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
2009-07-15曹阳张立君
曹 阳 张立君
摘 要: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的具体特点和推进农村改革的具体要求,对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条件和优越性进行探讨,寻求实现的具体措施,对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 经济区域 集团化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224-02
所谓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就是以农村产业集群为基础,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积极扶植区域增长极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导入,以虚拟经营方式为手段,集聚、整合该区域内的有效资源,形成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实体,打破村落间的生产局限,发挥其相对优势,以培育和拓展与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增进农村的经济社会效益,它是农村产业集群发展的最高阶段。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大潮中,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体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在生产效率、生产效益、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弱势,往往掣肘农村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积极地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能够有效地将分散的资源优化再组合,增强农村经济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力。
一、在新一轮农村改革视野下,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优越性
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评价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历史贡献,丰富和发展了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在新一轮推进农村改革视野下,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符合于中国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决定》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体各种的资源利用率、农村经济体的生产效率、农村经济体抵抗风险的能力,加速农村经济体增长方式的转变。
首先,在新一轮农村改革视野下,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体各种资源利用率。在现阶段,以农民家庭为主的农村经济体,无法有效地集聚、整合、利用如资金、信息、技术、设备、政策等资源,造成了农村经济体生产效率低,抵抗风险能力弱等不良后果。在新一轮农村改革视野下,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利于促进多个农村经济体的联合,以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为基础,组建新的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实体,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局面,充分集聚、整合、利用区域内的有效资源,并通过企业管理模式的导入,实现各种资源的科学配置,从而达到农民、农村经济体、农村区域经济集团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最大化,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其次,在新一轮推进农村改革视野下,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体的生产效率。其原因在于:一是在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过程中,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有利于将传统的农民转换为农业产业工人,实现农业劳动者的专业化。与此同时,在对外劳动力输出过程中,通过职业的培训能够有效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二是有利于充分利用资金资源,通过增强农村经济体的信用度、贷款偿还能力、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等等,加快农村经济体的资金流动性和资金使用效率,扩大农村经济体的收益范围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三是有利于充分利用技术资源,通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教育的推进,增强农民对先进技术的掌握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最后,在新一轮推进农村改革视野下,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利于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决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是农业增长方式中的一部分,它的转变就是要使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其实质就在于资源的整合方式、集聚方式、利用方式的转变。在新一轮推进农村改革视野下,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能够有效地整合、集聚、利用如土地、教育、金融、技术等资源,在市场条件下通过农村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扶持和培育,不断拓展农村经济体生产的内涵和外延,优化农村经济区域集团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拓展其产业领域,从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使农村的生产朝着现代集约发展的方向发展。
二、在新一轮农村改革视野下,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具体条件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在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为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决定》根据当前城乡发展面临的新情况,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我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做了基本的判断:一是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二是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三是进入了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根据《决定》的判断,要在新一轮农村改革视野下,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就必须创造有利的资金条件、技术条件、制度条件,才能实现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条件一:创造资金条件,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由于农村经济体具有收入的不确定性、投资的长期性、低收益性、高风险性,而金融部门的衡量标准是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储蓄并配置到高效益的部门。这就造成了农村经济体和金融部门的矛盾,使得金融资本不愿流入农村经济体,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缓慢。基于二者之间的矛盾,创造有利于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资金条件,必须加强经济区域范围内各个经济体的联合,使原有资金回流到生产流通领域中,防止资金外流现象。同时,积极创造、培养、扶植农村经济区域范围内的优势产业、优质产品、优秀企业,争强收益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以吸引金融部门的投资兴趣,政府要引导金融部门降低对农村经济体的投资门槛,成立专门用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专项基金,通过企业管理模式的导入,合理规划如政府投资、银行借贷等渠道获得的资金,防止重复性投资、资金浪费、占用挪用专款的现象的产生,以解决因资金短缺而导致的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村建设缓慢、农民增收幅度不高等问题。
条件二:创造技术条件,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一轮农村改革视野下,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农村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创造有利于“三农”问题解决的技术条件,在实践中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决定》的具体指导,科学地划分出有利于农村经济区域集团发展的成长空间和目标市场,积极地将先进的科研成果有针对性的转化为科学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地实现技术的集成化,通过农业产业工人的培养、职业技术的再教育,实现劳动过程的专业化,积极组建相关的信心搜集和分析部门,实现生产经营信息化,第一时间内搜集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信息,分析出有利于农村区域经济集团收益的生产信息,以集团为后盾直接参与市场的流通,避免收益在中间环节流失现象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