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师生关系谈高校师德建设
2009-07-15徐献红
徐献红
摘 要:师德建设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对师德的含义、师德建设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 师德建设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079-02
在高校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过去,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而今老师这个称号却缺少了神圣感、敬畏感,特别是在高校更显突出。造成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方面的、教师方面的、学生方面的。从社会而言: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的价值观,致使少数缺乏信仰、信念的人们对工作、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出现思想觉悟不高、道德素质下降的现象。有些教师不学无术、不思进取,对学生不负责任、应付差事、工作散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教师群体在社会上的形象。高校师生关系不良,教师乃是主要因素。因此,高校师德建设也成了高校必抓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师德的内涵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教育部早就提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
高校教师不仅是大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能力的培养者,更应该是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高校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及民族素质的提高。所以,高校教师更应加强师德建设。我国教师法也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江泽民同志曾对师德建设提出了“志当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总体要求。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师德论坛上也指出:“人民教师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师德建设决定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要想把教育做好,决定性因素是教师,而在教师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师德。”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提高师德水平,以德从教则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青年学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有着非凡的意义。
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首先有利于我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高科技时代,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大必须依靠科技强国,必须依靠高校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必须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德才兼备”是合格人才的标志。只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其次有利于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高校教师要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就要教师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在师生交往中,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给予学生心理上的理解支持、学业上的帮助,教书育人,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高校要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加强教师师德,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诲学生、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师生之间避免发生冲突给学生、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高校教师道德品质的提高,“行为世范”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社会文明的发展。教师要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明礼诚信、严于律己、团结合作。高尚的师德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对青年学生对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的。有了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不仅可以促进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的形成,也有利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三、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教师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是高的,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是好的,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专家、教授、优秀教师。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加。良好的师德师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受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在高校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不道德的思想观念,一些腐败现象也出现在校园之中。某些教师甚至认为自己是学生的“老板”,学生是自己的私有物,是可以由他任意处置的,由此出现了个别教授不正当对待学生,受学生指责的现象。有的教师不注重师表形象,为师不严,只知道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只教书不育人。有的教师从个人本位出发重视个人专业能力发展,追求个人名利,忽视责任与义务,缺乏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协调性差,人际关系紧张。还有的教师缺乏进取心、事业心。“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流动的水。”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新知识层出不穷。不学习的人好比无水之源,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教师治学不严、执教不力、知识贫乏陈旧,结果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在新时期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制定确实可行的措施,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四、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
搞好师德建设是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性工程,也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只有采取措施把师德建设提高到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来,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师德建设才会为高校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高校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要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思想。在高校,以人为本就要重视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教会学生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诚信之人。那么,教师要做到这些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因此,高校要根据时代要求,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道德责任,启发师德觉悟,培养师德情感,锻炼师德意志,确立师德信念,形成“献身教育光荣,教书育人光荣,师德高尚光荣”的校园氛围。大力宣传师德教育先进典范人物,就拿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在校内曾掀起学习中文系书记郭奎生的浪潮,学习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一心为学生服务的执着精神。由此带动全校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形成了良好的师德氛围,促进学校的师德建设的完善和发展。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校青年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可塑性。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教师自己就要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教师要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己。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施以真诚无私的爱,才能建立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大学合并,大学城建设加快,大学生数量逐步增多而教师并没有完全相应地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的有效性减少。同时高校教师还要承担着份量不轻的科研任务,也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与精力。这就使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出现疏远、淡薄。师生之间如果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就容易导致出现一些危机事件。所以高校要建立有效措施,缓解师生之间沟通难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工具进行沟通。再者学校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3.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高校师德建设一方面提高教师修养,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今大学生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学生浮躁、急功近利,上大学就为混个文凭,逃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现象成风。另外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教师的尊重。
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校重视。辨证地讲,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高校师德建设起到正反馈的作用。学生对于教师的尊敬是提醒教师时刻保持教师身份的一面镜子。学生对于教师的一声亲切的称呼、一个敬礼都会在无形之中规范着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高校要时常开展尊师活动,使学生懂得尊重所有劳动者、尊重老师,使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继续发扬光大。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良好的师德不仅可以影响和教育学生,而且会带动整个学校的道德建设,进而影响和促进全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因此,高校加强师德建设,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周济.在全国师德论坛会议上的讲话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
3.胡钦太.拓宽高校师德建设的新视野[J].中国高等教育,2002(23)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濮阳 457000)(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