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经营策略探讨

2009-07-15庞延宁

经济师 2009年6期
关键词:经营策略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王 瑾 庞延宁

摘 要:金融危机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存贷利差缩小、房地产业不良率攀升、外向型企业风险凸现、企业信用风险加大等多重困境,同时,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也为商业银行业务拓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置身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中,如何在金融危机中保持我国商业银行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163-02

金融危机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存贷利差缩小、房地产业不良率攀升、外向型企业风险凸现、企业信用风险加大等多重困境,同时,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也为商业银行业务拓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置身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中,如何在金融危机中保持我国商业银行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突出风险防范的核心地位,切实增强抗风险能力

1.重视风险防范,坚持稳健经营。商业银行是储蓄投资转化的中间环节,追求盈利是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最基本的诉求,但本质上,银行真正经营的是风险,风险内控是商业银行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商业银行必须坚持稳健经营的方针,坚持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原则,重视风险防范,这一条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再一次得到印证。这次金融危机中,一些稳健经营的银行受到的冲击很小,但美林、花旗等激进的超大型商业银行却陷入困境,特别是高杠杆经营的投资银行的倒闭或被收购,“大而不倒”的神话不再,这就充分说明了稳健经营的重要性。

2.重视信用风险管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业务是信贷业务,利差收入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据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测算,2008年存贷利差达到5%以上。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还是信用风险,要强调信贷业务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强调审慎、稳健的发展战略,业务管理上要加强市场、行业和区域研究,准确掌握客户信息,选择好市场和客户,把握第一还款来源,确保偿付能力,在经济调整周期更应严格准入标准,并做好贷款担保和抵押的动态管理,不断提高风险预警监控能力,保持信贷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3.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要义是对信用、市场及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全面覆盖。当前,境内商业银行各类理财产品发展迅猛,成为拓宽银行非利息收入、维系客户关系的重要途径。尽管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商业银行不承担信用风险,但实践中一旦理财产品所依托的基础资产出现质量问题,无法实现预期收益,银行要承担的责任依然非常之大,所谓“买者自负”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还难以实现。对理财产品蕴含的风险要高度重视。

4.加强风险管理基础工作。风险管理基础工作包括基础制度、基础流程、基础数据、基础工具的建设,确保风险偏好的准确传导和有效落实。一是对基础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各项业务都要做到制度先行,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加快配套完善。二是在基础流程方面,根据客户需求和业务逻辑进行合理优化,将风险管理有机嵌入流程之中,提高流程效率和风险管控效果。三是在基础数据方面,规范数据标准,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做好业务数据积累;大力研发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工具,为产品营销、风险管控、经营决策、客户关系管理等工作提供支持。四是在基础工具方面,要尽快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工具库。

5.充实资本,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一是要通过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增加资本。有的商业银行在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资本金却自上市以来就一直没有扩充过,通过发次级债的方式来充实资本金,可以适应规模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要主动提高拨备覆盖率。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反映有滞后性,随着信贷规模的扩大,信贷风险暴露不容小觑。为此,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至少要达到130%以上,风险较高的银行应进一步将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50%以上,商业银行应该主动提高拨备覆盖率,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二、加大信贷投放,加强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增长

1.加大信贷投放,促进效益增长。经济是第一性的,金融是第二性的,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提升基础是经济的稳步增长。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为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提出了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为加快这些重点领域的建设,从去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拟新增投资1.18万亿元,加上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共约4万亿元。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作为国民经济高效运转的核心,必须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也必然从扩大内需政策中受益。同时,自去年四季度我国货币政策走向宽松,宽松的信贷规模和持续下行的利率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形成两方面压力,商业银行必须把握机遇,在本轮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2.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银行应服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顺应当前包括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宏观经济调控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质大型基建项目的信贷投放。同时,对于某些投资额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应强求独家承办,要通过加强同业沟通协商,采取组建贷款银团等方式加强合作,实现投资方与各商业银行多方共赢。

3.大力支持优势行业。加大对国家宏观政策受益行业、抗周期性强行业、熟悉和具备优势行业的投放力度,重点支持资源优势型、垄断性行业、财政实力强的城市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具有核心技术特征的装备制造、技术成熟的科技创新、有集约化经营特色的涉农、有确定还款来源的灾后重建等行业领域,以及包含教育、卫生等行业在内的民生领域,支持包括广电、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行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

