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专题的复习课设计
2009-07-16杨婕
杨 婕
文件编号:1003-7586(2009)11-0040-03
1背景和学情分析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和个体发育过程在高考考纲中分属Ⅱ和I级要求,由于缺乏生活体验,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难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当遇到有关种子的综合题时,常表现为无从人手。
2009年北京西城区5月抽样理综模拟题,第一道选择题是:
下列对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子的形成过程中,有机物有合成有分解
B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C 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
D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矿质元素始终从环境中获得
这道选择题是该次模拟中,错误率最高的一道题,班级的错误率达到58%左右,且4个选项都有同学选。经过分析,认为学生对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区分不开,对过程中各部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联系还不够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拟设计一节关于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变化的专题课,帮助学生理解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的各种变化,促使学生将种子的相关知识融汇贯通起来。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掌握种子形成、萌发过程生理变化;理解种子形成、萌发的意义。
2.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培养高三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种子形成、萌发过程生理变化的分析和概括,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3教学策略
多媒体演示和启发式问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
4教学过程设计
4.1导入专题,明确概念和过程
由于为数不少的学生混淆了“种子形成过程”、“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的成熟过程”,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白它们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粒菜豆种子及其剖面图,提问:这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吗?
接着教师追问: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经历哪些阶段?
教师总结:那么我们今天来看看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看看一个受精卵是怎么发育成种子?种子又是怎么萌发的?
教师通过板图,带领学生按照从起点到终点的形式,用板图分别将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标示出来(板图如图1)。教师要使学生理解从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过程称为种子的形成,从一粒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帮助学生理解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4.2启发式问题的设置、呈现和解决的方式
由于是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教师既要扭转一部分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一些错误的认识。也要避免对原有知识的罗列,以免造成枯燥、乏味的局面,因此采用的策略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启发式问答的方式,并以多样地形式呈现和解决,以达到生动、深刻地再现知识内容的目的。
4.2.1种子的形成过程
(1)教师要求学生填出板图中各编号的名称(请学生上黑板来填写,其他学生修正答案)。
(2)教师:受精卵将发育成种子中哪部分结构?
学生:胚(并指出在板图中的标号)。
教师用图片和学生一起回顾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教师追问:在此过程中经历了细胞的什么生理过程?其中分裂的方式是什么?
(3)教师:图中标号1将发育成什么?在菜豆种子里有此结构吗?为什么?
教师用图片展示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剖面图,让学生理解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差异,并追问:在菜豆中,我们食用的主要是种子中的哪部分?而玉米则食用的主要是种子中的哪个结构?
(4)教师:图中标号4将发育成种子中的什么结构(填标号)?
教师进一步追问:种子胚、胚乳、种皮的基因型、染色体组数一样吗?为什么?
这是一个学生易错,但又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教师举例让学生自己推导、分析种子胚、胚乳、种皮的基因型、染色体组数之间的差异:假设玉米杂交实验中,亲本组合是♀AAX♂aa,则杂交所得的种子胚、胚乳、种皮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如果反交,各结构的基因型又将是什么?
(5)教师:用红墨水可以粗略估算出胚是否具有活力吗?
学生讨论,此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可以请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辩论,阐述各自理由,教师做出总结,并追问:红墨水处理后,如果胚有活力将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没有活力又将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展示图片总结说明。
(6)教师:种子在形成过程中,有机物和酶活性将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教师展示有关种子形成过程中有机物总量、含水量、酶活性变化的曲线,根据曲线进行分析说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要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分析给学生听。
4.2.2种子的萌发过程
(1)教师出示一张在自己家里拍摄的照片:超市买的一小袋黄豆,问学生:这一袋黄豆放在家里存放,能不能萌发?为什么?
大多数学生都能想到水分,教师出示实物,一碗超市买来的黄豆、一碗浸泡在水里的黄豆,一碗已经长出胚根的黄豆芽,让学生相互传看,体会种子中含水量、干重、湿重的问题。教师追问:黄豆只需用水浸泡,就一定能正常萌发吗?教师再追问:黄豆萌发时,需要添加营养物质吗?萌发时能量主要由什么结构提供?如果是玉米种子呢?教师进一步追问:在这三个碗中(一碗超市买来的黄豆、一碗浸泡在水里的黄豆。一碗已经长出胚根的黄豆芽),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哪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分析在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
(2)教师:在种子萌发前,往往需要浸泡种子,而种子入库前却往往需要晾晒以降低含水量,如果不这样做,入库储存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往往只能回答出“自由水含量高,新陈代谢旺盛”,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调动学生有关自由水的功能、细胞的呼吸热、微生物滋生条件等知识内容,引导学生从生理结构到生理活动再到生活条件,多层次、多方位地考虑问题。
(3)教师:现在我把这碗买来的黄豆也浸泡在水里时,水分将主要是以什么方式被吸收?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的曲线图去分析种子的吸水方式,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追问:黄豆种子中亲水性物质主要是什么?而玉米呢?
(4)教师:那碗浸泡的黄豆,已经泡了一夜了。现在传到哪个同学了?请你来闻闻有什么味道?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原因,并总结种子萌发初期,呼吸方式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而且以无氧呼吸为主。为了帮助学生复习细胞呼吸的内容,教师进一步追问:假设测定这碗黄豆此时吸收O:和释放的CO2的比例是3:4,那么这碗黄豆此时有氧呼吸强度:无氧呼吸强度是多少?
(5)教师: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关水解蛋白质、淀粉、脂肪等物质的酶活性变化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展示有关种子萌发过程中酶活性变化的曲线,根据曲线进行分析说明。
(6)教师: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教师展示细胞分裂素含量变化的曲线,围绕该激素的作用进行分析说明,并追问: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其中有一种与它比例相协调的重要激素是什么激素?其主要的作用是什么?在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是否只需要这两种激素调节就能正常生长发育?为什么?
4.2.3构建知识网络
构建知识网络图,可以将相关知识融汇贯起来,帮助学生提高复习的效率。
教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根据我们的分析,来构建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的知识网络图,并请参照这种方法,尝试构建其他方面(如微生物、植物代谢等)的网络图,以提高复习效率。
板书总结(知识网络)(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