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薪火传承 春花秋实

2009-07-16许建平施红卫陈晓华

体育教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南通中学体育

许建平 施红卫 陈晓华

江苏省南通中学是由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09年规划和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中亲手创办的。历经世纪风雨的洗礼, “诚于做人,恒于学问”的通中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办学之初,教育先驱蔡元培欣然题词“积健为雄”,西学大师杜威翁远涉重洋,登台讲学;一代硕儒朱东润、姜亮夫殚精竭虑,铸就“严谨善教”的凝重教风,几辈先贤江上清、钱素凡上下求索,插下“爱国求真”的光荣传统,正是这厚实的学术底蕴、丰润的文化背景、中正的道德文章,使通中成为了人才的摇篮、精英的故乡,在历届毕业生中,有备受敬仰的革命先烈、勇攀高峰的科技英才、闻名遐迩的艺术大师、为国争光的体坛明星、身居要职的党政领导、自领风骚的二十三位两院院士等等,在办学近百年里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杰出的栋梁之才。南通中学走过了百年历程,迎来她百年华诞,今天,我们翻开通中的历史长卷,沿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踪迹,追手着她的办学之道,体味着她的教育理念。

一、传承百年传统,彰显办学理念

“积健为雄”,是蔡元培先生于1919年为江苏省南通中学所题之词,成为通中宝贵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对蔡元培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认真地梳理,通中人领会了“积健为雄”思想的深刻内涵:教育宜“五育井举”,体育为首,学校当自强不息,日臻“健雄”,学生应强身健体,锐意进取。

1919年的中国,积贫积弱,经济落后、文化落后、教育落后,体育更落后。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体育运动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新兴体育教学成为那一个时期的共识。1919年11月1日-2日,南通举行了全市中等以上学校首届联合运动会,江苏省立第七中学(即今江苏省南通中学)参加比赛成绩显赫,个人竞技、团体操均列第一。已在北大就读的通中校友有幸向蔡元培汇报了母校办学情况,12月初,蔡元培手书“积健为雄”四字寄赠通中。

对体育的重要性,蔡元培先生有过多次论述。

1912年5月,蔡元培编著齣《中学修身教科书》中,第一节为总论,第二节就是体育。他论述了体育与道德的关系:“凡德道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他深刻地指出体育与国民性的关系。体育能磨练人的意志品格,而身体柔弱往往性格懦弱。

他在《在南开学校全校欢迎会上的演说词》中指出:“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精神何由发达?” (《蔡元培全集》第三卷第46页)他认为体育运动会能培养人的公德:“养成公德:团体的荣誉,就是个人的荣誉。于正直而败,毋诡诈而胜……英国牛津、剑桥两大学,用运动会的规则,养成自重急公的习惯,很有成效,我们承认,凡有运动会,都可以有这种成效的。”(《运动会的需要》《蔡元培全集》第四卷第184页)

他倡导体育普及,寄希望于学校:“以体育之提倡,贵乎四万万人之中。”“今之学校中,盖咸知注视体育者,但国人之惰性甚深,致学生仍不得充量以提倡。”(《在南开学校全校欢迎会上的演说词》《蔡元培全集》第三卷第46页)民国初年,封建教育重文轻武积习甚厚,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以来,积极提倡各项现代运动,赛跑、球类、摇船、游泳、体操等运动项目在我国学校中逐漸开展起来。

对学校而言,往往因学生学习紧张而削弱甚至丢弃体育,他便特别指出体育与智育的关系:“且体育与智育之关系,尤为密切,西哲有言:康强之精神,必寓于康强之身体。不我欺也。”(《蔡元培全集》第二卷第172页)

1917年1月15日,蔡元培先生《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指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言简意赅的八个字,精辟地指出了体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它既突出了体育在人格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又说明体育是完全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人格教育体系。二者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通中人认识到,不能撇开体育论人格教育,也不能撇开人格教育论体育。既要看到体育是人格教育中的一块重要的基石,还要看到体育之上还有更高的完全人格教育。这既是蔡元培先生一贯的主体教育思想,也是通中在办学中应该坚持的教育主张。

