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口语交际的训练
2009-07-15祁学文魏鑫
祁学文 魏 鑫
口语交际是指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是交流双方的互动活动,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手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的重要素养。”由此可见,口语交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实践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尤其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语文教育教学与传统语文教育教学相差不大,语文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把口语交际教学仍置于脑后。有的教师认为语文考试局限于笔试方式,即使试题中设置了情境话题,也只是检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堂上仍只有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传统模式。虽然许多农村学校配发语文教科书时也发了《写作与说话》,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却被大多数教师忽略了。
我们认为,在今天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下,农村中学的口语交际应被提上教学日程,给予高度重视。笔者在所教的两届学生中,结合农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尝试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低起点,严要求,循序渐进,鼓励学生敢说
生活在闭塞落后农村的学生,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他们较少接触外界的新事物,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普通话说不标准。就拿笔者所带的两个班来说,110人中城区学生只占20%,80%的学生来自郊区和边远山区,他们中大多数上中小学时老师用方言讲课,让这些学生用普通话开口表情达意,难度可想而知。
“低起点”指说的方式和说的内容容易简单;“严要求”指说时声音宏亮,语速适中,用普通话。比如第一堂课笔者让学生用一句话自我介绍。初始阶段,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胆量。学生初次上台,难免心中胆怯,信心不足,声音发颤,不敢正视同学。教师要用亲切的话语,鼓励的目光或其他的体态语言,积极鼓励学生,打消他们的顾虑;也可示范介绍,或让普通话说得好的同学带头介绍,让其他同学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敢于开口。
笔者发现,让农村学生开口难,用普通话开口更难。教师可利用有限的音像资源,采用诸如听课文示范录音朗读、听电台新闻播报、看电视知识短片等方式,让学生跟读、模仿读。在课堂上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互动活动时用普通话,即使用塑料普通话(笔者戏称不标准普通话)也行,营造良好的说话氛围。每堂课前五分钟,让一两个同学朗诵自己喜欢的一两首诗词或短文,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又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能力。
在学生渐渐适应了用普通话当众发言后,再让他们简单地自己说。譬如谈谈天气状况、说说自己的家乡、描述班上的一位老师或同学的相貌让其他同学猜、说说身边发生的事……
经过高一第一学期这样的训练后,同学们消除了胆怯,打消了顾虑,即使普通话说不标准也敢说了。
二、立足乡土实际,再现生活情景,创设恰当的话题情境,让学生愿说
仅仅让学生敢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想法让学生愿说。口语交际教学力求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共鸣中展开交流,以求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其实,这也是新课程对口语交际中生活化原则的反映。生活化原则指在口语交际中应注重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农村学生虽然口语交际的条件似乎先天不足,但却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条件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笔者所在的县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生处,是中国乞巧文化之乡,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农村学生放牛割草、春种秋收、打场犁地等劳动生活更是丰富多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训练中,可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特产、景观,说说自己参加过的某种劳动生产过程,参加过的某一娱乐活动,家乡的变化等。有些同学介绍了他们家乡的“说春”习俗,有的介绍了仇池山上的伏羲洞,有同学邀请同学们去领略九眼泉的风光,有些描述了打场犁地过程,有些女同学介绍了她们参加乞巧活动的过程及自己的感受,有些同学通过今昔对比说出了村子的变化……大家积极踊跃,争着说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事。生活是活水,是源头。把生活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下,学生会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二)创设恰当的话题情境,让学生真实地表达思想
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如入其境”的亲历感、现场感和对象感。只有在这种情境中,交际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口语能力和听知能力,才能得到有效锻炼。因而,教师要结合实际,灵活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表达。
如一次正在上课,一农村妇女冒失地推开教室门,大声问笔者:“他丫丫(阿姨),我家的××娃在这个班吗?”引得学生哄堂大笑。笔者抓住此情境,设问:
(1)若你是那位妇女,你该如何询问?
(2)若那位妇女是你们某一个同学的妈妈,你该怎么做?
(3)我们该如何作答?
