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预防接种的护理干预
2009-07-15曲艳珍张立晶
曲艳珍 张立晶
【摘要】 目的 了解系统的护理干预在预防接种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系统设计在小儿预防接种中各个环节护理方法,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结果 安全有效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本院负责辖区的接种率达到99.8%以上。结论 对儿童预防接种进行护理干预,极大地提高了免疫接种的安全性。
【关键词】预防接种;护理;干预
小儿计划免疫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小儿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1]。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可以保证儿童健康地成长。我科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对来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1690例儿童进行护理干预,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我科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共1690例,男859例,女831例,年龄1个月-13岁。
1.2 方法
1.2.1 建立儿童健康档案 对我门诊辖区内每个新出生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检查,掌握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并进行科学喂养及预防接种知识宣教。家长对“应用某种疫苗的必要性,是否有不良反应,甚至危险等“极为关注”。针对这一心态,做好各相应知识宣教和解释工作,提高家长重视小儿计划免疫的自觉性至关重要。
1.2.2 每次接种疫苗前宣教工作 做好疫苗种类、接种对象及注意事项的通知工作,并在每次接种后,认真交代家长下次何时来进行何种疫苗的接种,必要时打电话提醒家长,并设立咨询电话,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让家长了解疫苗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家长对疫苗的认识,取得家长配合。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避免饥饿,不要吃刺激性较强或容易导致身体过敏的食物,以免孩子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每次接种疫苗前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手段,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2]。
1.2.3 接种疫苗时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 接种门诊配置有候诊室和接种室,应保证候诊室清洁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温馨舒适,墙壁四周应涂成粉红色或天蓝色,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报,挂上色彩鲜艳的气球,并备有儿童喜欢的玩具及图书等,使儿童候诊或休息时有在家的感觉,减轻孩子、家长的心理压力。消除儿童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地与儿童交流,对于月龄较小的儿童,应用手亲自抚摸儿童,消除其陌生感与恐惧感,以取得儿童对接种人员的信任,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1.2.4 作好接种时药物检查 严格查对制度,并根据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械,仔细询问婴幼儿近期的身体状况。对患有心、肝、肾疾病、活动性结核、中枢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者不能注射。免疫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制剂的不能接种,用了免疫球蛋白者应按规定的间隔时间接种;接种疫苗后针头拔出时应马上用无菌棉签(球)在皮肤上稍压一下,防止疫苗流出来或出血。个别孩子注射时可能发生虚脱症状,这时护理人员要镇静、严密观察,让其仰卧,将头部放低,给予口服适量糖水,短时间即可恢复。
1.2.5 接种后的健康指导 注射完毕后让儿童静坐休息,观察15 min~20 min,出现反应及时处理,观察无反应再让其离开,同时做好离院指导,应让家长了解如下内容:短时间内让孩子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保持皮肤、衣物的清洁、干燥。注射部位瘙痒时,告诉孩子不要用手抓以免诱发感染,并防止感冒;大多数婴幼儿注射疫苗后局部和全身反应较轻微、短暂,不用做特殊处理。极少数孩子会有头疼、头晕、发热、乏力和全身不适等症状。个别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些反应一般在1~2 d内自然消失,很少持续3 d以上。局部反应多数1~2 d,少数3~5 d自然消失。孩子接种后出现轻度发热和局部反应,可不用去医院。如果体温过高并有其他急性反应,家长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有些疫苗需长时间方能产生持久性免疫抗体,应让家长了解每次注射的间隔时间,必须按规定次数和时间进行注射,以达到预防注射的目的和效果。
2 讨论
2.1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通过接种的护理干预,我科接种门诊辖区内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疫苗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地带儿童参加预防接种,保障了儿童的权利,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2.2 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通过护理干预,儿童、家长有良好的心态配合预防接种,可避免断针、晕针和心因性反应,并筛选出了有疫苗禁忌证和需延后接种的儿童,有些先天性缺陷的患儿需经临床安全性评估后再进行预防接种,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减少和杜绝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5,3:24.
[2]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