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效率的影响研究

2009-07-16张少颖

中国经贸 2009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影响

张少颖

摘要:近年来,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规模不断增大,但是科研的投入和产出效率并未因此而明显提升。就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来看,我国高校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尚缺乏积极有效的科研管理体制。本文探讨了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效率的影响,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应建设新型科研管理体制,设立独立科研机构,构建大科研院体制的结论。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科研效率;科研组织;影响

一、引言

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影响着科研效率,科研经费能否真正高效地投入到科研活动中,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规范,取决于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体制的完善。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科学研究的水平和实力,但是由于各高等院校实力规模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使得这项评价并不能完整反映科研发展水平,不能正确评价一个学校的科研发展。这时我们就要借助科研效率这个概念,科研效率主要用于评价科学研究个人、集体和整个科学对社会的贡献,科研效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学校科研发展的整体水平。其中,就科研经费投入来说,在高校的科学研究中,投入与回报在很多时候是不相当的,大量的投入有时并不意味着高质量的回报;就科研组织来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相比,科研效率总是处于较高水平。本文就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现行的系所合一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制约了高校科研效率,为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提供依据。

二、我国现行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状况

1.我国高校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

我国高校科研普遍实行的是校、院(系)、教研室(所)三级管理体制,通常是按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建设学院,按二级学科设系。科学研究都是以专业为依据组织起来,组织形式多样。这种传统的系所合一科研体制,这种结构从本质上来说是科研依附于教学的一种组织结构。科研处(科技处)是主管全校科研工作的职能部门。科研处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并按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审查、审批和呈报申请书。各院系由科研负责人主管本部门科研工作,在科研负责人的领导下,与科研处分工合作,全面管理本院系的科研工作。各院系设置科研秘书,科研秘书协助科研负责任协调日常科研管理工作。我国高校多沿用这种科研管理模式,采取从外向内、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管理。在已成立的科研机构中,少数是与系分开独立的机构,有时一个系就是一个研究所,有时一个教研室就是一个研究所,人员互相交叉。这种人员组织方式实际上是与教学组织结构重合的,学校的人事管理、分配制度和考核机制等都是以这种教学组织方式为基础而设立的。

2.现行科研管理体制的特点

系所合一型的组织形式是受上世纪50年代苏联模式的影响,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组织形式有其一定的优点。系所合一,行政管理上的统一,使教学、科研力量的优化组合成为可能,同时教学科研一套人员使得机构较为精简。这种方式将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教师组织在一起,在院长、系(教研室)主任的带领下,大家可以共同确立教学目标,保障教学水平,便于对教师进行工作评价与考核。课题组原则上是科研的主力,但也承担教学任务,科研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教学之中,有利于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信息传递周期长,存在信息衰减现象。学院(系)是以承担教学任务为主体、以学科为划分的职能部门,所以这种管理体制使得科研活动以单学科、分散化、小型化居多,同时学科之间界线分明,合作交流少,缺乏课题间的有效协作,既导致教学和科研的矛盾,影响了科研活动效率,科研资源不能合理的利用,也不利于学科交叉和融合,难以进行大规模、跨学科研究活动,从而削弱了大学的整体科研实力。

三、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对科学研究效率影响分析

1.对30所“985工程”院校科研效率的实证分析

我国科研经费的投入主要是政府投入、企事业单位委托等费用,其中最主要部分来自政府的财政支出,科研人员则以申请课题立项等方式获得科研资助。而科研人员申请课题立项等都是在学校的科研体制下进行的,由于科研管理的“系所合一制”,在项目课题的申请、批准诸多环节上,受到科研管理各个层级如院系等的约束,科研管理体制决定着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为了更清晰地反映科研体制对科研效率的影响,我们选取“985工程”一期学校中的30所学校,分别从2006年国外论文发表和专利两个方面来探讨政府科研经费使用率的问题。自1996年高校的科研经费从47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42亿元,平均每年增幅高达24%。然而,科研经费呈逐年增加的同时,高校仍不同程度存在资源短缺和供给不足的问题。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政府所占科研经费比例高的学校不一定就有高的国外发表学术论文发表,政府经费投入比例在80%到90%之间的高校和前面投入20%到30%的高校产出论文数差不多,而相差不多的65%(西北工业大学)和70%(南京大学)经费比例的单位论文(篇/亿元)产出数目相差甚远,政府经费投入比例在40%—64%左右的学校单位科研经费产出论文数较为稳定,约为250篇左右。专利产出走势和国外论文产出走势大致相同,政府所占科研经费比例高的学校不一定就有高的专利产出,而政府投入经费比例相差不多的62%(北京理工大学)和76%(南开大学)的单位经费专利(项/亿元)产出相差近70项,是所有学校中的最低点和最高点。政府经费投入比例在40%—70%左右的学校单位科研经费产出专利数较接近平均水平,约为30项左右。

