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中润物,解开学生心结
2009-07-20肖修祥
肖修祥
[摘 要]心理素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了体现,但当下学生的心理素养情况却不容乐观。语文教育作为初中生学科教育及人文素养提升的一个最重要的阵地之一,理应在初中生心理素养的提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语文教育 初中生 心理素养
一个人的心理素养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有学者甚至提出与原先高举的“智商决定论”截然相对的“情商决定论”,进一步彰显了心理素养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目前,我国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还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危害自身或社会。2007年4月5日,江西宜春湖田乡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残忍地杀害了一名7岁男孩,并发神秘短信勒索33万元;2008年10月,山西朔州市二中一名学生因不满老师的管教,在教室里用弹簧刀将班主任捅死;2008年10月21日,浙江缙云盘溪中学丁某仅仅因不愿让老师家访而残忍地将家访途中的班主任掐死……惨剧背后没有扑朔迷离,也没有刀光剑影,有的只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不健康、心理的极度扭曲。近年来,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所做的大量专门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就必须主动地适应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基础教育的各阶段开展心理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否则,学校交给社会的将是不合格的产品。没有健康心理的学生,也很难甚至无法适应今天的社会生活及未来的竞争。
语文教育作为初中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一个最重要的阵地之一,也应该而且必须在提升初中生的心理素养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文以述志”的说法,这就道出了语文教学的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不可偏废及相互统一。语文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首先,语文学科每周的课时较多,课程安排的时间也较为充裕,这就保证了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并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的特点。其次,语文教学有较强的互动性,老师了解学生想法、观点的机会较多,便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外,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开放性也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更为顺利。因此,我们不仅要抓好语文教学的质量,还要巧妙地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下面就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
一、课堂上通过心理渗透,锻炼意志品质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
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又富有绚丽的艺术特点,令人久读不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或精讲细读,或行云流水,或充满激情,或富于幽默……同时,设计一些操作性强,且生动容易的题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苏轼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时,老师如果先充满激情地示范朗读,学生就一定会被该词的慷慨激昂、粗犷豪壮的阳刚之美所征服。苏轼的英武雄姿以及渴望立功边陲、报效朝廷的豪壮胆气,也一定会深深地打动学生,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学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让学生认识柳宗元、范仲淹和欧阳修面对被贬的遭遇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心理态度。又如,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这首诗时,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名句,教给学生以后在社会上若遇到不如意之事时,不应悲观沉沦,而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教学中,要善于审时度势,挖掘出一些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样,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还启迪了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积极情感因素,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积极的情感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都是积极向上的,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特定时代人物的精神风貌及他们的高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无疑为学生树立了一种人生的标杆,使他们产生了模仿的激情,从而对其健康的心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例如,在《老王》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关爱普通人,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培养学生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心理素质。在《伟大的悲剧》、《真正的英雄》等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坦然面对失败,承担失败,并从中获得力量。在《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引导他们感受文人所赋予莲的美好品质,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也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从而达到了提高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
现在的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还含有一些文情并茂、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教师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如教学鲁迅的小说《故乡》时,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从而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平台,提升心理素养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教师应真诚面对学生,消除他们的顾虑情绪。只要营造了一个积极的、互助的、关怀的环境,不管以何种身份去接近学生,他们都会放下心理负担。此外,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爱,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其健康的心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事实证明,教师和蔼可亲的微笑、温和诚恳的声调等都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宽松愉快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与老师的交流是平等而和谐的,他们的语言是真实的心声。语文老师要在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他们。学生们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因此,语文老师要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知道学生原有的阅读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学习、讨论、总结,与他们进行平等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事实证明,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丝甜甜的微笑都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如能被老师接纳和信任,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学生与老师的真诚相处,并进行感情与智慧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社会生活,并对人生充满希望,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素养。
三、通过说、写,释放不良情绪,增强抗挫折能力,提高心理素养
人的心理不健康,大都表现为抑郁、沉闷、自卑、内向等。语文老师应结合语文教书育人的特点,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大胆说、大胆问,想说、乐说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倾诉心中的情绪。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写”的方法释放自己的心灵,用笔吐露心声。初中阶段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凭所积累的经验来自由写作。因此,教师可以把眼光集中在表达自我上,可以在引导学生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对自身作一些必要的剖析。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能让他们更了解自己。而对于老师,则可从作文中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情况,从而更有侧重点地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以练笔为出发点,用周记或日记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设立一本“成长记录本”,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等喜怒哀乐都写下来。然后,老师就要用心爱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最信得过的朋友,然后自觉且乐意地写下心里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以排解,还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笔者曾经看到过一篇日记,说班长在厕所抽烟,他去进行劝说,反而遭到班长的谩骂与威胁,他很苦闷,但又不敢告诉老师。笔者看了后,既没有叫这位同学,也没有找班长谈话,而是在自习课上组织了一次《中学生吸烟现象之我见》的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同学们个个慷慨陈词,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尤其是那位写日记的同学更是讲得振振有词,头头是道,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最后,笔者就让班长作总结发言,班长在对一些同学的观点做了点评之后,他说:“从我做起,从今做起,让我们人人接受监督,禁止吸烟,我要做文明中学生的表率!”在第二天的日记中,那位写日记的同学写道:“语文老师真是一位有心人,感谢你为我卸下了心灵上的包袱,让我既当了好人又没有暴露自己……”班长在日记中则这样写道:“这次演讲比赛对我触动很大,为了不给我们班级抹黑,为了自身的健康,我想我能成为让学生敬佩,让老师信任的光明磊落的班长。”
四、在语文教学的细小环节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还很不稳定,如遇到困难就容易丧失信心,学习的依赖性较强,且做事缺乏耐心,急于求成。这一点从学生的书写习惯中就表露无遗,许多同学书写潦草,不按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或者经常出现书写错误的现象,如“女”字共有三笔,但许多同学把它写成由“く”和“フ”二笔构成的,省略了“一”这一笔画;又如,在书写“口”字时,原字有三笔,而许多同学写成由“|”和“]”二笔构成,省略了底部的“一”这一笔画。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专门开设了书写课,重新规范学生的书写,描摹字帖。要求学生在描摹时全神贯注,心平气和,并暂时忘记不愉快之事。事实上,书法练习本身也是一种审美过程,它能帮助学生消除一些不良情绪。练字不仅规范了学生的书写,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克服惰性,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笔者常告诫学生,进行书法练习欲速则不达,所以必须心静气和,持之以恒地练习。通过长期的书法练习,学生就能够获得韧劲与耐力,形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心灵上有所感悟,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在人际关系中享受温暖,在做事中学会做人。这样不但对学生学好语文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提高他们的心理修养也有很大益处,可谓相得益彰。因此,语文老师应时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彬福.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李镇西.教育寻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4]罗春艳.对语文拓展教学的几点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