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四种眼光看待后进生
2009-07-20郭锋周小兵
郭 锋 周小兵
社会是多元的。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因素,家长、教师、同学等人为因素,先天和后天的智力因素使得少数学生成为了后进生。他们主要表现为:思维发展存在缺陷,即表现为不善于区分教材重点,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低;基本学习技能,如读写计算技能等存在缺陷,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掌握知识;学习态度消极等。由于差生在学习上长期遭受挫折,对自己能力失去信心,失去学习兴趣,同时也易和教师、同学发生冲突,实际知识掌握存在漏缺,导致后来学习发生困难。他们的内心十分矛盾,强烈的自尊心得不到尊重,自卑与反抗,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使后进生形成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要想让后进生敞开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就要学会用四种眼光看待后进生。
一、用敏锐的眼光
后进生的内心世界较之一般学生要复杂得多,他们更需要得到关注。作为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后进生,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内心,及时给予关心和爱护。我们知道,后进生表面上可能对很多事显得满不在乎,其实内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此时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温和的眼神都可能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
笔者参加工作第二年,从外地转进一名学生,个子比我还高一头。他是因为过于调皮,原来就读的学校劝其转学。家长没办法,托关系转到我班。当时有些同事偷偷劝我不要接,但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就感觉这孩子有阳光的一面,身手比较敏捷,走路的动作协调。于是笔者向班里学生隆重推介了他,说他在体育方面非常优秀。学生十分羡慕他,自然和他走得比较近,没有疏远他。他也的确有体育天赋,体育课让他风光无限。我又常和他聊天,说说体育事件,聊聊体育明星的生活,他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后来他参加区小学生运动会获得一个第一,两个第三。再后来被重点中学破格录取。
二、用欣赏的眼光
后进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处处表现出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常常发现学生的一得之见得到老师的赞许、一技之长得到肯定、一次作业得到表扬,乃至老师对学生一个肯定的手势,一次期望的目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一些后进生由于经常受到老师的冷落和批评,在老师面前他们总有一种抬不起头的感觉,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我们更应用赏识之心去强化他们的自信、自爱、自尊,使之化成一股强劲的内驱力,推动他们积极健康地发展。记得在一次语文课上有一名后进生在听写字词时,比以前有一点进步,笔者及时地表扬并鼓励他。从这之后他特别爱上语文课,每次发言也很积极。对这位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教师的鼓励之所以对后进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后进生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更不用说是表扬和鼓励了。因此,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欣赏,对他们的心灵是一种安慰和激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用期待的眼光
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要对后进生充满信心和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进行交往时,才会减少无意中伤害他们
自尊心的机率,在笔者所教的班级里转来一名新生,报名时成绩单上显示成绩为“甲”等,笔者很欣喜,为了让他克服人生地不熟的胆怯心理,就让他担任语文课学习委员,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发现他的成绩很差,原来成绩单是家长弄虚作假的,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对待他。一学期以后,他没有让我失望,这让我改变了“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后进生满怀期待,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爱好、尊重和期待,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的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对教师的敌对心理,愿意与老师讲真心话,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
四、用平等的眼光
空间位置结构与人际心理距离是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课堂上,教师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办公室里,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师生间的不平等性明显拉大。在与后进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他们边走边谈,也可以请他们坐下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尊重与信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编排座位时尽量让他们靠前。学生自由选择座位,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是在平等的对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