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德福:从小镇走向世界

2009-07-14

青春 2009年6期
关键词:德福企业

江 河

早春的江南,总是那般令人神往:风儿一天比一天温馨,花儿一天比一天娇艳,河水的笑容一天比一天舒展,鸟儿的啾唧一天比一天动听……正是在这样一个“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午后,我来到了地处南京最东端的上坝镇。

这儿,是本文主人公的故乡。

这儿,是周德福励精图治、走向世界的舞台。

周德福刚从北京归来。他像往常出差回来一样,首先去办公室喝了口水,然后准备去车间和各个科室转一圈,不巧这一次,他在门口被我一下子“逮”住了。或许一贯讲究实干的缘故,他为人十分低调,不大擅长与记者打交道。一番解释后,他总算接受了我的采访。

我们的话题,是从他的经历展开的。

1955年,周德福出生在上坝镇大年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一年后,他有幸被推荐到一所小学当代课教师。第二年,一个机遇再次意外地降临到他身上:由于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他被应征入伍去了浙江。

那是1976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寒冷。年仅21岁的周德福,在命运的安排下,在家人和乡亲们的叮咛与祝福中,第一次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故土。“在梦中,我有一双翅膀,我要飞遍全中国!”正值风华正茂的周德福,第一次在当天的日记中,悄然写下了这样的诗行。这不是豪言壮语,而是一位农家子弟在心海深处最初所树起的理想风帆,它饱含着世事的艰难和对美好明天的无限憧憬。只是周德福从那时起,就开始领悟到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始终横隔一条湍急的河流。只有用心血与汗水,才能在其间架设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通晓此理的周德福,很快将自己的整个身心融入军营,并在这所特殊的学校接受锤炼摔打。入伍当年,他就当上了副班长,次年升为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在部队,他当过文化教员,还参加过由师部组织的文学学习班。他对文学的最初向往,正是从那时起悄然萌生的。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80年年底,周德福从部队转业又回到了大年村。他的人生之旅,似乎兜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圆圈。他开始正视脚下的路,正视这片祖辈们辛辛苦苦开恳出来的土地。好在当时,农村的高中生不是很多,而像他这样在外见过世面的青年党员更是稀罕。因而,从部队转业当年,他就被地方上视为难得的人才重用了。他先后担任过大队民兵营长、团支部书记。是年,他年仅26岁,一种无限美好的前程,似乎正在向他招手。可是谁都没有料到,第二年,他主动使自己的人生忽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不想当官,而是想进工厂当一名普通工人。对于他的这一选择,家人不解,朋友疑惑。他在无数双不解的目光中,终于走进了镇上的一家乡办企业。

那家企业名叫长江木器厂,原先是生产骨灰盒的。由于市场不景气,当时正朝着电器仪器、电炉、干燥设备方向转产。周德福进厂后,在漫长的18年时间里,先后当过工人、车间主任、质检科长、生产科长、技术科长、副厂长直到厂长。不同岗位的锻炼,使他不仅对每一种产品的每一个环节了如指掌,而且还积累了一套企业管理的宝贵经验。1998年2月,刚刚出任厂长的周德福,正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却不料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奇特的玩笑:当他正在外面不辞劳苦地跑着订单时,忽然得知当地政府要调他去乡里担任工业公司经理。周德福得知这一消息,怎么也难以相信,因为他从担任厂长到现在,只有短短4个月时间。于是,他带着满腹的不解与郁闷,找到了乡里的领导进行说理。他说,如果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他会心甘情愿地从位置上退下来;如果没有犯错误,请给他一段时间,两年不行,一年也成。到那时,企业如果没有起色,他会主动让出厂长的位置。他深知,自己介意的并不是厂长这一职务,而是因为在这家企业干了18年,与企业结下了深深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坚信自己有能力更有信心使企业早日走上腾飞之路。但他的一切解释,都被“要服从组织安排”这一借口轻轻挡了回去。

公元1998年6月28日,对周德福来说,无疑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他不得不离开这家企业的交接日,同时也是一些订单陆续回笼的收获日。他在痛苦与不解中,默默离开了心爱的企业。

那天,天空一直淋淋沥沥地飘着细雨。

老天似乎在为他流泪。

而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43岁的中年汉子周德福的眼窝里,不时闪出一串串泪花,它们和天上的雨水默默交织在一起。

那是一腔热血付诸东流的辛酸泪水!