“积健为雄”是南通中学办学百年的真实写照。自建校以来,江城老百姓都愿意把自己优秀的子弟送到南通中学去,南通中学一直是南通最优秀的学校,南通中学教师一直是南通最优秀的教师,南通中学学生一直是南通最优秀的学子。这些精英,最早最快地接受了先进思想文化,敢做敢为,敢于“积健”。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解放后的十七年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开放以来的“追求卓越,打造一流中华名校”,尽管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目标任务,但都与“积健为雄”精神一脉相通。特别是新世纪的“追求卓越”,卓越即雄起,雄起即卓越,更是“积健为雄的现代诠释。“积健为雄”已积淀为南通中学内在的学校文化,积淀为南通中学师生的精神内核和集体意识,积淀为通中师生执着的理想追求。基于此,通中人更深一层地理解“积健为雄”题词的含义,那就是它不仅指向体育,不仅指向“五育并举”。还指向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办学愿景、办学旨归。“积健为雄”从根本上讲,它的最具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它要求学校永远自强不息,永远追求卓越,成为为国家民族培养“脊梁”、培养“站直了的中国人”的地方。

学校将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紧密结合,是通中这所百年老校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的跨越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校上下对通中办学多年来积淀的厚重的人文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挖掘与和深入思考,不断丰富、提炼其内涵,凝铸成“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办学理念。

二、夯实塔基,探索教体结合之路

北京奥运会,使一所城市成为了传奇,成为了骄傲。那就是南通。多家媒体云集南通,来寻找体育因素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江苏省南通中学就走出过张洁云、吴健秋、殷勤、李菊、陈圮5位世界冠军,校友张希还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铜牌。一所学校能够有这样的成绩,吸引了多家媒体的关注,相关体育刊物以《“金字塔基”探秘记》为题对我校的体教结合运作情况进行了深度报道。但是从学校自身来讲,更愿意把“体教结合”说成是“教体结合”。虽然只是将词的顺序来了一个颠倒。但这一变化,却如实体现了我们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上的做法的真正内涵,也才能得到刘鹏同志的肯定,认为通中的经验值得推广。

1出现萌芽——体教两家的无意识合作

从上世纪50年代到1987年,这是课余训练中教体结合的起始阶

段,这一阶段,实际上已有教体结合培养体育人才的情况,但是双方并不是很有意识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排球和田径是南通中学的两个体育传统优秀项目。学校规定班级必须要有田径队和排球队,正常时期,学校每年都能举办一次运动会,有时一年春、秋两次,至今运动会已有133届。除每年举行学校田径运动会、排球赛以外,年级、班级的各种田径、排球比赛也经常不断。学校还把班级比赛的成绩作为评比先进班级的条件,促使全校所有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传统项目。这既为发现和培养田径、女排的优秀苗子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开展。

1983年11月,学校制订丁《关于减轻学生负担,开展课余兴趣活动实施规定》,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达1小时,同时继续加强排球、田径等传统项目的训练。12月下旬,江苏省教育部门召开体育工作表彰大会,南通中学被授予“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和“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在这一时期,南通中学有一些学生,如张洁云、殷勤等被业余体校教练选中,进入体校接受训练,而学校与业余体校、教师与教练之间的联系只是自发的,偶尔的。虽然在客观上有一致的地方,有共同育人的方面,但谈不上有意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体育人才,双方只是各自根据自身教育或训练的目标与要求来工作,缺乏合作意识,更没有经常性的沟通,这一时期是学校课余训练教体结合形式的雏形阶段。校友张洁云成为了第一位南通籍世界冠军,一起开启了那令人振奋的“五连冠”。

到80年代初期,教体两家联系更为密切,南通中学的教体结合之路有了初步的形态。最先应该是从乒乓球迈出的。乒乓球在南通中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学生有业余乒乓球队、有乒乓球选修课。学校有一部分苗子在少体校训练,但当时少体校的条件简陋,于是南通中学专门开辟了训练场所,体委乒乓球教练亲自到南通中学执教。

2打破壁垒——试点校促使体教真联手

从1987年学校开始试办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运动队到1996年上半年,是“教体结合”逐渐发展的重要阶段。

1986年,国家体委与国家教委在山东掖县召开会议,制定出在普通大中学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措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江苏省教委(教育厅)要在全省物色一些有影响的中学作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校”。

当时学校领导得知这个信息就认为这是学校体育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最好契机,既可以发扬光大学校重视体育的优良传统,还能发现、培养、输送优秀体育苗子,争取走向世界赛场、为国争光,同时也能带动学校整个体育工作的开展,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应该紧紧抓住。于是我们积极准备,全力以赴向省教委申报,后来经过严格评审,江苏省教委(教育厅)于]987年命名我校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校”(后改名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项目定为女排和田径。