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对单位论文产出和单位专利产出的影响趋势大致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政府经费投入30%左右论文和专利产出均有高值,可以说在科研的效率比较高。我们就取一所数据值在30%左右的学校进行具体研究,选择为政府经费投入比率为29%的四川大学,单位经费产生论文数为255篇,与平均水平的249篇相当,单位经费产生专利数为22项,略低于平均产出水平的27项。四川大学是这几年间科研迅速发展,科研经费从2001年的2.2亿元大幅增长为2006年的7.1亿元,其中政府经费投入2亿元,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1篇,国际级项目验收22项,知识产权授予155项。探究一下发展原因,在2003年进行“985”二期建设的时候,四川大学建立了一个与其他高校截然不同的科研管理体制,集中有限经费、分散资源、研究目标、优秀人才,打造一批重点科研平台,为四川大学科研发展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2.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效率比较分析

科研院所的组织目标是就是科学研究,围绕学术带头人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完成上级下达的科研任务,集中了大量本专业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由于技术人员的密集,带来对本专业领域先进或前沿技术的高度集合[7]。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化物所)是一个集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为一体、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为主的化学化工研究所。我们拿2006年化物所的数据和大连理工大学做一个比较,从下表中可以看出,由于规模与专业等的限制,化物所在各项指标的绝对数字上总体低于大连理工大学,但在人均指标上却恰恰相反。化物所的科技活动人员不及大连理工大学的三分之一,纵向科研经费约是理工大学的46%,但人均经费投入为11.18万元,远高于理工大学的7.47万元。从SCI收录论文数目来看,化物所人均数目0.55篇也大于理工大学的0.34篇,专利申请与授权上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化物所的明显优势。不可否认,在科研的绝对实力上大连理工大学绝对优于化物所,因为高校拥有雄厚的科研资源:众多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丰富的学科专业资源等等,使得高校可以全方位多领域的开展科学研究。而化物所的专业领域只限制在化工能源方向,相对来说狭窄很多,只能在这个领域上进行科学研究。然而,在相对的人均投入与产出上,大连理工大学均低于化物所,这说明了大连理工大学科研人员的人均贡献率较低,科研人员投入产出率不高。从这个个体说明,高校没有科研院所的科研组织效率高,同样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由于组织形式等方面的不同,自身对组织的贡献却有大有小。

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区别在于:

(1)二者的目标不同。高校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人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教学是高校与科研院所最主要的区别;而科研院所主要的任务就是搞科学研究,为国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做贡献。

(2)二者的组织紧密程度不同。高校多是系所合一的科研机构,分散在各个院系中,较为松散,教师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开研究;科研院所组织紧密,按专业大类分为各个学科团队,团队成员高度集中,围绕团队带头人展开紧密研究。

(3)二者的研究侧重点不同,高校多侧重于基础研究,这方面实力较强,易出高水平论文;而科研院所多侧重于应用开发,实力雄厚能承担重大开发项目。

基于上述区别,可以得出,科研院所正是由于其明确的科研目标,紧密的组织结构才有其高效的科研效率,值得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借鉴。

四、结论

第一,现行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效率存在重要影响,尤其在我国重点建设的研究性大学中,科研经费逐年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但科研投入产出率不够理想,存在科研资源运用不合理和效率不高的问题。和科研院所对比,我国高等院校虽然有着师资强、资源多和学科广等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在科研组织结构方面不够紧密,不能专业服务于科研,导致科研效率大大低于科研院所。

第二,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需要,通过上述分析以及四川大学科研发展实例,在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过程中,建议逐步建立起适应科学研究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整合资源、增加专职科研人员编制,设置独立的科研机构(科研平台),构建科学技术大研究院体制。

参考文献:

[1]吴 锜:对我国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3(z1):70-72.

[2]陈丽贞:高校科研机构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04, 24(001):83-84.

[3]朱晓岚 雷忠良 刘勤明:机制合理的系所合一科研机构具有独特的优越性[J].研宪与发展管理,1995,7(6):72-74.

[4]郝登峰:略论我国高校科研组织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7, 20(004):127-129.

[5]李勤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019):267-268.

[6]毛晓翔 张 珩 戚 湧:研究型大学集中式科研管理与运行体制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20(004):62-65.

[7]韩先满 陈晓红. 科研院所的组织特点及其转制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2003(001):38-42.

猜你喜欢

高校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