文学精神和文学成就,探讨汉川市目前大力开展黄良辉文化研究的时代意义。小组内部各成员分工协作,每人都有明确的研究任务,共同完成对文本的鉴赏和研究。教师向学生提供《辉光》杂志(黄良辉文化研究会会刊)和《第一次黄良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供学生学习、参考,还向学生介绍有关黄良辉的网站名称,帮助学生浏览查阅。
四、实施目标
1.进一步学习怎样进行文学鉴赏,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掌握的文学鉴赏方法对某一位文学家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
3.培养多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4.进一步开展地方历史文化名人的宣传与教育,扩大黄良辉文化研究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把这一批青年教师培养成“带头人”,让他们在培训结束之后回到基层中小学,带领更多的中小学生学习和研究黄良辉文化,从而掀起在全市学习和研究黄良辉文化的热潮。
五、实施方法
1.在整个活动中,以“黄良辉文学文本朗读”和“黄良辉文学艺术鉴赏”活动为主体,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开展诵读和讨论交流活动,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身份与作用。
2.在查阅学习黄良辉文学文本和研究鉴赏黄良辉文学艺术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与团结协作。
3.在汇报学习、研究情况和学员的交流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进行探究性学习。
六、实施过程
教师:一月前,我已把相关文本和资料印发给大家,布置了重点研究项目和交流讨论的题目。这些天,大家积极性很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学习和研究。
今天,这两节课就用来交流我们的学习、研究情况,每组限时20分钟。下面先请第一组汇报他们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荣郁:黄先生许多咏怀诗,表达他一贯忧民爱国的情怀。如他在四川总督府时写的《咏怀》:“……烟柳似将睡,风蝉相与言。采诗恻民瘼,披易悟天根。”说明他写诗、收集诗是为了关心人民的疾苦;研读《易经》是为了领悟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当时,他对国家安危非常担心。他在诗中写道:“交南尚血战,我滞锦官城。安得九皋鹤,乘之万里征。”身在四川,心已飞到卫国的前线。
潘利明:黄良辉不服老,他的《秋日感怀杂咏》表达老当益壮的情思,“斑鬓已如此,元颜未肯低。”他常回忆少年时期志存高远的宏愿和老有少心的情趣:“弱冠尚奇伟,厉清(耿介有骨气)志八荒。谈笑吐虹霓,委灰有余芳。阆风(仙山)虽云高,灵螭为我翔。”(见《咏怀杂诗》)
第一组总结发言人周浩勇:读黄先生的诗歌,觉得语言清新自然,有盛唐遗风。黄先生结合身边景物,调动想象,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人志向,内容丰富,手法多样,写下了许多诗歌佳作。
教师:《上湖广总督书》是黄先生在1893年写给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他是张之洞的好友,对张“督鄂”很关心。针对当时张之洞在湖北地区执政时的所作所为,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现状,比较直接地对张之洞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批评。下面,请第二组的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限于篇幅,第二组同学发言略)
第二组总结发言人蒋芬:《上湖广总督书》可以说是黄良辉的散文代表作。全文以“此辉之所不解也”为线索,将黄先生的十条批评意见串联起来,内容集中,层次清晰,不枝不蔓,一气呵成。例如,他揭示厘金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写得具体深刻,动人心魄:“厘金日增月累,十倍于初。阁下每遣一员经理厘务,必论以比较前额,务有余羡。不独委员横征暴敛,肆无顾忌;即局卡丁役,莫不虎视鹰瞵,借名奉旨劫夺民财。”后来“恩许免厘,刊示镂碑,通饬阖省。乡闾父老,歌功颂德。阁下未及三月,朝令暮更,踣碑毁示,复颁新章。资本虽极微末,均照新章,加倍完纳。前之歌颂,变为诅詈。”这是血泪的控诉,这是饱含深情地为民请命。在文章的结尾,黄良辉作为老朋友,还将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前后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对比,认为他“前后异辙,判若两人”,毫不客气地批评张之洞是“倒行逆施、堕聪黜明”,并希望张之洞“幡然迥虑,改弦更张,布德行仁,”那么“中国则幸甚矣”,对张之洞寄予很大的期望,爱国忧民之情跃然纸上,可谓“字字真情,句句良言”。这十条批评意见涉及到湖北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赋税、社会治安,甚至张之洞本人的政治作风和为官之道,内容丰富,意见尖锐,可以看作是晚清中国社会的缩影。
教师:第三组主要学习辞赋《词赋》,学习难度大于诗歌和散文。但同学们不怕困难,基本上读懂了这篇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欣赏辞赋,主要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进行。下面,请第三组的同学们交流看法。
(限于篇幅,第三组同学发言略)