“试点校”挂牌之后,首要工作是教练班子的组建,为了加强女排教练的配备,引进了有排球专长的耿昂老师、濮燕飞老师担任女排教练,田径教练是陈晓华老师。试点工作的起步是很困难的,招生是第一个难关。女排开始只招收了两名学生,没有训练馆只好在操场边围起一片土场训练。田径队好一些,招了四个学生,天天在煤渣跑道上摸跑滚打。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学校的试点工作坚持和发展起来了,训练也出成绩了,陈晓华老师带的首批运动员学生周永生在我校学习训练三年后输送到省体工队,当年就打破了男子50公里竞走的亚洲纪录、达到国际运动健将的标准。他还在第七届全运会男子50公里竞走比赛中荣获铜牌,为省、市争光。耿昂、濮燕飞老师带的女排同学全部输送到省以上运动队和高校,这样的成绩对于一般中学来说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通中感到作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校应该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应该在优秀运动员输送的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新的突破,一定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国争光。

分管体育工作的姚侃副校长在对学校培养运动员的工作作了认真的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决定打破壁垒,进一步与体委系统深化合作。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委系统的同志也看到: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培养与教育、重视孩子全面素质提高的情况下,依靠名牌学校的优势,在选才、育才方面会对社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输送人才方面也有更广阔的天地。体委的同志与学校联手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这时,双方都感到教体结合是新时期培养又好又多的优秀体育苗子的最佳方式。这是学校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工作取得新突破、整个学校的体育工作跃上新台阶的新的最好契机,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组织的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学生的工作在通中开始启动。1990年倪燕同学参加在欧洲比利时举行的国际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女子铅球亚军,国家体秀发奖金500元以奖励南通中学,1992年4月20日,秦雷、储春霞、王艳人选中国中学生田径代表团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泛太平洋地区学校运动会,秦雷一人获女子铁饼、铅球两个第一名,储春霞获女子标枪第一名和铁饼第四名,王艳获女子标枪第二名,1993年6月,秦雷、储春霞又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分别获得女子铅球和标枪第一名。

南通中学女排在体委女排教练秦义民和夏勤以及南通中学体育教师耿昂、濮燕飞、王素萍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突出成绩。1991年获得江苏省中学生女子排球邀请赛冠军;1992年有南通中学女排运动员秦美芳,王晓红等3名同学加盟的中国中学生女子排球队在匈牙利举行的世界中学生女子排球赛中获得冠军;1994年,姚侃副校长率南通中学女子排球队远征法国巴黎,代表中国中学生女子排球队参加世界中学生女子排球比赛,连闯七关夺得世界冠军,为中国争了光。为通中争了光。另外乒乓国手李菊、陈圮就是这一时期从南通中学走出。

3走向成熟——从“体教结合”到“教体结合”

从1996年开始,教体结合走向成熟时期。

面对成绩,通中人在欣喜的同时也保持着清醒,对学校培养运动员的工作作了认真的回顾与反思。虽然迈出了“体教结合”的步子,在很短的时间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竞技体育是一个金字塔形结构,走到塔尖的人是很少的,大部分人只能做塔基,作奉献。因此“体教结合”中“体”应该是目标,“教”应该是根本。抛弃“体”,最多是失去了成为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机会,而拋弃“教”学生将无法在现代社会里立足。所以学校定下的原则是在保障少数尖子队员出成绩的同时。能使那些没有多大潜力的运动员不脱离完整的教育

过程,也就是说就是不练体育了,他们依然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南通中学萌生了从“体教结合”向“教体结合”转变的思路,决定实行“市队校办”。通过努力,我校与市体委达成共识,南通市女子排球队及田径队的一些项目整体迁往南通中学,由南通中学承办。

1996年8月5日,时任南通市副市长的李炎和省体委副主任孙晋芳、市教育局王振建副局长、市体委徐海泉副主任、世界冠军葛菲、林莉,学校汪乾荣校长、实验小学杨美云校长等出席了学校“市队校办”的签字仪式,南通中学和南通市少儿业余体校及南通市实验小学联办“南通中学女子排球队(预备班)”。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南通中学教体结合之路由起始走向成熟。从此通中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体结合”以合作办队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教体结合”与“体教结合”虽然是将词的顺序来了一个颠倒,但这一变化,使其内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更,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在先,也就是说,教育系统必须一马当先,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责任来。学校体育必须成为普适教育的内核,在努力培养高水乎运动员的同时,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二是“体”归属于“教”,要把“体”看成是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把竞技体育扎根于学校教育,以学校教育为母体,学生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文化教育同时,学校对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竞技运动分离于教育,最终也只能回归于教育。