那是壮心不已却难酬蹈海的委屈泪水!

同时,那更是不甘平庸、试图超越自我的坚强泪水!

行文至此,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了先哲孟子的一番话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这番堪称精典的告诫说起来容易,但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在中国历史上,司马迁算是做到了,他惨遭宫刑的不幸后,居然还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史记》;屈原也算是做到了,但他后来却选择用投江这一方式过早地结束了生命。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人们所遵循的处事哲学,不过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抑或是“随遇而安”之类的古训。由于遵循了这样的古训,他们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往往能够游刃有余地应付着一切,并且时有“收获”。但周德福的秉性,使他难以做到这一点,他陷入了极其痛苦的矛盾中。那时,他是多么希望能有一位高人来为他指点迷津。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倒是说过:“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发现不了我们已经非常接近成功。”这位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据说是赫赫有名的量子基金管理人索罗斯的哲学导师,索罗斯的许多金融思路,正是来自这位卓越导师的点拨。可波普尔远在地球的另一边,他怎么可能知道地图上根本找不到标记的上坝镇,会有一位志存高远的农家子弟的烦恼?周德福只好让所有的烦恼自己去消解,他理清思路后,忽然产生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便是辞去公职,远赴广东佛山进行创业,因为此时他已与佛山一家电炉厂的老板取得了联系。这一决定刚一作出,他的内心不禁涌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感慨。可他没有料到,临行前的那个晚上,当他回家取衣物时,被家人发现了。家人先是竭力劝阻。见劝阻无效,便找来了他的朋友。朋友们一边规劝,一边为他办了一桌酒宴。那晚,他醉得不省人事。第二天醒来时,他终于打消了远走他乡的念头。

毕竟是亲情难割、故土难离啊!

他决定自己创业。说干就干,他带领几个工人,租了大棚行政村的几间厂房,很快创建了南京长兴电炉厂。消息刚一传开,原来那家企业的职工纷纷投奔过来,这使得长兴电炉厂的员工很快发展到了40多人。他只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使产值从原来的几万元,一下子突破了800万。

时光到了2000年。这时,乡镇开始合并,成立了街道。有一天,新来的街道一把手特意打电话将周德福叫到办公室,说有要事相商。见面后,他才得知,原来那家企业正面临改制,政府希望他能够回去。他听后,当即摇了摇头。后来,街道又派人专门去做他的思想工作,谈了半天,他还是不愿回去。临走时,那位街道官员有点无奈地说:“你不愿回去,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要知道,那家企业已经负债累累了。”周德福听完这番话后,内心不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他毕竟在那家企业整整干了18年,他有点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它一天天地垮下去。于是,他很快召集几名助手开会,想听听他们的意思。助手们分析:那家企业虽然目前陷入了困境,但毕竟是家老企业,如果经营得当,还是大有希望的。在助手们的一致鼓动下,周德福不禁怦然心动。

2000年5月28日,对周德福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终于进驻这家企业。当时,企业只有180万的订单,根本无法养活职工。更令人揪心的是,这家企业欠集资款已近80万,欠工人工资和加班费50多万,同时还欠国税50多万……为了摆脱困境,他首先从长兴电炉厂一下子带来了400万元的订单,开始了他极其艰难的二次创业。

那是一段汗水与喜悦交织的难忘岁月,其间的酸甜苦辣,是一本厚厚的大书,有待后人去慢慢书写。我只是从一份比较权威的材料上,偶然发现了以下这段文字:

“看上去,他像一位文质彬彬的学者,实际上,却是一个敢于弄潮的企业家和实干家。2000年,他所在的长江电炉厂已资不抵债,面临倒闭。当年5月,他看准企业改制的时机,通过东拼西凑、银行借款等不同手段,终于凑齐124万元,买断了该企业。改制后,他使企业产品不断服务于我国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导弹舰艇制造等尖端领域,为国防装备作出了贡献。时隔两年,该企业扭亏为盈,年产值从800万元增至6000万元,职工由98人增加到300人,资产也从1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如今,企业产值已达1.2亿。

