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问题

2009-07-16

中国经贸 2009年10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国际化

张 波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正走向日益开放的全球化的时代,我国的会计制度国际化也是历史的必然,虽然国际化的步伐和进程取决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但这一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本文主要论述我国会计体制如何应对国际化的挑战。

关键词:会计体制;国际化会计制度

一、会计制度的含义

会计制度是对商业交易和财务往来在账簿中进行分类、登录、归总,并进行分析、核实和上报结果的制度。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序的总称。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即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会计制度的内容,有详有简。详细的会计制度应包括,会计凭证的种类和格式以及编制、传递、审核、整理、汇总的方法和程序;会计科目的编号、名称及其核算内容;账簿的组织和记账方法;记账程序和记账规则;成本计算方法;财产清查办法;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报送程序;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会计检查的程序和方法;电子计算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办法;会计机构的组织;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等。

二、会计制度国际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何为会计制度国际化

第一种认为,会计提供的信息可以满足国际经济管理的需要;企业内部管理尽量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会计事务处理中采用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第二种认为,我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就是改革我国会计体系中不适应国际会计惯例的方面,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会计工作的具体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制度的制定、会计报表的编报等方面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吻合。

第三种认为,会计制度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会计理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逐渐成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对于前两种观点可以理解为会计的国际协调;后一种观点不仅要求国际协调,而且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

2.会计制度国际化的意义

会计制度国际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加入WTO应尽的义务,我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改革将更加深入,决策将更加透明,尤其是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有制类别、业务种类、境内境外等,将普遍享受国民待遇,并按照国际惯例从事交易。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交流方面发挥的媒介作用将更加突出。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我国需要建立一套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制度。

(1)会计制度国际化有利于处理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依据国际会计制度而制定的我国的会计制度,就能正确地处理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等方面的会计事项,以便促进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扩大国际间经济合作,吸引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

(2)会计制度国际化可以满足企业跨国经营的需要。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在其他国家与地区设立子公司或分厂就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有关政策,母公司为了加强各子公司间的经济联系和实施国际经营,需要了解公司整体及其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等为维护自身利益,也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这些都要求会计制度国际化。

(3)会计制度国际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经营管理水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制度,而且更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会计理论和熟悉现代国际会计实务的专业人才。采用国际会计标准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会计人才,一定会推动我国的会计事业发展,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三、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中国会计国际化包含的内容

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化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2.加入WTO后,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会计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市场的变化无常,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并享有其控制权和经营决策权,而达到节约成本、降低税负和风险、优势互补、增加利润、保持市场份额等目标。母公司为了加强对于公司的管理需要各子公司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并编制合并报表;东道国以及居住国出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考虑和对跨国公司的监管,也要了解跨国公司的经营绩效、财务状况及于公司的经营成果。

(2)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十年来,各国双边、多边贸易活动日益增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

(3)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必然要求。目前,跨国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不仅资本的供需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财务状况,满足各自需求,而且国际证券监管机构为实施有效监管,也要按照国际标准,严格审核跨国筹资公司的财务报告。这就要求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公司按照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无需对原有财务报告进行重编或调整。这样,对于减少跨国发行证券和股票上市的成本、提高证券效率以及跨国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4)我国企业的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化和高级化,会计的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宽。加入WTO之后,首先要解决国际之间会计师注册资格的相互认可问题;其次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使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规范及质量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使会计这一通用“国际经济语言”真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成为可能。

四、我国会计体制如何应对国际化的挑战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要加快会计规范国际化进程,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按照国际会计规范的构成构建我国会计制度的结构框架,包括,(1)加快具体会计制度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尽早实现从行业会计制度向具体会计制度的转变;(2)参照国际会计制度体系的构成,补充和完善我国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如物价变动会计制度、施工合同会计制度、租赁会计制度、外币汇率变动影响会计制度、金融工具会计制度等等。

第二,参照国际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的规定,修正和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中有关会计程序与方法的选择范围和原则,如将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现值计量法等纳入会计制度,并允许企业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自行选择。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特征决定了我国会计规范应在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体现国家化特色,具体说,其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会计制度的制定应能体现会计主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协调的要求,特别在目前我国财力尚十分薄弱的环境下,更要首先考虑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对国家宏观利益的影响;其二,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因此,会计制度的制定不仅要满足会计主体核算与报告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会计制度是构成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会计行为的指南,是新会计程序的开拓,也是会计主体取信于社会的基本保障。会计始终是国际化的会计,会计国际化发展到现阶段其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曲晓辉:中国特色的会计解读[J].会计研究,2000,4.

[2]王传凤: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探析[J]特区经济,2006,12.

[3]孙 铮 刘 浩:经济环境变化与会计思维转换[J].上海证券报,2006,2.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论公立医院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与处理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活动预告
对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及其衔接问题研究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国际化大学的定义与评估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杨元庆:国际化不是简单的“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