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项目为平台,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2009-07-16苏贵定

新媒体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经营模式项目现代农业

[摘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提出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科技模式”,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提出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建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产业化发展的健康养殖基地、特色高效优质干鲜果基地、设施节水高效农业基地等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依托带动作用,构建基地农户与市场紧密型利益联结服务机制,延伸产业链,完善社会化服务,提高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化持续发展。依托行业技术优势,推广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等产业发展有效措施;提出通过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提高和改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论证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项目 现代农业 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420177-02

亚行贷款山西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我省独立承贷的大型农业利用外资综合开发项目。山西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市县政府把该项目的实施作为推进城区产业经济发展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和“惠民工程”,列入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各项准备工作。在有关部门及亚行专家的指导下,组织各市县和相关机构及专家,经过充分调查核实、认真研究,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项目的总体优化设计和各项准备工作。项目区分布在山西省中部晋中市、临汾市、吕梁市、长治市、运城市5市26县。总投资15亿元,其中利用亚行贷款1亿美元。项目建设围绕我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建设养殖、经济林、设施节水农业三大类66个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产业基地,扶持14个优势农业行业产业发展,

受益人口将达到18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受益达90余万人。

一、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索

根据我省“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改善农业设施和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托项目区已发展的龙头企业带动和市场吸纳能力,以发展我省畜牧业、干鲜果、设施蔬菜、小杂粮四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为主;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科技模式”依托20个规模龙头企业,通过引入企业.协会担保制度,构建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和农村产业体系,推进提高区域产业化经营水平。实施农户按企业产品要求进行基地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建设发展优质安全上游农产品基地;企业为农户提供良种、防疫服务,饲养管理、栽植、管护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收购加工值增,市场信息服务,完善市场联结服务;通过投资5个加工、冷藏示范企业5个示范协会和20个规模龙头企业进行企业。协会担保制度的紧密型联结机制探索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区域和产业比较优势,走特色、高效、生态环境的路子,在26个项目县支持发展14类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以农户为建设主体、建设66个优质、高效、安全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产业后劲,延伸农业产业链和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支持农业技术服务为措施,推广良种和实用技术,提高基地农产品科技含量,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完善社会化服务,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和项目管理实施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提高妇女参与水平。

模式实施方法和影响:项目建设按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和方法,通过支持良种养殖产业基地建设、特色高效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节水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三大类、66个优势农产品生产产业基地子项目等农业综合开发活动建设内容。对发展我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设施农业,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条件;对发展现代农业和科技,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壮大优势、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产业基地;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率,有效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国际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理念的推广,对促进项目区农民群众市场经济意识、生产经营观念不断更新和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项目建设引入企业、协会担保制度,把投资基地和企业分离,对有效控制了两方面风险,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山西中南部和东西两山5市26个基地县产业发展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产生重大影响。

二、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优势产业的有效途径

按照发展现代化农业,培育发展企业、基地、农户三个市场和生产经营主体要求,根据项目区带动企业发展较快已成规模,产业基地生产发展滞后,企业与基地联结服务松散,农产品生产品质、科技含量低的实际,以支持标准化基地生产和市场联结为重点,促进项目区域产业经济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省项目建设以支持良种养殖基地建设、特色高效优质生态干鲜果基地建设、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基地建设、支持基地农户与市场联结建设、支持农业技术服务为内容,围绕龙头企业带动发展14类优势产业,建设66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提升畜牧业产业市场竞争力

畜牧业是关联种植业、加工业的中轴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省发展畜牧业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突出发展猪、鸡、牛、羊四大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优畜产品基地县,实施规模健康养殖计划,提高我省畜牧业发展水平,是项目建设的重点。围绕项目区现有大中小型畜产品加工企业105个,饲草饲料企业67个,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发展带动规模。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科技”模式,采取企业带动、担保,建设农户、企业为主体的养殖基地。项目建设涉及5个市20个县(市、区),建设内容包括猪、牛、羊、鸡四类产业,建设29个良种养殖基地,带动农户9375户,总投资58617.52万元。其中:建设养猪基地10个,养殖规模111810头;建设养牛基地7个,养殖规模29940头;建设肉、绒山羊养殖基地6个,养殖规模83770只;建设肉、蛋鸡养殖基地6个,养殖规模2415000只。集中规划项目实施区域,发展设施规模园区养殖,加强基地生产和市场联结服务,构建农户按企业要求进行基地生产,企业为农户提供良种和饲料、防疫服务,饲养管理技术指导,产品销售收购,市场信息服务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依托省、市、县相关行业部门生产技术指导、培训;推广应用良种技术和实用技术,提高基地生产科技含量,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二)建设特色高效优质干鲜果基地,提升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展干鲜果高效经济作物,是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错季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优势产区,在原有基础上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和技术,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施标准化生产,是项目建设的重点。围绕项目区现有大中小型干鲜果加工、贸易企业已发展121个,芦笋加工企业24个,花椒芽菜加工企业2个,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发展带动基础和产业规模。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科技”模式,建设特色高效优质生态干鲜果种植基地29个,带动农户45965户,发展八类优势产业,总投资64815.62万元。项目建设涉及5个市19个县(市、区),其中:

(1)建设核桃种植基地8个,建设规模6070公顷;

(2)建设红枣种植基地6个,建设规模2185公顷;

(3)建设苹果种植基地5个,建设规模2310公顷;

(4)建设酥梨种植基地3个,建设规模450公顷;

(5)建设中草药种植基地2个,建设规模555公顷;

(6)建设芦笋种植基地3个,建设规模1180公顷;

(7)建设花椒芽菜种植基地1个,建设规模150.67公顷(2260亩);

