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精神科护士健康的因素
2009-07-15李莉莉唐玉芹张俊香
李莉莉 唐玉芹 张俊香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影响因素
精神科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护理对象是失去理智、缺乏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护士除负责给他们服药、打针等处置外,还须照顾他们的吃喝住行,最重要的是得保证他们的安全。在这种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及心理负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近年来精神科护理人员跳槽者较多,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1]。为此,笔者对影响精神科护士健康的因素进行简略的分析,为缓解其心理和工作压力,稳定护理队伍提供帮助。
1 工作环境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精神病医院地理位置大都较偏僻,与外界接触较少。服务对象普遍缺乏自知力,缺乏理智,言语紊乱,发病时情绪控制能力缺乏,打骂医护人员的情况时有发生,护理人员只能宽容和忍受。护士在护理这些患者时,心身的付出要比综合医院护士多得多,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对工作厌恶疲倦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个人无工作成就感等。
2 护士缺乏,夜班过勤引起的心身反应
护士人力配置不足,3~4 d一个夜班,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实行轮流工作制,不分昼夜,不管花费多长时间,消耗多大体力,都要格守职责,导致生活规律的改变,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值班时,护士既要完成日常治疗和护理,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杜绝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护士在工作期间心理高度紧张,护士的岗位不在护士站或办公室,所有患者身边,每15~30 min巡视病房1次,心身疲劳,引起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的变化,如: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习惯性便秘、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甚至产生疾病等。
3 社会压力使护士身心受到到严重影响
社会上许多人都认为,在精神病院工作就是看疯子,会查数就行,因此精神科护士的辛劳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尊重,使护理人员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及满足感和成就感等,主观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劳状态。同时社会上绝大部分人认为精神病不能死人,一旦出现难以避免的事件如:自杀、自伤、死亡等,社会及家属不理解,使具有双重风险的精神科护士产生更加严重的疲劳心理[2]。另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对精神科护士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护士在进行任何操作时,都必须各尽职守,精心细致,工作强度的加大,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如何调节护士的紧张及消极情绪,是当今迫在眉睫的问题。
3.1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护士待遇 创造宽敞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资、夜班待遇,使护士每天心情开朗、精神愉快,这样才能精力充沛,工作才能充满信心。还要尽可能地解决护理人员的数量结构不合理等情况,缓解护士的身心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增加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医院的各项决策要求护士参与,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3.2 教会护士如何正确对待压力源 首先要让他们深刻理解精神科护士的工作意义。精神科护理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睦幸福,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从而恢复身心健康,回归社会,护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达到毫不利己的医德境界,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其次引导护士正确应用挫折的防御机制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养护士对挫折及困难的承受和应对能力,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修养,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消极心理防御。运用各种方式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最后教会他们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增加生活情趣,疏导、松弛精神紧张状态,维护其身心健康。
3.3 经常鼓励护士,营造一个温暖友爱与积极向上的环境。作为领导要处处关心体贴护士,生活上给予体贴帮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困难,学习上给予鼓励支持,工作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要学会称赞护士,对表现突出的骨干护士运用人性化的激励理论,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对有潜力的护士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优质服务、高效率工作、有创见性建议的护士给予奖励、表扬,从而激发护士人性化服务的自觉性。对于护士的缺点和错误,领导要耐心教育批评,促之改进。给予及时疏导,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
总之,精神科护士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等都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而是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等有密切的关系[3],当然也和护士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关。因此,在提倡护理制度改革的同时,愿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及全社会从根本上重视对护理队伍的建设,为她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让护理人员以健康的心态为患者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刘玉霞.精神科护士流失的心理因素调查.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2):16.
[2] 侍永惠,刘红莉,李丽芬,等.浅谈护士工作环境与心理压力的关系及对策.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4,5(1):69.
[3] 周晓琴,蔡春岚,陈命家.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6):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