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一种雕刻诗意的修辞
2009-07-16赵金平周仕龙
赵金平 周仕龙
不久前,好友的新著问世,书名叫《零度的眺望》,凝神一揣摩,便为他的灵思妙想而感叹!是的,教育的诸多问题和现象,确实是需要冷静地反思和高瞻远瞩,特别是在热情膨胀、急功近利的超现实驱动的背景之下,更需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心境和前瞻的眼光,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剔除浮华、摆脱狭隘,走向率真和希望。透过这一理念的立意,让人称羡的是:这部书所极具的磁性还源于作者所拟定的书名,它以自然的生态和人文的诗意的融合,借助于具象的修辞手法,给人留下了一个难忘的并且实现了美的倡导和追求相统一的形象。
这就是具象,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和感受、为之激动并着意塑造的既丰富多彩又高度凝缩了的形象,它不仅仅是感知、记忆的结果,而且打上了作者的情感烙印,具有鲜明的创造性。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说,作者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具象的运动过程。一旦进入具象运动阶段,作者往往是情不自禁的,甚至是如痴如醉的营构着这种形象。从思维的类型上看,具象具有抽象思维的内蕴,表现为形象思维的成果。
代表性的具象例句有:
1.谦卑,人只有恢复到谦卑,生命才能获得神性的支持,心灵才能生出竹节的高度与尊严。
句中的“竹节”改成“挺拔”显然不行。因为“竹节”除了表达笔直向上的意味以外,它还直观地以特有的形象展示了不屈的节操和高洁的气概。
2.失去星空的笼罩和滋养,人的精神夜晚该会多么黯然与冷寂!……对地球人来说,星空即唯一的“上苍”,也是最璀璨的精神屋顶,它把时空的巍峨、神秘、诗意、纯净、浩瀚、深邃、慷慨、无限……一并给了你。
同样,句中的“夜晚”“屋顶”不宜改成“沦落之时”“高耸之境”。因为“夜晚”“屋顶”兼具了时空和情境的特点,同时以直观而有代表性的形象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透过上述例句,可以看出具象有以下三个特点,具体包括:1.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即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逼真;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艺术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3.情境化、标志化,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涵着一个引人遐想的妙境,艺术地雕刻出一个标志性的诗意形象。
正是遵循着这样的宗旨,我们加强了对具象这种修辞手法的赏析和训练,并始终坚持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
1.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涨潮的季节,也必是凝视星空最深情与专注之时。
改成“膨胀”行不行?不行。理由是:“膨胀”虽有升高或扩大之意,但不如“涨潮”浩瀚、汹涌和激情四溢,也体现不出对星空的景仰之情。
2.当……“嫦娥奔月”变成了“太空竞赛”和“星球大战”——人类对星空的消费,也就完成了由“爱慕”向“占有”的偷渡……
改成“转移”行不行?不行。理由是:“转移”虽有改换和改变之意,但不如“偷渡”所体现的不知不觉的情境和幽默调侃的意味。
其他还有,像:
1.夜,凉月。月,凉夜。是旷野里奔跑的春风,是阿拉斯加的山巅响起的惊雷,是芦苇花凄美的绝唱,是威尼斯的白雪随风飘扬……
改成“劲吹”其表达效果就不如运用了具象的“奔跑”,因为它失去了欢呼雀跃的情态。
2.太阳软软的流苏昨夜还披在二月的山峰,今夜已沿着春光抛洒着丝丝金线,为成长的道路播洒一串串玫瑰色的梦幻,放飞一缕缕祝福的心愿。
改成“浪漫”其表达效果就不如运用了具象的“玫瑰”,因为它失去了令人遐想的瑰丽色彩和光晕。
3.青春是一首无悔的诗,青春是一部来不及仔细翻阅的书,不知不觉,它就从我们的指缝间一点点悄然溜走。
改成“身边”其表达效果就不如运用了具象的“指缝”,因为它失去了易被人忽视的微小的形象参照。
4.我,站在榆树旁,手抚着粗糙而神秘的古老传说,半眯着被刺痛了的双眼,贪婪地欣赏……
改成“古朴”其表达效果就不如运用了具象的“粗糙”,因为它失去了经年积久的可触摸的质感。
5.啊!谁说秋天月圆,佳节中尽是残缺……每一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改成“拨动”其表达效果就不如运用了具象的“踩痛”,因为它失去了对思乡情深切而敏感意味的揣摩。
6.若能回到过去,定会在每个时间流淌的瞬间,紧紧握住飞逝的青涩年华,和你曾经温暖如春风的笑颜。
改成“消逝”其表达效果就不如运用了具象的“流淌”,因为它失去了对时间长河的诗意想象。
7.我只好选择放弃,用沉着的笔调和着粘稠的岁月,漂漂亮亮地、干干净净地把他们刻在记忆的画板上。