通过这一即兴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去进行交流。
针对校园中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不良的生活习惯创设情境,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又把做人与作文结合起来。像根据雪白的墙上踏满了鞋印,教室外阳光灿烂而明亮的教室里却亮着灯,自来水哗哗地白流着等现象创设的话题情境:
这面雪白的墙是我家的,我会……
当我发现晴朗的白日教室的灯亮着,我该……
当我发现学校自来水白流着,我想……
让学生真实自由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我口说我心,即言为心声。在自来水白流着这个情境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同学说的是:
“我走过去把它关起来。”
“原来是水龙头坏了,马上报告给后勤老师,让他们换。”
“想办法修好水龙头。”
有两个同学的看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一:“走自己的路,让水流着吧!”
笔者追问一句:“若是你们家的呢?”
“我家不用自来水,用压井。”
“假如你家用自来水而自来水白流着呢?”
“放个大盆养鱼。”
“水满溢了呢?”
“开个游泳池。”
“邻居家遭了殃,找你呢?”
生语塞,脸红。
其二:“我发现学校自来水白白流着,上去想关。但我前面一个老师看了一眼就走过去了。”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迟疑着。笔者微笑着鼓励他往下说。“老师是教育人的都不管,还是算了吧!又一看水白流着实在可惜,唉,还是关了吧!可龙头坏了,赶紧去找后勤老师吧!”
这两个同学的表述一个让笔者吃惊,一个让笔者汗颜。当着学生的面,笔者诚恳地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之所以有‘走自己的路,让水白流着吧这样的想法,有些老师(包括我)视而不见,就是因为学校的水龙头姓公而自家的姓私。就拿我说吧,是我家的肯定赶紧换(生笑)。当然,我看着学校的水白流着也觉得太可惜,可一想有后勤处老师管这事呢!还是走吧!后勤处老师可能想领导让换就换吧!这样踢皮球就让水到现在还在哗哗地白流着!”笔者说完后,教室里静静地,继而响起了掌声。
这次对话,让笔者想到,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要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要在学生面前展现真实的自我,哪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同时也让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学校教育要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到首位,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对学生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身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感化学生,让学生的口语交际在展现个性的同时也要打上道德的烙印。
我们应立足实际,贴近生活,创境激趣,引发学生自愿交流,自然地进行口语交际,自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有目的、有计划,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会说
口语交际让学生敢说、愿说,还远远不够。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有的颠来倒去就说那么几句话,词汇贫乏,语言呆板,思维不敏捷,表达欠准确,有时听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话题;有时,一个问题几十个同学说的大同小异……如何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准确、明白、得体地把自己的思想转换成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会说。
(一)目的性、计划性
(1)目的性:此阶段要求教师将说话的重点转入到对语言的锤炼,思维的拓展,个性的培养,以及倾听和应对时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运用规范、简明、连贯而又得体的口头语言,文明的交际习惯,准确、生动、清晰、严密地表情达意。
(2)计划性:为了改变学生口语交际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想办法,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和知识面,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为口语交际提供良好的素材。比如组织学生建立图书角,让学生凑零花钱订阅书报,像《演讲与口才》《漫画与幽默》《语言文字周报》等报刊杂志,动员家中有藏书的同学把书拿来与同学交换阅读。还可要求学生写摘抄笔记,从高一开始摘抄课内外阅读时的好词好句,名篇名段,及时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教师要定期检查摘抄笔记,谨防流于形式。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扩大了阅读面,又为写作和口语交际提供了素材。
(二)采用的形式
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灵活多变地进行训练。可在课前说,可在课堂教学中说,可在写作教学中说,在课外说;还可利用主题班会课、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演讲会等形式;可利用农忙假、节假日带学生到广阔的大自然中,让他们即兴发言。
总之,在农村中学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指导有方,持之以恒,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农村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交际能力的实际需求,让他们都成长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社会人。
参考文献:
[1]杨再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2]叶朝红.论现代社会的口语交际教学[J].现代语文,2008,(29).
[3]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教师口语(试用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祁学文 甘肃西和县职教中心 742100;魏鑫 甘肃西和一中7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