“他在研制开发保护气氛钎焊炉生产线时,通过DX气氛对不锈钢发黑、发蓝、发绿研究,其成果跃居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可与国外产品相媲美,并先后获得企业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七项专利。

“近年来,他所领导的企业又研制开发了钢瓶热处理生产线和铝合金热处理生产线。此两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性能高于国际同类产品。

“他热心公益事业,个人出资创办‘周德福教育奖励基金会,并每年从利润中提取2%,用于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和奖励贫困学生,受到了职工和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誉。

“鉴于他的特殊贡献,他不仅被评为‘南京市优秀企业家,被中国热处理协会授予‘热处理行业优秀企业家,还先后荣获‘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创业之星、‘全国创业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他终于成功了!

而在成功的道路上,他时刻注重“以人为本”。他知道,自己没有三头六臂,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技术、销售等多方面人才。为此,他不惜代价,一方面从外面主动聘请人才,同时又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他曾让企业出资派人前往西安交大带薪读书;他曾拆巨资在南京市区为企业内中层以上的干部购买了30多套房子。2006年,他使企业职工的工资最少增长了15%,最多增长了75%。如今,企业的一名车间组长,年薪就能拿到近5万。如果说,这些做法是企业内部的一种和谐,那么,他很快将这种和谐又悄然延伸到了社会。为了减轻政府和社会的就业压力,2006年,他又创办了“南京特钢有限公司”、“江芦春大酒店”和“南京长江工业炉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实体,实实在在地解决了180多人的劳动就业问题。为了支持教育事业,从2004年开始,他每年都要拿出3—4万元来奖励地方学校品学兼优的师生。类似这样的好事,在周德福身上随时都会发生:他曾自己掏钱在老家大年村的路上修建了一座桥梁;工厂附近的长江村铺水泥路时,他一下子支持了5万;厂里有位职工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筹集资金动手术,竟把房子都给卖掉了,一家人只得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他得知后,悄悄送去2万元……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总是充满着一份令人感佩的关爱。近年来,他亲自过问解决了4名残疾人和6名特困人员进企业上班。有位名叫季艳的村民身患重病不能上班,为了协助政府帮助对方摆脱困境,他号召全厂职工积极捐款,并主动为对方办理了医疗保险,以缓解该同志无钱看病的困难……

或许由于在军营生活过的缘故,他始终没有忘记部队建设和拥军优属这一传统。他把武警南京市第一大队第三中队作为企业双拥共建单位,每逢建军节、春节以及雷锋纪念日来临时,他都亲自带着慰问品和慰问金到部队恭贺节日,以加深军民鱼水之情。几年来,他为拥军优属提供赞助费高达10多万元。与此同时,他每年还要招收愿意来企业工作的复员军人。如今,他还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个拥军奖励基金。每年,三中队的干部、战士立功、受奖的奖金,都由企业来颁发。

天地有真情,人间有大爱!周德福以他的实际行动,为“优秀企业家”这一称号,作了一个极好的诠释。

如今,南京长江电炉厂的产品不仅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而且已经走出国门,开始辐射日本、印尼、英国、法国、德国、泰国、美国等国际市场。更令人惊喜的是,英国的摩根公司和德国的奇玛公司也将该企业作为中国的一个生产基地。

从小镇走向世界。周德福创业的脚步没有停歇,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抢夺市场制高点,刚从北京科技大学归来的他,正在更高层面和更广领域寻求新的合作项目。目前,该企业已和江苏科技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基地,为企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不久的将来,他还将成立南京长江风机有限公司,并着手组建南京长炉集团。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愿周德福和他的长江炉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能够一路前行、勇立潮头!

猜你喜欢

德福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厚德福酱肉为什么那么火
我为什么将孩子送进华德福
华德福,它仅仅是一个教育选择
华德福:用爱与自由滋养孩子