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校分类对我国的启示

2009-07-16张晓娜

中国经贸 2009年10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分类高校

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校分类的研究,分析出多数发达国家高校分类的出发点是基于人才培养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高校分类的出发点是高校自身的能力,是基于对高校教师能力要求而进行的特色分类。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高校的合理分类和准确定位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分类;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纵观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各国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都相应地实现了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教育结构的合理化、管理的分权化、院校发展的个性化等多方面的变化。而要实现这一系列的变革,首要解决的是高等学校的分类和定位问题,这样才能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各具特色、多样化的办学模式,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通过对国内外高等学校分类情况的比较研究,我们能够从

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为我国高等学校多样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分类情况

1.美国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始于二次大战结束,目前处于高等教育普及阶段的美国,其高校根据授予学位的类型和数量分为以下几类:(1)研究型大学,学术水平高,强调科学研究,每年授予博士学位数的最低标准是50个,有的达到数百个;(2)博士授予大学,规模较大,包括两类:第一类每年在5个以上学科领域至少要授予40个博士学位,第二类每年在3个以上学科领域或至少要授予10个博士学位,或在一个以上学科领域授予20个以上博士学位;(3)综合型大学,学科比较齐全,覆盖文、理、工、农、商等领域,最高授予硕士学位;(4)普通四年制学院,规模较小,以文理科为主,最高授予学士学位;(5)社区学院及专科学校,为大专层次普及型高等教育,其中社区学院分学术型和职业型两种,学术型的毕业生可转入大学三年级继续学习,职业型的课程设置完全针对社区需要,便于学生就业。这五类高校的教育目标,都是以美国的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是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同类高校之间竞争激烈,而不同类别高校之间并不展开真正的竞争。

2.英国

二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增长速度加快,1950年的入学率为5%,1960年达到8%,1980年达到20.1%,之后的1985年、1990年、1995年的入学率分别为21.8%、23%和31%,目前英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成熟阶段迈进。英国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特点:(1)几所古老大学,历史悠久,高居学术塔尖,如牛津大学被称为政治家的发源地,剑桥大学被称为科学家的摇篮;(2)地方(城市)大学,与本地区的工业发展、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设在重要的工业城市;(3)新大学,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为激增的中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一般设在中小城市郊区;(4)面向工商界的多科技术学院和以培养师范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学院。

3.日本

日本从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跃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0%上升到35%以上,在经历了80年代的平稳发展阶段后,于90年代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1995年毛入学率达到46%,2000年达到47.7%。目前日本高等教育已接近大众化阶段的后期。而日本高等教育依据所属关系的不同,将高校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类型,日本这三类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异,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没有直接的竞争。

4.德国

依据学术特点,德国高校分为两大类:(1)学术性高等学校,(2)非学术性高等学校。其中技术大学和技术学院按照技术、工程学科设置系科,主要面向工业发展的需要。

综合上述各国高校的分类情况可以看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国外部分高校循着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逐渐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追求综合化、国际化,形成了一批研究型大学;而多数高校则循着“实用”的原则,朝着大众化、应用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分工明确,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对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启示

当今人才市场的显著特点是,学术型和工程管理类人才供大于求,技术型人才却严重短缺。而目前我国高校依然普遍存在着追求大而全的综合性学校的现象,并且大部分高校以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作为分类定位标准,进而形成追求学位升格的现象,稍有名气的高校就会以综合研究型大学为自身发展目标而定位发展。实践证明,无论教育发展到什么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应该严格遵照金字塔的发展形式,如下图所示。

而按照目前我国高校学位升格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人才结构将会出现严重的失调,即一旦学术型人才超过技术型人才,高等教育金字塔将会倒挂,进而失衡。而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的关键是要进行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其实质就是高校要立足全局,找准自身的位置。由此可见,进入市场转化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为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乎社会需求。应当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人才也是分类型的,不同类型的人才不仅具有不同的特征,而且应由不同类型的高校来培养和造就,因此,为了适应世界高等教育类型和层次结构多样化的趋势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探讨科学合理的高校类型和层次划分标准,以多样化的高校类型和层次标准及相关政策引导我国高校合理定位,同时依照标准促进高等教育的职能分化和高校的合理分工。

从上述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的分类情况可见,多数国家的高校分类都是以市场的人才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即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基础上提出的。而国内高校分类的出发点是高校自身的能力,是基于对高校教师能力要求而进行的特色分类,如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武书连的中国大学分类标准,就是依据高校的科研规模及科研水平,将我国高校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四种类型。这种高校分类思想的形成,与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发展阶段是紧密相关的。在我国进入21世纪以前,我国高等学校是在国家和地方的共同调配下,以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主体的身份出现的,那时的高校规模相对较小,学校也少,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适龄就学的人数却很多,这样我国高等教育就形成了一种精英教育的模式。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阶段迈进,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要应对来自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各高校如何调整自身的市场地位,在充分分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定位,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这是每一所高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三个功能涉及教学、研究和服务三个领域,我们应当了解,大学功能涉及的三个领域,并非所有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都能够做得到,更不必说都能做得好了。我国在2002年确定的研究型高校为77所,所占比例为5.5%,当时的毛入学率为15%,刚刚达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相对来说研究型高校所占的比例过大,高等教育结构不尽合理。因此,2005年作了一定的调整,确定的研究型高校为37所,所占比例为2.1%,而毛入学率则达到了19%。由此可见,高等教育体系必须进行“分类”与“定位”。

因此,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当今高校应当出现各种形态,每所高校都要有明确的定位,如少数大学循着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以综合化、国际化为目标,形成研究型大学;有的高校则循着应用的原则,以职业化和技术化为发展目标,形成应用型大学。对于研究型高校的比例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准确划分,所占比例不宜过大;要在高校分类中突出技术型和应用型高校的地位和数量,把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的高校放在与创办研究型大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总之,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必须合理分工,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三、结论

综上可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趋势成为必然,各高校必须立足自身条件,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明确定位的前提下,形成特色,与国内外各类型高校密切合作,在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提升竞争力。各类型高校,都可以有重点高校,都可以办出特色。而每所高校在考虑发展战略、制订发展规划时,可以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各自层次和类型中争创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一流高校。

参考文献:

[1]余雪莲 李巧针: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学位的国际比较与设置规律[J].比较教育研究,2005,(5):38—42.

[2]武书连:再探大学分类[J].科学管理研究,2002,(10):26—30.

[3]杨 萍:强化高校定位,重塑本科教育[J].经济师,2004,(12):87—89.

[4]马陆亭: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结构设计[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2):101—107.

作者简介:张晓娜(1982—),女,山东莱阳人,山东大学韩国学院,助教,研究生毕业于韩国暻园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中韩贸易。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分类高校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