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自主”翱翔的机会
2009-07-15刘玉敏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充分调动和精心呵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使每个学生都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不竭动力。同时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自主教学观,变教学为导学,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会学生学习,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所以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做到乐学和会学。
教师不仅要善于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而且也要善于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更多,这其中包括收获知识、提升能力、享受过程、体会方法,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语文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训练中,并通过教师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给语文知识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善于营造乐学的氛围。
当语文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生活资源,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活情景,把生活经验趣味化,语文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乐意参与,自主学习。如《童趣》这篇文言文,教师就要善于营造“乐学”的氛围,用生活中孩子过家家时,用沙土当米,野草当菜等事例围绕“趣”字体味想象的妙处,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创造的潜就能够得到激发。在学习中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中为什么要把丑陋的蚊子比作漂亮的白鹤?人是强大的,癞蛤蟆是弱小的,为什么当癞蛤蟆出现时“我”会“呀然惊恐”?它们都很有探究意义,这说明学生在阅读书本时已经开动脑筋,能够提出一些有创见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该抓住时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时只应起引导、指点、促进的作用,对学生们的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也避免了文章的一元解读。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文化,学生学习它的目的既在于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更在于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等都不尽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向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以人为本,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实学生的先天生理素质和后天生长环境各不相同,也就决定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语文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过分偏爱外向、开朗的学生,不能冷落内向无语的学生,更不能反感甚至限制跟老师“唱对台戏”的学生发言。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先天优势,积极创设条件让内向学生大胆说话、质疑;给开朗者以显示魅力的场合;让敢于“唱对台戏”的学生有阐述观点的机会。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学会用人文的眼光、人文的情怀去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或神圣或悲壮或感恩或震撼的情感境界,使每个学生的情感世界都独具魅力。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够建立起平等、民主、信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够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也才能最终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
再次,要重视课堂知识的延伸。
在语文课堂上,由于受时间和所授知识内容的限制,有些知识得不到拓展或是深入,而课外延伸则可以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为第一手资料的教材,它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凭借,更是一种课程资源,所以我们要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空间,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关注到课内外衔接,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课内是根,课外是茎,课内外知识结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知识树。
语文课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个目的的实现,就少不了知识的积累。诗词歌赋、经典名篇的阅读和积累,都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所以,知识上的拓展是有必要的。如讲宗濮的《紫藤萝瀑布》时,可以以课本为基点延伸,给学生补充宗濮的散文《报秋》。课后可补充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杨朔的散文《茶花赋》,因为它们都和这篇课文一样是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的文章。这对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也大有好处。
有时对文本的阅读,必须多角度地拓展文本的内涵,感悟作品所揭示出来的多重意义。“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孩子的心中就会有一千篇不同的《狼和鹿》的故事。是孩子们那鲜活的个性把一篇小小的文章变得如此绚丽多姿,所以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理解文章时的个性化感受,创造出语文富有个性的阅读。
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维系自主热情。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情感体验时时刻刻产生着动力和阻力,当学生因课堂气氛的感染、所学文章内容的激荡,而处于兴奋、激动等积极情感状态之时,就会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容易产生需要学习的内动力,从而能自觉、自主地发现和探索。此时教师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有错误但也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教师要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能科学地审视、巧妙地点拨、机智地引导,就会使学生活泼、自由、和谐地发展。
最后,教师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激活自主行为。
在语文课堂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能营造更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如在语文课堂上把学生的个体活动与小组活动有效地结合,通过竞赛、表演、辩论等具体形式,把个人表现与小组总体表现相挂钩,使个人竞争与小组评估成为一体,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激情。有时学生为了个人成绩和小组荣誉就会把课堂学习知识的动机延伸到课外去主动查阅课外书籍,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同时分组竞赛也让学生学会了合作,为了集体荣誉,学生们就会在比中学,学中赶,赶中超,不仅能主动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长久地坚持下去学生们就会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竞争的方法激活课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竞争。教师要将自主、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们积极思维,齐心协力地攻克难关。
因此语文课堂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解决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就在于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自主探究学习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发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真正给学生“自主”翱翔的机会。
(刘玉敏 河北省卢龙县电大进校06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