4.大力支持优势地区、总部经济。所谓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我国主要总部经济区域大多聚集在国内一线城市中。加大对优势地区、总部经济的支持可以有效规避风险,拓展优质资产。

5.信贷投放中有保有压。金融危机中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好转仍尚需时间,另外,宏观调控带来的许多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变化与调整仍在继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于商业银行经营影响仍在加深。商业银行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又不能盲目放贷,为不良资产暴露埋下隐患。因此银行应该加强前瞻性,在整体经济形势明朗之前,应实行稳健的信贷政策,在扩大信贷规模时要慎重,高度重视和防范新的金融风险。

三、加强信贷、产业结构调整,保持可持续发展

1.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深,宏观经济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行业低迷和经济持续下行,信贷风险继续加大。商业银行应当把握当前国家扩大内需、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良机,继续加强资产存量和增量结构调整,将银行的信贷与产业和财政政策结合起来,保障对符合国家产业和宏观调控政策、前景良好的领域和企业的重点投放。

2.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所需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商业银行要进一步优化信贷资金结构,统筹配置信贷资源,优先保证手续齐全、符合项目开工和建设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所需配套信贷资金及时落实到位。

3.加大信贷退出工作力度。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要求的客户和项目、不符合信贷准入标准的客户、不良率偏高不符合本行风险偏好的劣质客户、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判断不清、长期风险不确定性较大的客户和项目、列入不良信用内控名单和银监会大额不良监控系统的客户、公司治理和财务混乱、弄虚作假、盲目多元化发展的客户、受经济危机打击较大、市场前景黯淡、风险较高,已经停产、半停产、库存非正常增加、亏损、利润下滑过快等经营存在明显问题的客户等,切实加大信贷退出力度,实施主动退出。

4.稳步推进,做好中小企业、支农、消费信贷工作。研究广大中小企业的不同需要,开发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产品,建立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信用评级体系,善于发现和支持那些造血功能强、成长快、信誉好的中小企业和项目,对资信达标、风险控制落实到位的中小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四、加强对新产品运用的管理,加强对衍生品的管理

1.加强并购贷款的管理。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这意味着自1996年央行发布《贷款通则》规定借款人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以来,银行贷款首度被允许流入股权投资领域。并购贷款不仅是一笔贷款,同时它将加速银行投行业务的转型,这种转型方式将极有可能使银行的身份从单纯的贷款人向财务顾问并最终向股东身份转变。并购贷款业务放开可使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也将会给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与想象空间。同时,并购贷款具有风险大、技术含量高、复杂程度高、个性化强的特点。银监会对开展并购贷款的商业银行设定了较高的门槛,商业银行在并购贷款开展初期应加强管理,稳健发展。

2.加强金融衍生品的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能盲目效仿西方国家的做法,无节制地开发金融衍生品,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金融风险转移机制。西方国家所开发的许多金融衍生产品已经脱离了风险控制的范围,成为少数金融冒险家转嫁风险、牟取暴利的工具。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机构必须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管理。

五、加快业务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1.加快业务转型。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加速推进战略转型,实施“零售银行战略”和“综合经营战略”。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收入结构、业务品种、经营模式的转型。收入结构逐步从以利差为主的收入模式向利差和收费并重的模式转变。业务品种逐步向直接融资、利率市场化影响较小的市场和业务转型,支持零售业务、扩大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的比重,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加大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特别关注新兴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由层级制向矩阵制和单元制过渡。战略转型是商业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应金融脱媒、增加利润来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需要。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快战略转型的步伐。

2.努力拓展中间业务收入。2008年后半年,我国利率持续下调,贷款利率的调整幅度大于存款利率(存款降189个基点,贷款降216个基点),对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造成挤压,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同时,中间业务的增长,将大大拓展银行未来收入和盈利的增长空间,对商业银行抵御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带来的风险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文龙.商业银行缘何要密集发行次级债.金融时报,2009.2.18

2.黄丽珠.如何坚守风险管理这条商业银行的生命线.金融时报,2009.2.9

3.黄丽珠.从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看:风险内控是金融机构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金融时报,2009.2.2

4.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

(作者单位:山西省建设银行公司业务部 山西太原 030000)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经营策略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阎锡山接收日伪企业后的经营策略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基于企业经营策略的学校管理新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