第三组总结发言人刘刚:在《词赋》中,黄良辉主要就词的产生、发展、流变以及不同的词风,谈了自己的认识。还就词的文学特征、表现形式、表达技巧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比如,他认为“翘文囿之别构,实藻性而绘情”,一语中的地指出了词构思精巧,藻性绘情的文学本质特征。他还指出词要“取致僻远,行神虚空,浓纤合度,修短得衷”,这样才能做到“味以淡而弥永,格以变而愈工”,真正体现出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特色。在结尾,黄良辉认为词能够娱情,从而达到蕙意兰心,神虚思逸的境界,难道一定要“王毒瑁装函,珊瑚搁笔,宝禨排牙,钿轴藏漆”吗?文学使人修身养性,它能让人超越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而进入道德境界和精神境界,这已经很接近现代的文学观了。从《词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较深的文学理论造诣和精辟的文学理论观点,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黄良辉作为晚清文人,在其近30万字的《黄氏文钞》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文人形象,清晰地表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文学精神,丰富地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下面,请第四组的同学们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
(限于篇幅,第四组同学发言略)
第四组总结发言人董又奇:黄良辉作为清末举人和湖北第一才子,文学创作成果丰富,诗歌、散文、辞赋、楹联、书法无一不精。一部《黄氏文钞》,凝聚了他的毕生心血和智慧,也向后人展现了一个蔚为壮观的文学世界。从丁宝桢和张之洞的高度评价中,不难看出他作为文学家的巨大文学成就。实际上,一部《黄氏文钞》,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创作技巧驰骋多变。可以认定黄良辉乃晚清大文豪。
翻阅《黄氏文钞》,我们不禁为黄先生的创作成果所折服,从而钦佩他的批判精神,欣赏他的忧患意识,赞叹他的自我情怀。这也正是黄先生文学精神之所在。
第一,鲜明的批判精神。特别是在一些代官僚所写的奏折和他向朝政所写的“书”中,这种批判精神表现得尤为充分。他大胆直言,秉笔直书,针砭时弊,讽时伤世,表现出作为一个文人所应尽的社会责任。比如《上湖广总督书》《代张司徒樵野奏折》等文,就反映了他体恤民情的强烈呼声。
第二,强烈的忧患意识。1840年后,随着殖民主义者的入侵,祖国危亡日深。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已面临着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的危险。黄良辉在很多诗文中都抒发了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和对祖国前途的关切。他的诗文多次出现“忧”和“愁”等字眼,并非偶然,正是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的表现,足见其思虑之多,忧患之重,悲愤之深。他在《入沔》一诗中写道:“威柄(权势)神州弱,儒冠季世(末世)轻。岛夷(侵略者)方侮汉,无路请长缨。”这是诗人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是诗人愤慨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同情民间疾苦的直接反映,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和爱国主义者所流露的难言之痛,这也是晚清的时代悲剧。
第三,浓厚的自我情怀。古人说:赋诗言志。黄良辉作为文学家,借诗联文赋以抒写怀抱和心绪,并借此树立自我的性格、人品和形象,在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自我情怀。他擅长寓情于景,善于托物言志,表现主观情感意志,塑造自我人格形象,追求文学审美理想,形成文学鲜明个性,令人称道。
教师:四个组的同学们分别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体会,大家的发言很精彩,表现出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文学基本功,让人欣慰,值得赞扬。
下面,大家畅所欲言,对当前我市开展黄良辉文化研究的意义,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当前,我市黄良辉文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参与的人员还不多。但我们相信,有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参与进来,必定会促进黄良辉文化研究的繁荣发展,黄良辉文化研究也一定会在我市生根、开花、结果。黄良辉文化研究也一定会走出湖北,迈向全国,为促进汉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各位!
公开课结束,黄良辉文化研究会会长黄文学致辞。他欣喜地赞扬老师和同学们研究得深,讲诵得好,在汉川教育界开了个好头。他还讲了研究黄良辉文化的重大意义、研究近况和远景规划。鼓励大家继续开展黄良辉文化的教学与研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河清,即席诵读了他对这次研究活动的祝贺楹联:“传承文杰一生龙虎气;滋养川原百代栋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