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与日本当代雕塑

2009-07-17

雕塑 2009年3期
关键词:雕塑艺术家消费

张 威

消费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每个人都必须要进行的一种活动,但不同人对于消费的态度千差万别,每个人也都有权选择个人化的生活方式。雕塑或者说艺术如何介入消费,如何解释消费,并不是现实主义的特权,先锋的后现代哲学反而更加强调艺术与消费的关系。消费代表了公众与普世的美学,而艺术则代表了个体对人性的理解,这两种概念在一般的意义下经常是错位的,无法找到合适的交叉点。

在日本当代雕塑的框架下讨论雕塑与消费的问题,更多地折射出东方传统哲学与美学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结构和建构问题。战后的日本社会抛弃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从极端的国家意识转换为经济意识,并迅速成长为经济大国。日本的经济扩张可以超越东西阵营的壁垒,日本的消费触角可以渗透到计划与市场两者中,跨越地缘政治的日本经济极度的膨胀与发酵,引爆了当代艺术的沼泽气池。

消费带动社会的发展,但消费也给社会带来了无穷的困惑。艺术家高松次郎最早提出了这个问题,作品《松弛地布》(图1)用一张巨大的工业帆布来阐释人们面对消费问题时空洞的无助。通过物质概念的布与行为概念的皱褶所形成的视觉对比,超越了一切的形式语言,试图用视觉符号形象对社会消费问题作解释。高松次郎所代表的日本物派思潮,否定一切艺术的解释与工艺,反对社会物欲,反对资本,甚至反对物质的存在。

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作品《大衣》(图2)透过细节与微观的视角,表现不断蔓延和膨胀的物欲,一件普通大衣的神圣化和物质化,可以视为艺术的成功,也可以是消费的成功,但最终却是人性的否定。我们拼命追求的物质与消费,最终可能是最一文不值的,甚至原本就一文不值。

另一件作品《猪》(图3)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调侃地解释了消费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家吉村益信通过被消费对象——猪的角度来控诉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从另一个角度来否定自然界中高级到低级的食物链。这种波普主义作品也是消费社会的产物,用消费的方式来解释艺术本体,也用消费的方式否定与终结艺术的本体。但波普大商业和艺术收藏领域的巨大成功也给世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艺术家藤卦正邦的作品《madam系列》(图4)是对时尚流行文化的解读。藤卦正邦本身是学环境设计出身,一直以来对流行文化的关注使它从另一个角度对消费有更深的体会。《madam系列》采用不锈钢丝焊接出不同的晚礼服或女性内衣的造型,性感的外壳下掩饰的是空虚的肉体,在浮华的外表下隐藏的是晦暗的精神。作品非常精致,加工极其精美,近乎完美的工艺技巧更加折射出消费文化带来的社会扭曲和人性的变质。

同样以服装作为元素的现代艺术家高柳惠里的作品《古着》(图5)把过时的时装用于展示陈列,从心理上为逝去的文化形态重新定义与还原,更深层地映射Ⅲ消费文化所带来的物质新陈代谢的无奈和对时过境迁的怀念。

《岛》(图6)这件作品是雕塑家大平龙一的近作。用木雕的方式模拟出包装纸箱的形象,材料的转换表现观念的转换。另一件作品《御影》(图7)也同样采取木雕的方式置换出榻榻米的造型,准确地搭建起生活与雕塑的互动平台,不断延续生活的艺术。

年轻艺术家境贵雄的《和果子》(图8、9、10)系列再现了日本传统点心的造型,不断置换各种文化符号和生活场景,反映了年轻艺术家对美、甜、生活和艺术等诸多概念的理解和定义。用生活的符号来置换传统或经典,不褒不贬的中性解读,对艺术与消费的同时远离,对理论的恐惧,对生活感到无趣,境贵雄的作品代表了消

费文化下新的态度。

猜你喜欢

雕塑艺术家消费
巨型雕塑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