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个性化体验空间 优化个性化体验能力

2009-07-15章育生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情感

写作是复杂的精神劳动,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是一种精神体验,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的成长同步的精神旅行。写作的过程是从观察积累,个性体验,构思酝酿到表达修改成文的系统工程。其中,个性体验在写作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化体验,从心理学角度说,就是指写作主体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与感情的同化中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一个少年作者,不受别人思想的框束,用心去体验生活,让胸臆敞开,让情感展开,就会从生活中产生写作的欲望和激情,升华自己个性的思想认识和生命体验。作文中有鲜明的个性,就会体现出思想的光芒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因此,关注学生“作”前个性化体验的引导,对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那么,怎样进行写作教学中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呢?笔者的做法是:

一、独具慧眼,形成个性化积累

凡是文章写得富有个性的同学,都是善于积累的人。积累什么?主要是积累生活、知识、语言。社会生活丰富纷繁,需要作者独具慧眼地有个性地进行选择积累。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自己融入社会之中,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关心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关心社会中引人注目的倾向性的问题;要开阔自己的视野,磨励自己的思维,陶冶自己的人格;有了深厚的思想和人格的积淀,写作材料就会左右逢源。其次,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学会品味,心入其中。并且要树立语文训练“生活化”的新理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建作文训练“生活化”的平台,创设生活情景,如:开展学当主持人活动,名言警句互赠活动,班级辩论赛活动,朗诵擂台赛活动,班会感悟课活动,师生对话活动,采访活动,手抄报编辑活动,模拟法庭活动,影视欣赏评价活动,新编课本剧演出活动,访古揽胜活动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再者,文化知识积累是获取“第二生活”的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引导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在好书的熏陶感染之中观察社会,品味人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从许多经典篇章中汲取人文精神,积淀优秀文化,学习优秀的人格,获得文学、文化修养。要有意识地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粹营养,有意识地接触与理解多元文化,感悟体味伟大的襟怀与纯真的情感,领悟体会深刻的思想与璀璨的智慧,赏析优秀文化的底蕴与发展的价值,积累优秀的文化现象、文化思考。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报纸、杂志、名著,在班级创办“读书角”,引导学生从中搜集资料,写摘记,编卡片,搞剪贴,记读书笔记等,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精神大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资源,从网上搜集有益的文学、文化资料,为自己所用。背诵名句是一种“文化储蓄”,有积小流成江海,集沙成塔的功效。教师要引导学生日积月累,长期坚持,不断储蓄个性化的“营养液”。这样,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学生的写作活动必然在一种广阔的、丰富的、多维的、立体的知识背景下进行,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

二、独特感悟,追求个性化感受

作文的能力,也就是感悟客观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感悟的能力,而感悟能力对作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养中学生的个性化感悟能力,首先要强化观察能力的培养。从观察引入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造性,在观察中渗透浓厚的主观情感色彩,从平凡微小的日常事物中感受到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并坚持写观察日记,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积累个性化写作素材。这样,作文真实的内容、深刻的思想、生动的描述、新颖的形式才成为可能。

其次,要注意培养个性化感受的心理层次。当个性化感受的心理内涵形成强烈、深刻、细腻这三个心理层次后,作者的心灵才有可能容纳更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关注某一客观事物对自己心灵震撼性刺激的最强点,去摄取那些人人眼中所有,而人人笔下皆无的写作材料,去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如:一个自然风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起学生的某种感悟,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从看似平凡的人、事、物中感悟出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再者,只有把外物和内在的感情连接起来,触景生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而且要鼓励学生寻找独特的、个性化的感悟,去描绘浓重的主观色彩,张扬自己独有的丰富的情感世界,用真切细腻的文字去打动读者。思考是在感悟的基础上对生活的一种认识。思考生活是写作的生命,通过思考开掘材料的内蕴,加深立意的深度,展示艺术形象的魅力。思考要尊重客观规律,学会正确的方法,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质认识,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要学会辩证思考,要学会“多思”“深思”“善思”,打开灵感的大门,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独特品味,进行个性化审美

