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物种起源〉绪论》的科学内涵
2009-07-15季治国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树立学生崇尚科学精神的理想,历来被认为是数理化生等学科承载的任务,而为我们一贯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语文学科所忽视。殊不知,语文学科同样担负着激发学生科学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引领他们亲近科学的光荣使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选的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一文,即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极好载体。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学参考书虽然也意识到“体会和把握达尔文身上的科学精神也应该是本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但其对科学精神的说明较模糊,除了“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注重实践,自信坚定等”别无其他具体阐述。这让我们大多数本就不太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语文老师不知如何操作。笔者以为,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的主要著作即《物种起源》,而本文作为这一重要著作的导言,对其科学内涵作全面深入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作为本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种探索宜从三个方面入手,引领学生走近科学,亲近科学。
一、科学素养的形成
1.专注。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做一件事,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基本保证。我们不能到处挖井,到头来全是枯井。达尔文从1837年就想到“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经过5年的工作之后”,“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他还说:“从那时候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达尔文对生物学研究的专注由此可见一斑,我们应引导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专注。
2.持之以恒的毅力。从1837年想到“搜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到“现在(1859)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达尔文费时22年,这其中的艰难困苦、失败挫折可想而知,如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或许这一伟大发现的发现者就不是达尔文了。
3.科学探索的信心。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感受达尔文的自信,另一方面,我们要将这种信心传递给学生,以鼓励他们去进行科学探索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孩子没有动手科研的机会,导致他们对科学研究望而却步。“这些事是科学家做的,我怎么能做呢?我怎么做得了呢?”凡此种种想法束缚着学生,使得他们不敢碰科学,更不用说研究了。通过对文本的研习,可以引导鼓励学生。“栽几棵树,种几盆花,养一些动物,然后对它们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我们同学们能做吗?”当然能。好了,达尔文能做的其实我们也能做。所以我们如果大胆地去接触科学,研究科学,或许也能有像进化论一样的伟大发现。“同学们,行动起来吧!”通过如此分析和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科学探索的信心。
二、科学精神的弘扬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严谨务实是科学的底线。“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并“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所信任”。尊重事实,如此,科学才会有永久的生命力。
2.怀疑精神。在一个神权思想主宰的世界里,大家都相信“每一个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而达尔文敢于怀疑,“虽然许多情形至今还不清楚,并且将会在很长时期内还弄不清楚”,“但是我能做到精细的研究和冷静判断”“我以前的观点是错误的”。从伽里略到达尔文,从达尔文到爱因斯坦,怀疑历来为科学认同和赞颂,它是科学进步的源泉之一。中学生要从小培养怀疑精神,敢于挑战旧思维、旧思想,敢于创新。
3.竞争精神。科学发展需要竞争,只有在竞争中不断超越,科学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才能更好更快地进步。达尔文在文章中很坦率地承认“完成还需要许多年月”。但急于发表除了健康之外,主要是因为华莱斯先生的研究课题跟自己一样,而且“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不难看出,达尔文把华莱斯先生看作竞争对手,在发表文章问题上与之竞争,在科研过程中必然更要竞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竞争精神促进了他的研究进程。
三、科学方法的学习
1.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头理论,必然没有生命力。达尔文的成功有赖于实践。首先他的灵感来源于实践,1831年,他随比格尔号军舰作环球考察,途中见到的生物分布等种种现象给了他灵感,然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次他的研究过程以实践支撑理论。从1837年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就想到“搜集和思索与之关联的各种事实”。然后又“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并且做到“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
2.协作。团结互助,协同作战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又一要求。达尔文说“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并“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谢意”。因为他“最近十五年来”“以丰富的知识和优秀的判断力多方面帮助了我”。由此可见,达尔文的成功,不仅仅靠个人的禀赋和奋斗,它也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体现。
(季治国 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2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