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在体系 关键是质量
2009-07-20白丽敏
白丽敏
临近高考,对于每一名准备参加高考的同学来说,可能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高效率地进行各科的复习,并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作为一名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笔者想就这个问题,结合物理学科的特
点谈一谈自身的看法,以期对广大考生的考前复习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通读课本,建立物理知识体系
进入三月份后,各校物理的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已结束,高考可能考察的知识点也基本上都在第一轮的复习当中涉及到了。因此,有的同学就认为以后的复习就只剩做题了,于是开始大量地做各地的模拟题,而将课本丢在了一边,其实这种复习方法是不正确的。虽然通过做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理解得更深刻一些,掌握得也更熟练一些,但如果仅靠做题,对物理就很难有整体的认识,也不能较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体系,这就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众所周知,在历年的物理考题中,都会出现一些“新题”,这些题往往立意新颖,情境新奇,它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完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例如,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第34题,该题紧扣生产和生活实际,从传送带传送货物立意,将力学、电学和热学三大版块的知识点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考察的是对物理知识体系的掌握和理解。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仅凭熟练地掌握知识点是不行的,它注重的是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物理知识体系的建立必须在通读课本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当然,通读课本并不是泛泛地读一遍,而是要带着问题去读:如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有哪些分支?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分支?这些分支有什么联系?有没有本质的区别?等等。通过通读课本,就能从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物理学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而这些分支实际上研究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运动规律”,只是研究对象及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和研究角度不同:力学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热学研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电磁学则研究电荷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因此,概括起来就是“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不同对象所表现的不同运动规律则是不同形式的能的体现。至于各分支之间的联系,无非是规律和方法的联系,即不同的研究对象可能遵循相同的运动规律;不同的问题可能有相同的解决方法,这就是物理知识体系。只有掌握了物理知识体系,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做到从分析问题的情境出发,并找准研究对象,把研究对象与情境结合起来,从而确定相关的运动规律,列出相应的方程,最终完成对问题的解答。
二、精做习题,注重做习题的质量
从认知规律上来看,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是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物理知识和经验方法与具体问题的情境相互结合的过程,而经验与方法的累积往往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做习题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手段。但做题时要注意的是“质”而不是“量”,这里所说的质不是指题目本身,而是指做题的过程,它包括选题、解题和题后的思考甚至是改题。选题要有所侧重,一般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根据知识点来选,也就是自己感觉哪些知识点还比较薄弱或欠缺,就选择一些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二是选择一些自己曾经做错的题重做。实践证明,对于曾经犯过的错误,以后还可能再犯。另外,出错的原因也表明可能是概念不清,或是物理情境分析不透,重做这样的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找出错误的根源,从而记住错误、纠正错误,并杜绝再犯此类错误。提高解题的质量则要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题目,也就是要注意一题多解。一个物理过程可能同时遵循不同的物理规律,如果我们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题,就可以将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同一物理情境联系起来,从而加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如199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卷的最后一题,该题以两小球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将力学中的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动能定理及运动规律贯穿在题目所述的物理情境之中,几乎涵盖了整个力学的知识点,对于该题,可以从多种物理角度去分析,用多种物理方法来加以解决,甚至还可以运用数学手段、物理图像来解决。这样,不仅考察了实验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考察了物理高考五种能力要求中的三种,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如果能透彻理解这样的题,就会有很大的收获。此外,在解题后还要注意思考,一是要注意考察结果的合理性,这样可以使我们对该题的物理情境理解得更透彻,同时还可以提高解答的准确率。二是对解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并与不同的问题进行对比,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弄清那些“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和判断正误的能力。
三、研究考纲,加强主干知识复习
众所周知,考试大纲实际上就是对考试范围和试卷基本结构的说明和圈定,因此,研究考试大纲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考纲可以使学生在复习中求得高效率,并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需要说明的是:靠题海战术扩大知识覆盖面的方法,虽然也能使解题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但那样做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仅限于模仿能力的提高,难以形成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只有掌握了物理知识体系,并弄清各章节、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提高分析、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