为了让这种合作长期健康发展,解决好运动员学生的“出口”与“进口”两个关键问题:姚侃副校长、周文彬主任和体委的秦义民,夏勤教练以及我校的耿昂、陈晓华、濮燕飞、陈吉芬老师冒着酷暑到南通市的各县、市、区中小学选拔体育苗子。为了让运动员学生能够在运动成绩和学业上都有提高,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强化了对运动员学生的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了学生运动员管理中心,由教务处周文彬副主任和总务处任学明主任担任中心正副主任,统一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增派王素萍老师、包牧老师分别担任女排和田径队教练。中心还修订了运动员学生管理、训练方面的一些条例,在改善他们训练与生活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我们特别要求学生运动员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所有的班级活动这些学生都必须参加,必须加强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另外我们在提高他们文化学习方面采取强化措施,要求老师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个别辅导,还采取同学结对等方法千方百计让他们跟上班级学习的一般水平。这样学生运动员的学习、生活、训练都能统筹兼顾、有序安排,保证了学生运动员招得来,留得住,提得高,送得出,所以一直能坚持到现在。

这三个阶段,合作的意识由朦胧到清晰,合作的内容由体育训练发展到对运动员德智体全面素质提高的关心,合作的形式由松散到紧密,合作的层次从基本面走向管理层,从而逐步形成了南通中学“教体结合育新秀”的运动员培养模式,为竞技体育的金字塔夯实了塔基。

三、锐意进取,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敢为人先”是通中人的固有品质,追寻通中近现代办学历程、源远流长的体育校史,不难发现这种卓越品质的光芒。无数个通中践行者用卓有成效的先行的史实证明了一切,也孕育和激励着一代代“敢为人先”的探究者。

1追踪变革足迹

建校初期,学校以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重视对学生进行强身卫国,公民道德、世界观、实利、美感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健全国民,的办学宗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建校之初,就开设体操课,兵操教育的大力盛行不断完善。

二十年代,校长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国外进步的教育理论融会贯通,使通中早期就有了传统和时代紧密结合的教育特色。1923年9月,本校开始实行分系选修课程,当时所开的初中分组科目和高中分系科目,包括必修和选修科目有32门之多,体操、拳术、兵式操、课外技击就在其中。

到了战争年代,学校制定教育目标,要求培养具有刻苦耐劳、勇敢力行的坚强体魄、劳动身手与实践精神的学生。

1949年2月南通城解放至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龚启祥校长在通中工作期间,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组织教师学习苏联教育理论,开展教育改革,在体育方面亦借鉴苏联的经验,取消公民、童子军训练、军事训练等课程,改设体育学课,1966届沈庆利校友在《江苏省南通中学——哺育我成长的摇篮》中写道:母校的体育活动生龙活虎,下午第三课铃声一响,所有任课老师都与学生一起到操场做广播操,接着,整个操场就像欢乐的海洋,篮球、排球、足球对抗赛,跳高跳远围成圈。乒乓球桌周边挤满了人,欢呼叫好声充满校园。最难忘的是全校的游泳训练,自由泳、蛙泳、侧泳、仰泳甚至狗爬式,各显神通,空前壮观。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教育思想。1980年12月,学校建立了体育卫生工作研究小组,以推动体卫工作全面展开。加强体卫制度执行的力度,硬性规定严格执行每周“三操两课两活动”的制度,在时间上不得被挤占,在质量把关上,领导深入现场,负责人层层检查督促,要求体育课备课,举行观摩评比,课间操军事化;课外活动要有质量,对活动内容、活动量、组织性要有计划等一系列先进条例。

2初探课改先河

上世纪九十年代,汪乾荣校长要求广大教师要正确解读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学校在逐渐的探索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实为要的教学态度,以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活为长的教学风格”的教学特色。

1996年,体育学科对传统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和归纳,大家一致认为当时体育课最大的弊端是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学校体育教学统得过死,划一的,刻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个性受到压抑,身顺而心违。针对上述弊端,体育学科统一了实施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培养“终身体育”观念与行为的发展需要为目标,使学生获得运动的情感快乐,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掌握终身锻炼的方法与手段,决定在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

在确立选修项目时,我们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从高中体育教材中选择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艺术体操,同时还设置了一个基础体育教学班,以使高一阶段基础差的学生迅速提高基本素质,完成高中学业。

