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分析
2009-07-15张梅茹
张梅茹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4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全部患者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检查。而后行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结果 本组45例患者中治愈36例(80%),好转5例(11.1%),无效4例(8.9%),总有效率为91.1%,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鼻腔粘连,有1例,均在内窥镜下予以分离后治愈。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传统的鼻窦手术相比有组织损伤小,保存鼻腔生理功能,术后复发率低,但要尽可能的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 鼻内窥镜;鼻窦炎;鼻息肉
鼻息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由于鼻息肉的发生与慢性鼻窦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传统鼻息肉切除术虽行单纯筛窦开放刮除术,但未考虑鼻窦生理功能,同时术中出血较多影响术野,使鼻息肉切除不易彻底。因此传统手术后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据国内外报道,传统术后的鼻息肉复发率约在75%~80%,慢性上领窦炎的复发率约为40%,筛窦炎的术后复发率也较高,约为20%。本院自2006年以来,采用鼻内窥镜治疗鼻息肉、鼻窦炎45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4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15~71岁,平均42岁,病程4个月~20年不等,均有反复发作的鼻塞流脓或粘性鼻涕,部分伴头痛头昏等症状。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全部患者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检查。参照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评定标准[2],Ⅰ型Ⅰ期5例(5侧),Ⅱ期4例(7侧),Ⅲ期4例(8侧);Ⅱ型Ⅰ期5例(6侧),Ⅱ期8例(13侧),Ⅲ期10例(18侧),Ⅲ型9例(16侧)。
1.2 手术方法 用1%Dicain与麻黄素混合后行鼻腔表麻,2%Lidocain行蝶愕神经节、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在常规鼻镜下切除大块鼻息肉,再在内窥镜下切除残留下息肉或息肉根部,切除钩突,并切除病变筛房使筛窦形成大骨腔,于漏斗处扩大上领窦自然开口至上下径5~10 mm,15~20 mm。把内窥镜从开窗口伸人窦腔,在其窥视下用其各种配套弯钳、刮勺等清除窦腔内脓性物,息肉及显著肥厚赫膜等,冲洗窦腔。再把中鼻甲(如呈息肉样变切除)及其上方的筛窦内侧板压向外侧,使之骨折、外移,使筛腔缩小,嗅沟开放。上领窦腔内填塞碘仿纱条,鼻腔内填塞凡士林纱条。
1.3 术后处理 术后48 h始分次取出鼻腔填塞物,并予以1%呋嘛液及抗生素药水鼻腔湿润收敛消炎,每日清除术腔积血、干痂,术后1周予以鼻腔灌洗,出院后每周复查一次,直至术腔干净,并随访3月~1年。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1997年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2],分为治愈: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粘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窥镜检查窦腔薪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窥镜检查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2 结果
本组45例患者中治愈36例(80%),好转5例(11.1%),无效4例(8.9%),总有效率为91.1%,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鼻腔粘连,有1例,均在内窥镜下予以分离后治愈。
3 讨论
鼻内窥镜下切除鼻腔息肉后继行功能性鼻内筛窦开放术及上领窦自然开口扩大术,既切除了鼻腔内息肉,又清除了鼻窦内炎性病灶,因此减少了鼻息肉的复发。鼻 内窦 镜 手术的原则是在尽量不损伤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的前提下,清除病变组织,保留其基本的生理功能[3]。术中把保留的筛窦内侧壁和中鼻甲外移,缩小筛腔,使其有正常骨壁、戮膜覆盖。缩小筛腔又使嗅沟开放,利于嗅觉恢复。中鼻道自然开口扩大术,符合上领窦赫膜纤毛的运动生理,利于窦腔内分泌物的引流,减少传统鼻窦术后的不足之处。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新技术,与传统的鼻窦手术相比有组织损伤小,保存鼻腔生理功能,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就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首先熟悉解剖的重要性,筛窦及其毗邻结构解剖复杂,气房气化变异大,筛窦外侧壁仅有纸样板与眼眶相隔,纸板损伤是鼻内镜手术常见的并发症,钩突切除不当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钩突切除是筛窦开放和中鼻道上颌窦口通畅的重要保证,如果切除钩突过于向外和过深,则有损伤纸板可能,故术中需熟悉解剖结构,切忌盲目操作,切忌在血泊中、视野不清时操作。鼻中隔严重偏曲由于其对中鼻甲和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影响而导致鼻窦通气引流障碍,对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产生明显的影响,故对伴有鼻中隔偏曲应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中鼻甲的处理,中鼻甲在鼻腔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但对中鼻甲黏膜严重水肿,息肉样变或肥大,术中使用收缩剂后仍有肥大者必须切除中鼻甲外侧壁及下缘黏膜,以防术后并发症粘连[4]。术后随访,内窥镜手术的术后转归时间为10~14周,术后随访直接关系到手术疗效,术后复查可避免术后恢复过程中极易出现的窦口粘连,术腔粘连,可及时处理术后出现的干痂、黏膜水肿及小息肉组织,以阻止其进一步演变为息肉组织,术后复查时可针对性的全身用药或局部用药,以提高其治愈率。
在本文中4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治愈36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鼻腔粘连,有1例,均在内窥镜下予以分离后治愈。总的来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参 考 文 献
[1] 许庚,李源.内窥镜鼻窦外科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119-126.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2):133.
[3] 任红珍,陈卫东.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手术疗效观察.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7):1092-1093.
[4] 马永明,李建华,钱炜.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204例报告.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0,20(5):4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