美的事物不仅表现在审美对象上,也表现在审美感受上。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审美的个性化感受和体验,不断提高审美水平。要启迪学生发现和品味课文中的意境美,驱遣学生的想象来感悟作家创造的优美、新鲜、深邃的意境,去感受生动、真实、美好的生活画面,去欣赏多姿多彩的优美语言。如《琵琶行》中通过琵琶女“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精湛技艺,将音乐之美描绘得惟妙惟肖,细腻感人,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启迪学生发现和感受课文中的景物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启迪学生发现和欣赏课文中的人性美,鲁迅的“横眉冷对”,屈原的“高驰不顾”,司马迁的“忍辱负重”,陶渊明的“淡泊明志”这种高尚的人格精神都给学生以美的启迪。要引导学生在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发现美,依依杨柳,小桥流水 ,大漠孤烟,社稷情怀,是审美话题,也是写作源泉。在这审美过程中,学生用美的眼睛捕捉美的镜头,就会感到生活是无限丰富的海洋,更加热爱生活,礼赞生活。人的本质力量在于创造。感知美、理解美、发现美的目的在于创造美。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创造给以积极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创造,积极实践,如开展“黑板报设计编辑”比赛、“手抄报设计编辑”比赛、“影视欣赏评价”比赛、“名胜古迹欣赏”比赛等创造活动,提高审美水平。

四、独抒性灵,丰富个性化情感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想感情是文章的灵魂。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登山者情满于山,观海者情溢于海,言传心声,文抒真情,影片《焦裕禄》《快乐妈妈》,散文《陈情表》《背影》等无一不是抒写个性化情感的典型,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启迪学生,作文中的感情,既不能虚情假意,也不能矫揉造作,而应是深切真挚,丰富细腻,自然和谐,情不自禁地从心底流露出来,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且要有独抒性灵感,要把握感情脉搏,表达主观情意,体现作文的个性化。要选取那些自己最熟悉的,深深打动了自己的、不吐不快的内容来写,并力图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采用巧妙的表现方法,“独抒性灵”,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真情倾吐出来。平时的练笔都要把从自己心窝里流出的喜怒哀乐,倾注于人事、景物、道理上,“要代表小小的自我”,处处有“我”之主观色彩,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创建多姿多彩的情感数据库,注重情感的储蓄。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要做到“感情真挚”,就要平时多做有心人,要有丰富而浓烈的情感体验,注意写作时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人们对它的体验和感受也是多方面的,所以人的感情也是丰富的、多彩的。因此,教师在平时要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美好、丰富的情感,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五、张扬自我,创造个性化氛围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个性”,主张尊重学生的潜能和生活实际,追求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和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中就要将学生看作鲜活的生命个体,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欲求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变作文教学的主宰者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响应者,提高学生作文的自主意识和写作欲望,让学生在作文中反映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内在情感,审视自己的生活,评判自己的行为,这样容易给学生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使他们懂得写作应神于好,精于勤,成于悟,使作文活动真正地个性化、生活化、本色化。只有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的作文冲动,才能全身心地感奋和活跃,进入生机勃发的作文状态。为此,必须营造开放型的作文教学氛围,给学生以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写作的翅膀。平时的自由练笔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如笔者每周布置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感受体验最深的生活,给“每周随笔”出三个题目,当场比赛择优,选出十几个优秀题目评价赏析,并作为本周随笔的选写题目,这样顺应学生的心理,就能使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大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储备,又要补充新鲜的材料,再加上想象和思维的启发,学生的写作活动定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新气象。

总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化体验的引导,中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知识、文化、审美情趣和感情有了独特的深刻的个性体验,再加上一根兴趣的杠杆,中学生的写作状况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飞跃,写作的前景,必将会是一片美好的蓝天。

参考文献:

[1]徐和平,丘才妹.高中生阶梯作文[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10).

(章育生 浙江乐清市职业中专325600)

猜你喜欢

个性化作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情感移植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