学校还制定了选修课制度:1)学生每学年只能选修一个项目,第二学年才可以换项。2)基础教学班的学生若该学年体育合

格,可以进入选修班学习。3)选修班的学生若体育不合格,则降人基础教学班。

另外还制定了体育选修课指导制度,主要是指教师要建立一套选修课的指导资料、教案设计、体育考核制度等。

选修课开设以来,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教学相促效果甚佳,学生从不迟到早退。相反,学生都在课间早早来到运动场、体育馆,兴奋地等候课的开始,学生们并且自发购买运动器材和统一运动服装,学习热情十分高涨。面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各位老师既高兴又感到责任重大。排球班耿昂老师感叹:“教了三十年体育课,从来都是爱动的拼命动(指爱运动),不爱动的撵着动。开设选修课竟然能使所有的学生自觉动起来,确实改得好!”为了解决没有大纲、没有教材和考核标准的难题,备课组找来中师中专和大学的专项课教材,结合高中选修课的特点认真钻研,提炼精华,制定出切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的教材内容、教学计划和考核要求。各备课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课的“三认真,精神,也激励着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使得选修课从一开始就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南通中学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办学宗旨、原则、目标、思想、特色、理念,凝聚了南通中学数辈人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都对南通中学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样本走到样板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自2001年起正式启动,教育部在2001年秋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时,就开始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2003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04年9月,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进行实验。2005年8月,江苏省在秋季新学年开始进入高中课程改革。

勇于改革,追求卓越的南通中学体育人,在2001年上半年就围绕深化课程改革开展了讨论和研究,下半年就开始进行了新课改探索尝试。2001年9月,学校以国家课程为主干,在高中阶段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选项学习的方式进行模块教学,同时增设了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在初中阶段,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实施“JSTF模块组合”为核心的特色课程。

由于学校位于南通市市中心,商业区黄金地段。学校在活动场地上相对于同类学校比较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学科主任陈晓华老师,与学校积极沟通,把学校的旧食堂,旧教室进行改造,专门用于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的教学,好多的清理工作都是体育学科的老师亲自进行的。在场地基本到位的情况下,学校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项目的模块学习。同时在年级内打破班级制,几个平行班安排在同一课时授课,实施以学生所选择的体育学习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这样的形式既可以发挥每个体育老师的专长,使资源得到最大合理化的利用。同时也随着教学的深入,对老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有较大的促进。为了保证模块学习的良好发展,学科建立了跨年级的,以选项内容为依据的专项备课组,教师按自己的专长任课,积极探究选项教学的特点,各专项组的老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JSTF模块组合是南通中学为实施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而专门制定的特色课程。JSTF四个汉语拼音字母分别代表了基础、生活、特色、发展,它代表了课程制定的指导思想,即:重视基础、渗透生活、呈现特色、全面发展。

JSTF模块组合除了上述涵义外,还包含了该方案的全部内容,就是:抓住一个环节——校本课程开发,关注两大组合——基础+专长,发展+兴趣,架设三个学习台阶——懂、会、能,构建教材的四个系列——基础教材、发展教材、生活教材和特色教材;课程方案最终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2004年2月,南通中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新课改实验学校”,新学期高中开设的选修课已增加到40个科目,其中体育方面无线电测向,健美操、奥林匹克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纳入了学校整体课程计划。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江苏省各种体育新课程的活动中,你都可以找到南通中学老师的身影,魏俊老师的《梁祝》、《韵律技击》、吴桂燕老师的《校园瑜伽》、潘雪峰老师的《耐久跑》、陆燕老师的《健身球》都充分展示出了南通中学体育老师在课程改革进程中的努力与奋进,2006年9月28日,江苏省体育课程实施方案研讨暨现场会在南通中学举行,南通中学的实施方案获特等奖并大会报告,学科所有老师向外作了新课改观摩课,较好地展示了通中体育新课改探索和实验的成果,获得了专家与同行的好评,极大地提升了南通中学的声誉,传播了通中经验,南通中学体育新课程率先从样本走到了样板。

由于南通中学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的深入研究与不断丰富的经验,2006年潘雪峰老师被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邀请为国家级骨干体育教师培训班进行经验介绍,同时学校老师多次被山东省教育厅、安徽省教科所、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师资培训中心、南通大学师资培训中心,南通市教研室邀请为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新课程培训。2007年、2008年潘雪峰同志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师范司聘请为2007、2008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主持专家,与体育课标组组长季浏教授一起主持新疆、湖南、江西、河南等十一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远程研修工作。在研修过程中,南通中学的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果得以进一步推广。通中体育人以一种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品质,最早走进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春天。

2009年,通中迎来了建校100年。经历一个世纪的风雨,走过一百年的沧桑,“积健为雄”已经内化成为了通中体育人执着的人生理想。新百年,新起点,我们怀揣着一切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不遗佘力,开拓创新,以更加出色的业绩,赋予“积健为雄”更为丰富的内涵。

猜你喜欢

南通中学体育
展览纪录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我们的“体育梦”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