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互动,化写文本

2009-07-15贾龙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文本学生

人类文学的博大精深让人折服,耐人品味。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每一篇章都值得仔细揣摩,细加涵泳。阅读教学在从文本到学生的理解过程中担负着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其成功便能使学生更好地汲取文学精华,也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笔者曾用“读写互动与文本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地分析文本、理解文本、品味文本的基础上化写文本,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化写文本的方法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曾用过。如李清照将范仲淹的“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化写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显得愁绪茫茫而含蕴悠长;才思敏捷的纪晓岚巧妙地化写诗句而化险为夷,他为乾隆题扇书写王之涣的《凉州词》时不慎丢了一个“间”字,当龙颜大怒祸患临头时纪晓岚巧妙地将绝句化写为一首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仅诗意未变,而且词律工稳,乾隆不由地转怒为喜,大加赞扬。毛泽东则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其意而化写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扫陆老先生“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的愤懑愁苦,展示了革命者坚贞乐观的情怀,令人百读不厌。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课文只是例子。”掌握课文就如同学习数理化学科中的例题一样,语文课文作为例子,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理解文意、掌握特点的肤浅层面上,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反复品味的基础上生发自己的感想理念,化其意而写之,最后将文本化合为自己的东西。这样就让学生能由此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在错综万变的其它文章中有章可循,游刃有余;这样就会有更高层次的收获,可谓“登堂入室”,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淀的感悟越多,理解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越快。

化写文本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第一,抒写感悟,神会作者。

在化写文本过程中,最能展现学生对作家作品、思想处境的领会与关切。思飘万里,神与相接,让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与思想,通过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抒发对作者行文立言之风、为人处事之道的品叹。例如,学完《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后,笔者的一位学生在《致陶渊明》中这样写:“厌弃世俗的嘈杂与纷扰,使你悠然自得、东篱采菊。抚松盘桓的逸趣、巾车孤舟的惬意、晨兴理秽的劳作、南窗寄傲的雅兴,都是诗意的清风缕缕。你是留恋旧林的羁鸟,你是乐归故渊的池鱼,悠悠千载,你一挥衣袖飘然而去的身影定格了你在史册上清新淡泊的传奇……”如此,留于文,成于章,小作者对陶潜归隐思想的理解与欣赏不言而喻。

第二,化写文意,对话文本。

这是要求学生在领会了作家作品的精神主旨之后,对文本进行理性化和个性化地分析演绎,最后化写成文。

化写文意就是化写出新的读后想象。通过文本的物象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写出自己的大胆设想。尤其对于诗词,都是意境优美、立意深远之作,大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和联想,再造一个有别于他人的、有自己特色的意象世界。如在学习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后,笔者要求学生以诗歌描绘的物象作为依据,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康桥。有位学生这么写:“清晨的康桥是清新的,像刚出浴的美人,带着淡淡的水气,康桥被她拥在怀里,轻轻地摇曳。弯弯的拱桥映在水中,被偶尔泛起的涟漪晃碎它的倒影。桥下,淙淙的水声总将思绪打断,看来康河也耐不住寂寞。它温柔地将岸边垂柳的玉手拉住,带着它们漫游。”笔调清新温婉,意境全出。

对话文本指对话文本主人公的心灵。这是个心与心的交融过程:让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运用时间错位的方式,设想自己仿佛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促膝而谈,从而将自己的感想倾吐无遗。这种方式可采用第二人称呼告的方式。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谏屈原书》与《题乌江亭》就是此种方式的典范之作。笔者曾让学生通过对人物身世、遭际、心境的揣摩分析,与《诗经·卫风·氓》中的弃妇和《琵琶行》中的琵琶女进行心灵的对话。学生习作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篇章,如《哭泣的百合花——写给<氓>中的弃妇》一文用了如此的题记:“我是花瓶中哭泣的百合花,被你轻吻后,不经意地留下;你是我眼中的最后一粒沙,我含泪也要轻轻地擦……”再如《千载琵琶声幽幽,分明怨恨曲中论》:“当你怀抱琵琶时,清幽的曲子在你的指尖、在千年的长河中流淌着。我看到的,不只是你泪水涟涟的娇颜,还有你那一颗创伤累累的心。我听到的,不只是你的哀诉,更有你那对世间说不完道不尽的悲恨!几多凄凉,几多凄婉,在你的指尖跳动,缓缓的,凉凉的,渗入瑟瑟的枫叶荻花之中……”哀切幽远的笔触,充分显示了小作者对主人公的深切同情,也说明小作者对文本理解的深度。这些,都可看做成功的小例。

第三,调整格式,变化体裁。

通过对文本的品味理解,可以让学生将文本的体裁加以改变,换一种形式来审视文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有人将杜牧的绝句《清明》改为独幕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改得很巧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读者更有身临其境之感。笔者曾经在简要讲了话剧的结构与特点,并印发一习作范例后,组织学生将《邹忌讽齐王纳谏》《孔雀东南飞》等篇改写成话剧,有70%多学生做到了场次分配合理、人物语言流畅、矛盾冲突激烈、舞台说明适当。有40%多的同学甚至加上了自己的创意,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突出。对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本,也可大胆改写、兼容并取。

古语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也是如此。语文课本的文章精彩纷呈,而学生的想象力更是万花筒,文本化写应该是极有潜力可挖掘的资源。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灵感的激发下,使学生学会更好地理解文本和挖掘文本,学会积累、学会赏析、学会审视,时间长了,自然会笔动才情现。

(贾龙梅 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730913)

猜你喜欢

文本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学生写话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