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
2009-07-16邵永祥
邵永祥
摘要: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组织和控制及协调, 财务风险应为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过程中, 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 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成果与预计财务成果相背离, 因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本文浅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是是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中各种不确定性的综合反映, 是企业风险的货币化的集中体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时可能受到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 而引发财务危机。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失去控制而造成的。
一、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诱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 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 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 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 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一旦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突然变化, 重大策略调整,各种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性风险事件发生, 企业就可能因为业务萎缩、资产缩水或重大财产损失而陷入困境。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 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 减少了利润, 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 一些企业采取股票抵押贷款, 结果由于股票市场低迷、股票价格大副下降, 使抵押品价值严重缩水而陷入财务危机。
2.从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风险
首先, 从企业收益来讲, 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 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 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 便可能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 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 而经常收益为亏损, 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举债规模大, 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 经常收益均为盈利, 而期间损益为亏损, 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 问题不太严重的话, 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 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3.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 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 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 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 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 还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的红字, 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 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 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 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 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 必须采取措施。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 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 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 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的通病, 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 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 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1.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 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 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 加强财务预算是经营计划的财务转化和必要的资源分配过程, 确保业务目标的实现。而预算流程包括预测业务结果的评估相关资源的需求, 是业务目标实现的关键。战略目标通过“ 自上而下”的方式被分解到下层的业务单元后, 预算将“ 自下而上”地逐层生成, 下层单位根据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情况作出最佳的决策。在决策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 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切忌主观臆断。
2.防范财务风险, 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预警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所谓“未来水,先垒坝”, 把财务风险拒于企业之外。企业最基本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它通过获利水平和利润指标反映出来,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现金流量这一企业生命线上的,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 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筹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现金流量预算。
(2)企业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 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 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从偿债能力分析, 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 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等。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3.加强筹资风险管理, 优化资本结构
针对筹资风险,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筹资风险:根据自己的风险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企业在借入资金时,应在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在资金安排上,企业筹集的资金的选择必须要满足匹配原则即:企业所筹集的资金的偿还期必须与其相应资产的变现期相适应。短期筹资的资金(如短期借款, 各种商业票据及贴现等资金)只能用于流动资产。而中期的长期的债务资金(如银行基建借款、长期债券、融资组赁等) 由于偿还期限较长, 可以用于长期投资或变现期较长的固定资产(如一般的机器、设备、大型的工具、器具以及运输工具等)的购建。而权益投资(如实收资本,优先股等) 则最好用于变现期很长的大型固定资产(如:房屋、建筑物,大型运输工具,大型生产线等) 的投资。企业之所以要遵循这个原则,是因为各种资金的偿还要求是不同的,将所筹资金的偿还期与资产的变现期相结合, 可以既利于各种不同的资金高效利用,又能保证企业按期偿还资金,使企业的资金流转能够正常进行。
4.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御险机制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 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是:
(1)建立企业风险转移机制, 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如积极参加社会保险。
(2)建立企业风险分散机制, 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3)风险应对决策机制, 降低财务风险。如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
(4)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 要建立风险档案, 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 应及时消化处理, 若长期挂账, 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财务风险对企业而言是一柄双刃剑, 使用得当, 可以提高企业利润, 增加股东财富, 反之安排欠妥, 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 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