(8)建设速生杨原料林种植基地1个,建设规模950公顷。

(三)建设设施节水高效农业基地力大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我省发展设施蔬菜优势明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具有比较效益高、农民增收快、返季节性强的特点,提高设施农业单产,改善产品安全质量,实施标准化生产,是项目建设的重点。围绕项目区现有蔬菜加工贸易企业44个,谷子加工企业3个,随着市场消费和加工转化的需求力旺盛,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科技”模式采取企业带动、担保发展设施蔬菜基地和“沁州黄”原产地保护。项目涉及4个市8个县(区),建设内容包括日光温室建设、拱棚建设和沁州黄“产地旱作农业工程”三类共8个种植基地,带动农户9700户,总投资20595.19万元。其中:建设日光温室、拱棚基地7个,建设日光温室2770座,拱棚4650座,总规模495公顷;建设沁州黄“产地旱作农业工程”谷子生产基地1个,建设规模608公顷。

集中规划项目实施区域,发展设施规模种植基地,加强基地生产和市场联结服务,构建农户按企业要求进行基地生产,企业为农户提供良种种苗、栽植、管护技术指导,产品销售收购,市场信息服务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依托省、市、县相关行业部门生产技术指导、培训;推广应用良种技术和实用技术,提高基地生产科技含量,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四)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带动作用,构建基地农户与市场紧密型利益联结服务机制

为加强市场产业带动和企业、基地、农户三个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企业、基地、农户三个市场主体产业链互相依托带动作用,加强项目带动、担保企业与基地农户的示范联结指导。针对项目区现有农畜加工贸易企业已达366个,产业发展带动龙头已形成。企业经营规模小、数量多,基地发展滞后,市场联结松散的实际。依托担保企业、示范企业、示范协会,组织带动农户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典型示范引导,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科技”模式,构建基地生产与企业紧密联结、有效服务和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广企业通过合同、协议、订单等模式为基地农户提供良种、生产技术、产品收购、市场信息、标准化生产等服务,示范指导项目区企业、协会与基地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紧密的联结机制,通过组织企业、合作组织及农户进行培训、考察、专家实地服务,更好的加强项目区农户与市场联结的紧密程度,完善项目产业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五)依托行业技术优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增强农民发展能力

围绕提高项目科技含量,改善产品产量和品质,推广良种和实用技术,提高农户项目实施、经营能力和技术素质,解决服务到位。依托省市县三级农业、畜牧、扶贫、环境、水利、林业等行业职能部门技术优势,组织项目涉及15类行业相关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指导、培训;组织各行业专家组通过培训、指导、咨询、服务等形式进行实地指导。通过开展包括参与式方法培训,性别分析培训,种植、养殖农业技术人员培训,节水与管理培训及制度建设,农产品安全生产认证培训与示范,编印《项目实施与技术指导》,举办环境影响评价、畜禽排泄物处理及监测、土壤污染监测、水资源及水质量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研讨培训,环境监测与检查;实用技术推广研究与示范,提高基地生产科技含量,通过增加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推广优良品种,改变生产方式等措施,能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促使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改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通过发展14类优势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影响巨大,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大量原料,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促进项目区畜牧业、蔬菜、杂粮、特色经济林、地方中药材特色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业产品区域布局形成。拉动畜牧、饲料、蔬菜、粮食、药业、农产品加工、农药、化肥、销售业和市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展规模养殖,改变农户庭院式传统饲养畜牧生产形式,以改善农户的生活环境。养殖粪便还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绿色安全和效益。

经专家论证估算本项目“有项目”正常年份收入170230.75万元,“无项目”收入44966.14万元,增量收入125264.61万元。“有项目”总成本118947.12万元,“无项目”总成本37070.72万元,“增量”总成本81876.40万元。“增量”财务内部收益率19.20%,财务净现值126833.73万元,投资回收期8.14年。

(二)提高农业社会效益为农民提供受益机会

河川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 过优化生产要素、延伸产业链、提高农民素质三大举措提高农业效益,可以带动项目区农、牧、林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初步测算,项目直接支持农户65140户,受益人口293130人,户均增收6032元,人均增收1341元。有18万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12万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超过2200元。通过农户发展能力和参与市场能力培养,加强农户与市场联结服务,多渠道拓展农户与市场联结机制,充分发挥资金滚动发展作用和示范带动,科技服务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等作用,辐射带动受益人口达185万人。项目将提供17901个的劳动就业机会,其中可供妇女参与的劳动就业机会11636个;共培训劳动力245430人日,其中培训妇女159530人日。将新增劳动用工5370.3万工日,折合新增完全就业人员17.9万人,万元投资的就业人员1.2人,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为农村提供了就业机会。

(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发展核桃、红枣、苹果、酥梨和速生杨等经济林,有效提高项目区林木覆盖率,实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可保水262.21万立方米,保土48.4万吨,预测项目区空气湿度提高幅度约8~15%,林木覆盖率平均提高0.34%,年平均降雨量增加10~40毫米左右。通过发展设施农业797公顷、中药材555公顷,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发展集约化养殖、建设沼气池、污水处理、实施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可达到90%以上,作物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发展循环农业。通过对现有水利渠道、给排水设施的利用和维修,建设旱井、管灌、喷灌等节水设施,实施土壤治理,新建4400眼积水旱井,每眼旱井可蓄积雨水43立方米,供0.13公顷农田灌溉,可改善572公顷农田的灌溉。项目通过节水设施,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节水35%。可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的水利设施利用率,解决现行大水满灌浪费水资源问题,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效益。通过发展饲草供给,满足家畜生产需要,拉动饲料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苏贵定,山西省世界银行贷款扶贫开发项目办公室主任,高级农业经济师。

猜你喜欢

经营模式项目现代农业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贵阳市民营养老院经营模式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