改成“丰厚”其表达效果就不如运用了具象的“粘稠”,因为它失去了对生活的丰沛和醇厚的形象的观照。
8.十月,是紫罗兰轻纱般凉爽的夜。秋季的清风,带来了阔别已久的寒意,一地黄叶,一地情迷,想悄悄解开心中尘封的记忆。
改成“封闭”其表达效果就不如运用了具象的“尘封”,因为它失去了对闭锁程度和时期的直观表露。
众多的应用实例充分说明:正是因为拥有了具象这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的功能于是在写实性和诗意化的结合上寻求到了一种富有张力和激情的表现。领悟具象的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运用具象表情达意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如能在写作中熟练地通过具象来塑造典型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并从中寄寓深刻的哲理和精髓,完成诗意化的精神塑造,这才是教育的伟大和荣耀。下面谨以一篇中考作文为例,来解说一下运用具象修辞的功用。
激情,在心中点燃
泰州一考生
似梦非梦
晨曦中,我迎着晨光,遨游在长空。
我是一只不容侵犯的鹰,激情的鹰。
猝不及防地,一支箭腾空而起。我挣扎着想飞向安全的树梢,却像落叶凋零般坠落,身后是云蒸霞蔚的绚烂天空。但我知道,激情已经在心中点燃。
朦胧中,山风肆虐地喧嚣而过,秋夜的山林凌乱不堪。林子里沉睡千年的落叶突然复活般撩拨着血红的羽毛在风中翻飞流窜,恰似一群张牙舞爪的恶魔。深深插入其中的箭泛着冷光,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嘲弄。巨大的伤痛霎时在我的体内泛滥……
我奋力扑打着翅膀,却还是只能无力地摔下,任由鲜血夹杂着愤怒喷涌而出。
这一切,都不是梦。
回 归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钻进树叶茂密的古树林,照在我凄白的脸上。我看到了我所住的悬崖,就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依旧那么倨傲地挺立。那儿曾经有着一个辉煌的传说,而今却只能挣扎在山林的无名角落。
不,我不愿做那片辉煌的终结者!于是,我拖着疲倦的身体,透支那仅剩的体力,开始了灵与肉的回归历程。只因,只因最后一抹激情,还在我心中燃烧。
涅 槃
不知走了多久,我终于攀爬到了山顶。我回归了山崖,回归我的精神家园。最后一次俯瞰我的大山,她依旧朦朦胧胧地沉睡着。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察觉到一只鹰最后的历程。回首,一路竟是如此艰难:含露的荆棘,沉睡的野百合,还有一路的血渍。
我用尽最后的气力,凝固自己,成为一塑雕像,任意识逐渐模糊……但我知道,那一抹激情,将在我心中继续燃烧,永远永远……
来年春天,当群鸟们发现这一具白骨时,但愿它们记得这里曾住着一个永远辉煌的传说。
激情,在心中点燃,独自一人。孤独,却不感到悲伤;寂寞,却又不感到无助。慢慢地退居到生命的起点,并作翱翔的姿势,化作一只不倒的鹰。除了此刻激情燃烧的我,还能有谁在喧嚣中沉醉?
这篇习作写的是悬崖上一只孤独的不容侵犯的鹰捍卫生命尊严的故事,小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对鹰进行了具象化的描写和塑造。鹰在天空翱翔时被一支利箭射中,但它不甘屈服,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怀揣着一腔不灭的激情,不顾巨大的伤痛在体内的肆意泛滥,挣扎在山林的无名角落,尽管付出了血的代价,但它回归了生命赖以支撑的山崖,回归了生命得以升华的精神家园,结尾的一句:“除了此刻激情燃烧的我,还能有谁在喧嚣中沉醉?”更将这只折断了翅膀的鹰的气概和灵魂兀立于高天,完成了对激情燃烧的生命不息的一曲高亢而雄浑的礼赞!字里行间彰显了想象的雄奇瑰丽、行文的洒脱大气,其壮怀激烈处令人惊心动魄,其慷慨悲壮处叫人耸然动容,不由人不从心底滋生对精神矗立的昂扬生命的崇敬和讴歌。所有这些效果的取得都充分说明了具象修辞手法的妙用,具象实在是一种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修辞。
一个富有想象的民族才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民族,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善于具象的民族也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在人类进入后现代社会的历史时刻,我们重提并倡导具象这种修辞手法,其目的不是要为修辞而修辞,而是要从重塑民族文化精神的高度来促进育人事业的质量性跨越,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健全人格和生命活力的接班人雕刻出属于时代的精神象征、雕刻出属于世界的经典形象,历史告诫我们未来需要形象的引领,生活告诉我们现实需要诗意的装点。
赵金平,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泰州;周仕龙,语文教研员,现居江苏泰州。本文编校:高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